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東省華南師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22 18:0:3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不僅是重大體育賽事的門面,更是一件精致的藝術作品,獲得了海內外的一致贊譽。它的成功,也為我們當下的文藝創作帶來了新的啟示。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致力于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展現,活字印刷、太極八卦、千人擊缶、夸父追日……大量的傳統元素使人應接不暇。我們有著陳列家底的強烈欲望,努力向世界展現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
                  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則做了一次減法,主題更為凝練——中國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員,如何和其他成員會聚在世界海洋里,并發揮積極作用。學者曹衛東認為這種呈現方式的轉變是一種“明喻”到“暗喻”的轉變——從間接告訴世界“中國像什么”,到直接向世界展示“中國是什么”,向世界講述“中國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由此,實現從展示“”變為展示“我們”,展現“一起向未來”這樣人類共同的奧林匹克情感。冬奧會開幕式講述的依然是“中國故事”,這些故事不光“凝聚了中國人共同的經驗與情感”,也是中國在全球化語境中如何走向世界并發揮作用的故事。比如,______。
                  這變化源于14年來中國的高速發展和在世界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變化,展現了與時代變化的同頻共振。時代不是背景板,歷史不是幾張舊照片,而是切實地改變著每個中國人的生活,所以冬奧會開幕式特別注重對人民美好生活的呈現。比如,______。呈現方式上也更能代表時代的發展。比如,______。
                  當下一些文藝作品盡管也想要展現時代風貌,但對于“時代感”的呈現太過元素化,以為展現了幾個標志性的時代場景就算捕捉到了時代的特殊風貌,其實并未能抓住時代的脈搏,沒能真正反映時代所關注的價值。當下中國正處于一個重構自我、重構世界、重構知識的時代,每個人都切身感受到了變化,所以觀眾越來越被具有“時代感”的作品所吸引,想從作品中找到自己來時的軌跡和前進的方向。冬奧會開幕式提供了一個示范,時代是生生不息的尋常生活,時代是給予每個努力者以機會,時代是科技改變生活,時代是不斷消除隔膜增進了解。
                  冬奧開幕式還是一個開放性的結構,一個故事套著一個故事,不斷促使觀眾進行探尋。北京市退休警察鄧小嵐2004年就開始在馬蘭小學開展音樂教學,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馬蘭村辦了四屆馬蘭兒童音樂節。北京崇文小學原副校長付寶環,作為第一批下鄉老校長來到阜平縣石猴小學支教。他們的共同努力讓來自貧困地區的馬蘭花合唱團登上冬奧的舞臺,用天籟般的嗓音演唱希臘語奧林匹克會歌《奧林匹克頌》。還有,______。這些“幕后故事”“背景線索”使得開幕式可以被反復觀看。每一次觀看都能帶來新的發現,產生新的啟迪。
                  一些創作者經常抱怨觀眾被網絡媒介熏染,胃口越來越刁鉆、“太陽底下無新事”,卻對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熟視無睹。他們喜歡情節性強的故事,卻對那些細水長流的日常缺乏耐心。其實人民的生活才是文藝創作的不竭源泉,如何主動貼近平凡生活,耐心觀察、充分積累,真正做到與人民在一起,從人民出發,是文藝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從2008年奧運會排山倒海般的中國形象展示,到2022年舉重若輕的中國精神訴說,中國歷經了14年的發展。我們的文藝創作也因為媒介發展,從精致化走向了碎片化。文藝對一個時代的發展至關重要,引領著時代風范。作為中國優秀團隊打磨出來的精致文藝作品,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做到了民族特性與人類共性的統一,做到了時代與歷史的融合,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民族與時俱進、兼容并包、積極參與的精神氣質。這也使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變得更為具象,更易被世界所接受。它帶給當下文藝創作的諸多啟示,將深刻影響著未來藝術創作的走向。
            (摘編自霍艷《冬奧會開幕式帶給當前文藝創作的啟示》)      材料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兵,把握歷史進程和時代大勢,反映中華民族的千年巨變,揭示百年中國的人間正道,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要求我們不僅看見腳下和眼前,還要望向歷史的縱深處與延長線,在更為宏大的歷史坐標系中看到“我”之外的廣闊天地,看見歷史長河中的“”和“我們”,探尋歷史運行的規律,勘察人世變遷的奧秘。有了這樣的大歷史觀與大時代觀,我們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生活表象與喧囂的信息洪流中深刻把握社會的內在結構,于風起云涌和滄海桑田中清醒、清楚、清晰地認知我們所處的歷史方位,回答“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以及如何完成藝術使命、擔當歷史重任的重要問題。由此而來的作品,才能既著眼于總體性的社會實踐,又能落實到具體而微的日常生活;既有著創作者個人真切的生命體驗,又具備普遍性的認知視野與情感結構;可以從生活的靜水深流中窺見時代的波瀾壯闊,從現實的紛繁復雜中辨析歷史的節奏與步伐,見歷史之大勢,發時代之先聲。
            (摘編自鐵凝《開創新時代文藝的壯闊天地》)(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是間接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是什么”,而2022年冬奧會的開幕式則是向世界講述“中國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
            B.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講述的是中國人獨特的經驗情感不斷與世界遭遇、求同存異的故事,將重心從“中國”的故事轉移為中國的“故事”。
            C.北京冬奧開幕式是一場具有開放性結構的晚會,表現在沒有明顯的主線內容,其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套著更多的故事,吸引觀眾不斷探尋。
            D.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讓廣大觀眾越來越切身感受到了時代給予每個人生活的變化,比如上升的機會越來越多,科技改變了生活等等。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冬奧會開幕式講述“故事”的側重點變化,背后源于14年來中國的高速發展,以及我們在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產生了深刻的變化。
            B.文藝作品不能只是標榜個性小眾,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只落到故事“新鮮”的層面,而不是創造性地去表達身邊的故事。
            C.一個時代如果沒有優秀的文藝作品去引領,當下的人民群眾就會依靠短視頻、非虛構作品,自己去描摹他們心中的這個時代精神。
            D.兩則材料中的“我”、“我們”內涵不同。前者指的是中國文化和人類共同的情感和文化,后者指的是作家個人和所有中國人民。
            (3)文中畫橫線處填上相應的論據,下列選項中正確的一項是
             

            ①用地屏展示300多張各行各業人們的工作場景照片
            ②“掉隊的小鴿子”回歸隊伍,靈感源于彩排中的一次失誤
            ③火炬點燃方式展現中國對環境保護的持續努力
            ④山區孩子因為脫貧攻堅獲得接觸世界的機會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②①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述思路。
            (5)請結合材料,談談曹禺的劇作《雷雨》能成為經典的原因。

            組卷:21引用:6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蘆花蕩
            ——白洋淀紀事之一
            孫犁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敵人監視著葦塘。他們提防有人給葦塘里的人送來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隊伍會跑了出去。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漂回來,船艙里裝滿了柴米油鹽,有時還帶來一兩個從遠方趕來的干部。
                  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甲】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圍廣得很: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
                  一天夜里,老頭子從東邊很遠的地方回來。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老頭子載了兩個女孩子回來。她們是冀中區的,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在炮火里滾了一個多月,都發著瘧子,昨天跑到這里來找隊伍,想在葦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針。
                  鬼子小火輪上的探照燈突然照向她們,兩個女孩子的臉照得雪白,緊接著就掃射過一梭機槍。老頭子叫了一聲“趴下”,一抽身就跳進水里去,踏著水用兩手推著小船前進。
                  大女孩子還是負了傷。他們已經離葦塘很近。老頭子爬到船上去,他覺得兩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撥開外面一層蘆葦,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那小船轉彎抹角鉆入了葦塘的深處。這時那受傷的才痛苦地哼哼起來。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緊張,也沒怎么樣,誰知到了這里,反倒……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他叫著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
                  兩個孩子全沒有答言,老頭子覺得受了輕視。他說:“你們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和你們說。誰叫我丟人現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們看吧!”
                  小女孩子說:“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
                  老頭子狠狠地說:“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來看吧,有熱鬧哩!”
                  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小火輪開的離葦塘遠一些,鬼子們又偷偷地爬下來洗澡了。十幾個鬼子在水里泅著。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從荷花淀里卻撐出一只小船來。【乙】一個干瘦的老頭子,只穿一條破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兩只手卻忙著剝那又肥又大的蓮蓬,一個一個投進嘴里去
                  他的船頭上放著那樣大的一捆蓮蓬,是剛從荷花淀里摘下來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這樣新鮮的東西?來到白洋淀上幾天了,鬼子們也還是望著荷花淀瞪眼。他們沖著那小船吆喝,叫他過來。
                  老頭子向他們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還是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船,剝著蓮蓬。船卻慢慢地沖著這里來了。
                  小船離鬼子還有一箭之地,好像老頭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個圓圈,又回去了。鬼子們拍打著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眼前是幾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樁子,日久天長,也許人們忘記這是為什么埋的了。這里的水卻是鏡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鬼子們追上來,看著就扒上了船。老頭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風一樣繞著鬼子們轉,蓮蓬的清香,在他們的鼻子尖上掃過。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亂轉著身子,抓上抓下。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東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鋒利的鉤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別的鬼子吃驚地往四下里一散,每個人的腿肚子也就掛上了鉤。他們掙扎著,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有的兩個,有的三個。鬼子們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動彈了。
                  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在那葦塘的邊緣,蘆花下面,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著身子,看著這場英雄的行為。
            1945年8月于延安(有刪改)(1)小說為什么要特別指出“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
            (2)請從人物形象特點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角度,分析文中甲、乙兩處畫線句子的差異。
            (3)分析本文結尾的妙處。
            (4)有論者以為,孫犁的小說在現實主義的基調中融入浪漫主義的筆調。試從環境描寫、形象刻畫、敘事風格三個方面簡要分析本文如何體現上述特征。

            組卷:13引用:2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眾所周知,鹽和糖攝入過多對健康不利。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鹽和糖常常結伴而行。放鹽多了,①        ,使咸味變得柔和,不刺激。而當糖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味覺就開始麻痹,嘗不出太濃的甜味了。這時只要稍微加點鹽,②        。糖和鹽的這種“微妙關系”對我們來說有利有弊,很多時候,糖成了咸味的“減弱劑”,在1%~2%的食鹽溶液中添加10%的糖,幾乎可以抵消咸味。所以很多甜咸口味的菜里,③        。比如,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等,咸味被甜味消減了。在外就餐,盡量少點這類菜肴。在家烹調,要少放糖和鹽。
                  市面上還有很多糖和鹽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大家要格外注意。像果脯蜜餞。比如酸酸甜甜的話梅讓人欲罷不能,但吃進10個,攝入的鹽就占一天總量的56%。你可能吃的時候并不覺得咸,這主要是因為加工時會加入很多糖。再如鱈魚絲等海產干貨,味道鮮美,有嚼勁,營養豐富。可數據顯示,鱈魚絲竟是含鹽大戶:100克鱈魚絲含鈉2克,相當于5克的鹽。并且配料表上,白砂糖的位置特別靠前,是典型的高糖高鹽食物。大家選擇食品時,要注意查看食品標簽,盡量選擇糖和鹽都較少的產品。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簡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含有對大眾的建議,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

            組卷:27引用:24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江夢南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一個瑤族教師家庭。6個月時,一次肺炎引起的持續高燒,導致江夢南雙耳失聰。但她沒有被命運扼住喉嚨,而是堅持不懈地挑戰自我,在父母的悉心幫助和訓練下,她學會了用眼睛“說話”,從基礎教育階段一連串的獎狀,到獲得吉林大學本科、碩士學位,再成為一名2018級清華大學的博士生……和同齡人相比,江夢南蹚過了一條更為曲折湍急的河流。
                  她的室友李樂這樣評價江夢南,當她想著如何以勵志的方式鼓舞開導江夢南時,結果當她和江夢南正面交往之后發現,是一朵向日葵站到她的面前。
                  奮斗的生命最美麗,最值得自豪。“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這是2021年度“感動中國”組委會給江夢南的其中一段頒獎詞,完美詮釋了她的奮斗精神,給予她高度評價和慷慨祝福。
                  你從江夢南的成功中悟到了什么?請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感想。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2引用:5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