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三(上)質檢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1-15題每小題2分,16-20題每小題2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下列有關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2.細胞中各種細胞器并非是漂浮于細胞質中,它們是由細胞骨架支撐著,協調配合完成相應的生理活動,以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3.高等植物的根尖由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構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12引用:1難度:0.7
          • 4.角膜環狀皮樣瘤(RDC)會影響患者視力,RDC患者的P蛋白可以導致失明,圖為調查的某RDC家族系譜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

            組卷:8引用:1難度:0.6
          • 5.如圖是關于DNA分子結構的部分示意圖,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4引用:1難度:0.6
          • 6.如圖表示某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部分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

            組卷:17引用:1難度:0.6
          • 7.下列應用所對應的植物激素,錯誤的是( ?。?/h2>

            組卷:8引用:2難度:0.6
          • 8.血清中的鈉濃度低于135mmol/L,稱為低鈉血癥。低容量性低鈉血癥的特點是失鈉會多于失水,血清鈉濃度一般<130mmol/L。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35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 24.“微塑料”指的是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實際上微塑料的粒徑范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是形狀多樣的非均勻塑料顆粒混合體,肉眼往往難以分辨,被形象地稱為“海中的PM2.5”。因其微小,可能被植物根部吸收而影響生長發育,也容易被蚯蚓、蝸牛等土壤動物和貽貝、浮游動物等海洋生物吃掉。微塑料不能被消化掉,只能在胃里一直存在著,占據空間,導致動物生病甚至死亡。
            (1)從材料中可知,微塑料可以存在于生態系統的
             
            (組成成分)中。
            (2)在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營養級越高的生物體內微塑料的含量會越多,試分析原因。
             

            (3)海洋浮游動物的存在意義是
             
            ;土壤中蚯蚓的存在意義是
             
            ;綠色植物在生態系統中的意義是
             

            (4)根據所學知識,提出減少微塑料危害的合理措施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25.PCR技術是一項令人類值得自傲的技術,它在分子生物學,臨床醫學、考古學等眾多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當今社會乃至未來社會都會有它的立足之地;充分運用它,人類會在文明發展的進程中發出更耀眼的光芒。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PCR的過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熱變性后解為單鏈,引物與單鏈相應
             
            結合;然后以單鏈DNA為模板,在
             
            作用下進行延伸,即將4種脫氧核苷酸加到
             
            ,如此重復循環多次。
            (2)PCR技術的結果是呈指數形式擴增,其原因是
             
            。
            (3)由于PCR技術具有高特異性、高靈敏度,在基因工程中PCR技術可用于
             
            等。
            (4)又由于PCR技術具有操作快速、簡便、對樣本要求低等特點,加之它能與多種分子生物學技術配合使用,臨床醫學上PCR技術已成為在
             
            、發病機理的研究等方面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組卷:17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