2022-2023學年北京市通州區高三(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3 11:30:2
一、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
1.根據“內共生起源學說”,線粒體起源于原始真核細胞內共生的原核生物。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h2>
A.被吞噬的原核生物進行有氧呼吸 B.線粒體中的環狀DNA與細菌相似 C.線粒體可以通過分裂的方式增殖 D.線粒體的內、外膜成分和功能相似 組卷:16引用:3難度:0.6 -
2.抑制劑可與酶結合并降低酶的活性。如圖所示,圖表示兩種抑制劑的作用機理,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除酶抑制劑外,溫度、pH也會影響酶的催化效果 B.可通過增加底物濃度解除抑制劑A對酶的抑制效果 C.抑制劑B和酶結合,導致酶的活性部位功能喪失 D.低溫和抑制劑B降低酶活性,兩者作用機理相同 組卷:25難度:0.6 -
3.下列無法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A.觀察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質壁分離 B.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有絲分裂 C.觀察植物葉肉細胞葉綠體的雙層膜結構 D.觀察花生子葉脂肪顆粒被蘇丹Ⅲ染色 組卷:14難度:0.7 -
4.如圖為高等植物葉綠體部分結構示意圖,PSⅡ和PSⅠ系統是由蛋白質和光合色素組成的復合物,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br />
A.PSⅡ和PSI系統分布在高等植物葉綠體內膜上 B.H+向膜外轉運過程釋放的能量為合成ATP供能 C.PSⅡ和PSI系統中的蛋白質和光合色素屬于脂溶性物質 D.如果e和H+不能正常傳遞給NADP+,暗反應的速率會下降 組卷:23引用:1難度:0.6 -
5.圖1為百合(2n=24)減數分離產生花粉的過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過程中某時期示意圖,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br />
A.A的某個時期存在12個四分體 B.細胞B、細胞C含有2個染色體組 C.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細胞A→細胞B、C過程中 D.圖2發生在細胞B(C)→細胞D、E(F、G)的過程 組卷:41引用:3難度:0.7 -
6.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癥的表現為B細胞分化障礙,某些抗體缺失,是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b)控制的遺傳病,Xb的基因頻率為k,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來自其祖父 B.該疾病患者的特異性免疫不會出現功能缺陷 C.該疾病的發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別是k,k2 D.男性患者的女兒表現正常,基因型為XBXB或XBXb 組卷:16引用:1難度:0.6 -
7.D基因是紅耳滑龜雄性性別決定基因,但是其性別往往與孵化期間的溫度高度相關,高于31℃時更易發育成雌性,低于26℃時更易發育成雄性。我國科學家發現了其性別決定機制如圖所示。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高溫提高了性腺細胞內Ca2+的濃度 B.p-STAT3可以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 C.高溫條件提高了D基因的轉錄效率 D.雌、雄紅耳滑龜STAT3和p-STAT3總含量無差異 組卷:10引用:2難度:0.7
二、第二部分本部分共6題,共70分。
-
20.CRISPR/Cas9是一種基因編輯技術,在腫瘤治療領域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
(1)該技術的原理是由向導RNA按照
(2)將Cas9和向導RNA基因導入人體細胞,對突變的
(3)科研人員將Cas9拆成兩個肽段:Cas9N和Cas9C,分開時缺乏核酸酶活性,利用兩種能自發結合的蛋白Coh2和DocS,實現Cas9兩個肽段的拼接,獲得有活性的Cas9。基于以上原理構建轉基因小鼠,圖2所示表達載體①處可選擇
A.Cas9N基因
B.Cas9C基因
C.完整的Cas9基因
D.Coh2和DocS融合基因
E.DocS和Cas9C的融合基因
F.Coh2和Cas9N的融合基因
(4)細菌中的S蛋白能被遠紅光激活,釋放信號;放線菌中的D蛋白,接收到該信號后能結合DNA??蒲腥藛T將S蛋白基因、D蛋白和轉錄激活因子(能結合上述啟動子1并激活轉錄)融合基因與基因編輯系統一同導入小鼠(啟動子2不受誘導,持續轉錄)。結合(3)補充“光啟”基因編輯工作系統(FAST)原理:
(5)科研人員將FAST轉入腫瘤模型小鼠體內,實驗分組如圖3所示(遠紅光照射方法為連續7天每天對腫瘤部位進行4小時照射)。結合上述研究說明FAST比普通CRISPR/Cas9技術的優越之處。組卷:67難度:0.5 -
21.小膠質細胞是腦中的一種神經膠質細胞,具有吞噬功能。科研人員發現,它參與遺忘過程,并對其作用機理進行了研究。
(1)將小鼠放到電籠中電刺激,進行三周后,當小鼠再進入籠子,就會靜止一段時間,說明建立了
(2)白喉毒素(DT)可與人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結合,造成細胞死亡??蒲腥藛T將DT受體基因和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融合,加上特定的啟動子導入小鼠受精卵,培育出轉基因小鼠,其小膠質細胞膜上會出現綠色熒光。利用轉基因小鼠進行如下操作:
①按照(1)方法建立反射。
②將建立上述反射的轉基因小鼠等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每天注射
③觀察和記錄兩組小鼠靜止的時間占在電籠中總時間的百分比,結果如圖所示,表明
(3)記憶儲存在印跡神經元的突觸中。印跡神經元如果不常被激活,突觸連接就弱,容易遺忘;反之則形成強記憶。為探究其機制,科研人員設計了如下實驗,驗證了“不激活的印跡神經元通過促進小膠質細胞的活動來弱化突觸連接,實現遺忘”,請根據結果完善實驗設計(填+或-),并補充D組柱狀圖:實驗分組 實驗動物 處理1 處理2 處理3 35天后將小鼠放入電籠的測試結果 注射能抑制印跡神經元激活的藥物CNO 注射能特異性清除小膠質細胞的藥物PLX A 電刺激后,在藥物(他莫昔芬)誘導下,能在印跡神經元上表達化學物質CNO受體的轉基因小鼠 電刺激小鼠,注射他莫昔芬 - - B ① ② C ③ ④ D + +
(4)通過熒光標記,科研人員發現位于印跡神經元部位的小膠質細胞溶酶體中存在突觸特異性成分。綜合上述研究成果,提出小膠質細胞參與遺忘過程的機理。組卷:40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