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選修2《1.3 影響種群數量變化》2021年同步練習卷(2)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有些動物在白天活動,如大多數鳥類,哺乳動物中的大部分靈長類、有蹄類,昆蟲中的蝶類、蠅類等;有些動物則在夜晚或晨昏時活動,如夜猴、蝙蝠、家鼠和夜鷹等。下列不屬于影響動物活動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照 B.溫度 C.水 D.食物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2.受季節溫度的變化,丹頂鶴每年春季從越冬地遷徙到繁殖地,秋季從繁殖地遷徙到越冬地。溫度對越冬地丹頂鶴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下列哪些因素實現的?( )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遷入率和遷出率 C.年齡結構 D.性別比例 組卷:14引用:2難度:0.8 -
3.影響郁金香開花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溫度、水分 B.光照、溫度 C.光照、空氣 D.水分、空氣 組卷:1引用:1難度:0.8 -
4.下列關于降水量對蝗蟲種群數量變化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在雨水多時,蝗蟲蟲卵都會因水淹或因霉菌感染而大量死亡,不易形成蝗災 B.氣候干旱的環境條件能使蝗蟲種群數量迅速增加,容易形成蝗災 C.降水量對于蝗蟲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屬于密度制約因素 D.降水量對于蝗蟲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屬于非生物因素 組卷:23引用:1難度:0.8 -
5.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分兩類,一類是密度制約因素,即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有密切關系的因素;另一類是非密度制約因素,即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無關的因素.下列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的是( )
A.捕食關系 B.競爭關系 C.種內斗爭 D.氣候、季節、降水等的變化 組卷:40引用:5難度:0.9
二、非選擇題
-
15.鼠的種類繁多,危害大,能傳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等。為了研究制約鼠種群數量的因素,科研人員將某一鼠種群遷入一座荒島后,獲得了鼠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圖是某鼠種群遷入荒島后的鼠種群數量變化曲線,根據圖中的曲線,
①該圖表示鼠種群增長的“
②這個鼠種群繁殖速度最快在
③鼠種群繁殖開始受到限制在
④鼠種群數量最大(K)在
⑤DE段較CD段增長率下降的原因是
⑥食物最可能成為鼠種群繁殖速度制約因素的是
A.AB段
B.BC段
C.AD段
D.DE段
(2)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很多,下列因素中,屬于鼠種群數量密度制約因素的是
①鼠疫
②流行性出血熱病
③鉤端螺旋體病
④谷物
⑤天敵
⑥溫度
(3)如果因為冰山遷移導致該島的氣溫驟降,鼠種群的數量急劇下降,此時食物組卷:1引用:2難度:0.6 -
16.羅非魚能適應咸水和淡水環境,被認為是未來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某實驗基地水庫中放養了一批羅非魚。種群數量變化顯示,A~E段這種羅非魚的種群數量發生明顯波動。調查發現,有人在該水庫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魚,一段時間后,羅非魚種群數量達到了相對穩定狀態。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關于環境容納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A.環境容納量是指種群的最大數量
B.種群密度不會改變環境容納量的大小
C.在理想條件下,影響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主要是環境容納量
D.食草動物在自然環境條件下,一年四季的環境容納量以冬季最大
(2)羅非魚在A~B段呈“
(3)據前圖,分析大型肉食性魚最可能是在
(4)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在捕撈羅非魚時應注意組卷:6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