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華盛達實驗中學七年級(下)期末科學模擬試卷
發布:2024/6/19 8:0:9
一、選擇題(本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不選、多選、錯選都不給分)
-
1.下列各種現象,由地球自轉引起的是( )
A.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現象 B.學校操場上的旗桿每天正午影子的長短都不同 C.夏至這一天,金華白晝最長 D.金華春暖、夏熱、秋涼、冬冷,四季分明 組卷:21引用:3難度:0.5 -
2.關于感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的皮膚可產生冷熱覺、觸覺和痛覺等多種感覺 B.半規管和前庭是感受頭部位置變化的感受器,與形成聽覺無關 C.耳中的鼓膜是聽覺感受器,接受聲波后能產生神經沖動 D.只要眼球正常,就一定會形成視覺 組卷:15引用:2難度:0.5 -
3.如圖表示大豆種子萌發長成植株的過程,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大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 B.其萌發過程能利用胚乳中的營養物質 C.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 D.植株長出綠葉后有機物逐漸增多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4.如圖關于動物的生殖、發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中1可表示卵生、完全變態發育 B.若D表示為家蠶的受精卵,則其發育過程為D→A→C C.若D表示為蝗蟲的受精卵,則危害農作物最嚴重的時期是C D.若圖乙D→A→B→C表示青蛙發育過程,若D是受精卵,則A是成蛙 組卷:156引用:2難度:0.5 -
5.透過紅玻璃看藍紙呈黑色,這是因為( )
A.紅玻璃只能透過紅光,而紅光又被藍紙全部吸收 B.藍紙反射的藍光與紅玻璃透過的紅光混合成黑色 C.紅玻璃將藍光全部反射,因而沒有光透過紅玻璃 D.紅玻璃吸收掉藍紙反射的色光,因而沒有光透過紅玻璃 組卷:23引用:1難度:0.5 -
6.如圖為某同學設計的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實驗示意圖,將A燒杯放在適宜溫度的恒溫箱中,B燒杯放入5℃的冰箱中。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6顆實驗的種子中只有②號種子有可能萌發 B.該實驗設計的缺陷是所用的種子數量太少 C.①與③對照可以探究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 D.②與⑤對照主要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 組卷:249引用:8難度:0.5 -
7.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夏天樹林中地上的光斑是樹葉縫隙形成的太陽的虛像 B.形成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其中,紅、黃、藍三種顏色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C.當光線垂直照射在平面鏡上時,入射角是0° D.鏡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8.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詩句中蘊含著科學知識。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
A.“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B.“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人們是通過音色辨別出鐘聲的 C.“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琵琶聲是由于空氣振動產生的 D.“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組卷:20引用:2難度:0.5 -
9.圖為地球與太陽光線相對關系示意圖,地球旁的箭頭表示地球自轉方向,黑點為北極,圓形虛線表示月球繞行地球的軌道,甲、乙分別代表兩個不同時間月球的位置。如圖是四種月相的示意圖。若在臺灣的小發某天下午6時左右于西方地平面附近看到了月亮,則下列哪一項較能說明當時月球的位置與他所看到的月相( )
A.位置較接近甲,月相類似2 B.位置較接近乙,月相類似2 C.位置較接近甲,月相類似4 D.位置較接近乙,月相類似4 組卷:63引用:1難度:0.5 -
10.關于用手機攝像頭掃描二維碼的情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手機攝像頭相當于凹透鏡 B.二維碼應位于攝像頭的2倍焦距以外 C.拍攝過程中二維碼是光源 D.二維碼通過攝像頭成正立、等大的實像 組卷:19引用:1難度:0.5 -
11.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華設計了四種開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組卷:59引用:7難度:0.5
四、解答題(本題共有小題,29題~31題,每小題4分,第32題6分,第33、34題各9分,第35題8分共44分)
-
34.小靈利用圖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光的折射。在玻璃水槽中豎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兩個半圓形光屏組成的,NOM為兩個半圓形光屏的分界線,其中光屏F可繞直徑NOM前后折轉。實驗測量數據如表所示。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22° 32° 41°
(2)根據所學知識及表格數據,當光與水面成68°角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等于 度。
(3)為了更好地顯示實驗時光在水中的傳播路徑,請你給小靈提供一個合理的措施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35.在學完凸透鏡成像規律后,小明選擇了一塊焦距未知的凸透鏡,對凸透鏡成像特點做了進一步探究。
(1)如圖甲所示,當他將一個發光的小燈泡放在圖示位置時,無論怎么移動右側的光屏,在光屏上始終得到一個與透鏡等大的光斑,他又將小燈泡換成點燃的蠟燭,當調整至圖乙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倒立、的實像;若保持此時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當將凸透鏡向左平移 cm時,光屏上可再次出現清晰的像。
(2)如圖乙所示,當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時,不改變圖乙中蠟燭和透鏡位置:若將凸透鏡換成直徑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鏡,再次實驗,則需將屏 (選填“向左”或“向右”)移動才能成清晰的像。
(3)如圖丙,線段AB為用另一只凸透鏡多次成像時的物距倒數和像距倒數所描繪出的圖像,則該凸透鏡焦距為 cm。組卷:23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