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北京市十一學校八年級(下)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28 14:30:2
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是
-
1.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均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下列各項屬于環境影響生物的是( )
A.昆蟲的形態與體色往往巧妙地與環境融為一體 B.每天光照時間超過14小時,油菜才能長出花芽 C.盛夏酷夏時節,樹蔭下的溫度常低于周圍環境 D.地衣能加速巖石的風化,促進地球土壤層的形成 組卷:44引用:4難度:0.6 -
2.下列關于草履蟲的觀察實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草履蟲由一個細胞構成,能夠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如運動、攝食等 B.加入鹽粒,它會逃離,說明草履蟲能對刺激作出反應,趨利避害 C.在制作裝片時放少量棉花纖維,目的是限制草履蟲運動,便于觀察 D.為了看清其體表上的纖毛,往往選用顯微鏡的大光圈,使光線減弱 組卷:52引用:6難度:0.5 -
3.2020年9月,我國科考隊員在九寨溝自然保護區找到兩種稀有苔蘚植物--花斑煙桿蘚和耳墜苔。下列關于這兩種植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植株比較矮小 B.有根、莖、葉的分化 C.葉中沒有葉脈 D.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 組卷:74引用:5難度:0.6 -
4.用顯微鏡觀察迎春葉橫切永久裝片(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表皮細胞含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B.靠近上表皮的①柵欄組織細胞排列整齊 C.靠近下表皮的②海綿組織細胞排列疏松 D.③葉脈主要由機械組織和輸導組織構成 組卷:65引用:3難度:0.6 -
5.如圖,分別為大豆種子和玉米籽粒的結構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將來發育成新大豆的莖 B.①②④⑤共同構成新大豆植株的幼體 C.一粒大豆就是一粒種子 D.在玉米籽粒中滴加碘液,變藍的部分是結構⑩ 組卷:59引用:2難度:0.5 -
6.如圖所示為花生種子萌發的過程,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花生種子的萌發需要胚具有活性 B.花生種子的萌發離不開土壤 C.①為最先突破種皮的胚根 D.萌發過程所需的營養物質由②提供 組卷:86引用:6難度:0.5 -
7.興趣小組同學為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將沉水植物簀藻放入實驗裝置(圖1)中,分別用光照強度不同的6瓦、12瓦和24瓦的冷光燈等距離照射實驗裝置,觀察有色液滴在玻璃管中的移動情況,實驗結果見圖2。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應提前將簀藻放在黑暗處一晝夜,以消耗原有的有機物 B.簀藻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導致玻璃管中有色液滴向右移動 C.在24瓦臺燈照射下,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動速率最快 D.本實驗說明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 組卷:261引用:9難度:0.4 -
8.下列對人體消化吸收的認識,正確的是( )
A.消化液參與的消化都是化學性消化 B.蛋白質的化學性消化是從胃開始的 C.所有有機物都必須經過消化才能被吸收 D.所有營養物質的吸收均只發生在小腸中 組卷:16引用:2難度:0.6 -
9.如圖為人體呼吸時胸廓的變化示意圖,其演示的是( )
A.呼氣過程,膈肌舒張 B.吸氣過程,膈肌舒張 C.呼氣過程,膈肌收縮 D.吸氣過程,膈肌收縮 組卷:107引用:9難度:0.5 -
10.如圖為某科研小組對呼吸系統中不同部位顆粒物沉積情況的研究結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直徑為2.5~10μm的顆粒物主要沉積在肺泡內 B.氣管中的C型軟骨能有效清理空氣中的顆粒物 C.鼻腔對吸入氣體中顆粒物的處理能力比口腔強 D.如圖結果說明肺泡對吸入氣體的處理是有限的 組卷:48引用:3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部分共7道大題,每空1分,共45分
-
31.玉米原產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它是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為了研究土壤鹽堿化后對玉米的影響,研究人員選取A正常植株和B毛狀根植株,以施加25mmol/L濃度的氯化鈉溶液模擬鹽脅迫狀態,并進行后續測定,結果如圖1。
(1)實驗中兩種玉米種子都要同時播種,并選擇長勢一致的植株進行實驗,這一實驗操作的目的是:
(2)與正常植株相比,毛狀根植株的根尖總數比正常植株高73.33%,使植物具有更多的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積,有利于吸收土壤中
(3)氣孔導度降低,植物通過
(4)綜合實驗結果,
(5)種植在鹽堿化土壤下的玉米產量會明顯降低,請綜合分析圖2和圖3的結果,分析玉米產量下降的原因:組卷:13引用:1難度:0.3 -
32.請閱讀下列科普文章,回答問題
熊蜂工蜂用它們的口器戳破開花植物葉片,在葉上留下形狀獨特的孔洞,但它們不以葉片為食,也不把葉片運回蜂巢,研究者推測熊蜂損傷苗物葉片可能與枯物的開花進程相關。
為探究這一現象,研究人員以尚未開花的黑芥為植物材料,以商業化熊蜂蜂種的工蜂為昆蟲材料,設計了A組(有蜂群處理組)、B組(人為模擬損傷組)和C組(無損傷對照組),A組內蜂群有持續地損傷植物葉片的行為。隨后統計每一組黑芥的開花時間,____①____,證明損傷葉片能使黑芥花期提前,且熊蜂損傷葉片能使黑芥花期提前的更多。
進一步,研究人員統計飼喂花粉和不飼喂花粉的熊蜂蜂群對未開花黑芥的損傷行為,發現在花粉匱乏的情況下,熊蜂對葉片的損傷行為顯著增加。以上室內試驗證明,熊蜂損傷葉片的行為受花粉匱乏的誘導而大量增加,該行為能促進植物提早開花。然而在自然條件下,當更遠處有其他花粉來源時,熊蜂是否仍會損傷臨近植物的葉片來促其早花?隨自然環境中花粉來源增多,該損傷行為是否減少?為探究以上問題,研究者進一步開展了三次田間試驗,增加了植物種類、蜂群種類和環境條件種類,最終證實熊蜂工蜂對植物葉片的損傷行為總是存在,當環境中缺少花粉來源時,損傷活動頻繁,當環境中花粉來源充足時,損傷行為均顯著減少;但其他蜂類,如蜜蜂等,并未被觀察到有類似行為。
開花植物擁有一系列調控機制,來響應光、溫等環境變化、控制開花時間。本研究揭示出傳粉昆蟲和開花植物間全新的互作方式,也暗示熊蜂在損傷植物過程中可能分泌了特殊的信號物質,告訴植物“我已經來啦,想給你傳粉!”,植物接受信號后改變開花時間與之協調。
結合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熊蜂在分類上屬于節肢動物門
(2)將文中的補充完整。
(3)熊蜂工蜂對植物葉片的損傷行為總是存在,并且在
(4)熊蜂采食花蜜和花粉,當食物來源不足時,蜂群的生存率和繁殖率顯著降低;對蟲媒傳粉的植物而言,若花開時缺少蜂群,會影響其傳粉和組卷:11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