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嘉興市高考生物模擬試卷(12月份)(選考)
發布:2024/10/30 12:0:3
一、選擇題
-
1.在環境監測中心公布的空氣質最監測指標中,不包括( )
A.PM2.5 B.SO2含量 C.NO含量 D.CO2含量 組卷:8引用:2難度:0.8 -
2.下列關于糖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淀粉是還原糖 B.麥芽糖可水解為CO2和H2O C.糖原的結構單元是蔗糖 D.氨基酸可以轉化為葡萄糖 組卷:23引用:3難度:0.7 -
3.關于碳的全球循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碳元素在生態系統中的存在形式是CO2和有機物 B.在生物群落內部,碳元素以有機物的形式往復循環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種生物的呼吸作用使局部大氣CO2含量變化明顯 D.海洋含碳量高于大氣,通過向大氣補充CO2可維持大氣CO2濃度穩定 組卷:32引用:3難度:0.7 -
4.有學說認為,線粒體是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細胞胞吞后共生的細菌。下列各項中,不能作為該學說證據的是( )
A.線粒體能產生ATP B.線粒體是雙層膜細胞器 C.線粒體含有自身的DNA D.線粒體能合成部分自身所需蛋白質 組卷:18引用:4難度:0.7 -
5.科學家發現部分地區的蜣螂發生了結構和捕食上的差異,與普通蜣螂相比,這些蜣螂頭部較窄而長,后腿較蜷曲,便于捕食蜈蚣等。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
A.與普通蜣螂相比,該地區蜣螂某些基因的頻率發生了改變 B.該地區蜣螂的可遺傳變異均來自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C.該地區蜣螂的身體結構特征,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生物可以發生不同變化來適應環境 組卷:18引用:2難度:0.8 -
6.下列關于光合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產者都通過光合作用固定CO2 B.水在光下裂解為O2、H+和電子需要酶 C.CO2濃度上升會使光合速率一直增加 D.植物光飽和點隨光強度的增加而增大 組卷:12引用:2難度:0.7 -
7.下列關于酶活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酶試劑應保存在最佳活性條件下 B.反應體系中某些化合物能影響酶活性 C.反應體系pH逐漸減小,酶活性逐漸下降 D.反應體系溫度逐漸增大,酶活性逐漸升高 組卷:21引用:2難度:0.7 -
8.下列關于“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能引起肺炎的S型菌的菌體外面有蛋白質類莢膜 B.活體轉化實驗證明,S型菌的轉化因子DNA引起R型菌變異 C.離體轉化實驗中,懸浮培養的各組培養液中均可觀察到R型菌菌落 D.離體轉化實驗中,只有DNA組能夠把R型菌轉化為S型菌 組卷:32引用:3難度:0.7 -
9.腸道病毒EV71為單股正鏈(+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之一。下圖為EV71在宿主細胞內增殖的示意圖,-RNA是與+RNA互補的單鏈,③為翻譯。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過程開始時,N首先與RNA上起始密碼結合 B.N是催化①與②過程的逆轉錄酶 C.①與②過程需要的原料基本相同 D.③過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 組卷:38引用:4難度:0.9
二、非選擇題
-
28.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植物進行改造,使植物成為生物反應器并生產轉基因疫苗已成為制藥產業重點開發的熱點領域。回答下列問題:
(1)在生產疫苗過程中,為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受體細胞,通常先用
(2)從培養液中提取疫苗過程復雜,科學家用一定的方法,使抗原基因表達于植物的可食部位,生產可食疫苗。該方法中可調節
(3)科學家又發現,以植物病毒為載體構建重組病毒形成植物病毒反應器,并生產轉基因蛋白,具有更多優點:病毒基因組小,易操作;組卷:21引用:3難度:0.7 -
29.凋亡細胞具有細胞體積變小,位于質膜內側的磷脂酰絲氨酸(PS)外翻等異常特征。為研究白細胞介素-1(IL-1)對誘導紅細胞凋亡的影響,用1 ng/ml濃度的IL-1處理小鼠紅細胞,實驗結果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1結果,該實驗設計的可變因素為
(2)經分析,造成6h和12h組結果的原因,可能與該實驗未能完全模擬血漿中多種細胞因子協同作用有關。為此,需增加的實驗是
(3)若要進一步探究0.1ng/ml,1ng/ml,10ng/ml濃度的IL-1對紅細胞體積的影響有何不同,請設計實驗結果記錄表。
(4)為了檢測外露的磷脂酰絲氨酸(PS),常加入帶熒光標記的抗體與之特異性結合,如圖2所示。
①在人體內,血清中的抗體是由
②方法B中,可結合多個抗體b的原理是
③與方法A相比,方法B的優點是組卷:16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