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 課外古詩詞誦讀 丑奴兒》2021年同步練習卷(1)

          發布:2024/4/20 14:35:0

          • 1.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各題。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下片中劃線處“愁滋味”具體指的是
             

            (2)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強”字,表現作者故作深沉,將上片“不知愁”這一思想表達得很完整。
            B.“盡”字,概括了詞人半生艱難辛酸的經歷,是本詞思想感情上的轉折點。
            C.“好”字,表現作者積極灑脫,將愁苦情緒寄予自然景色之中的輕松豁達。
            D.“愁”字,貫穿全篇,表現作者“少年”至“而今”思想成熟的心路歷程。

            組卷:97引用:1難度:0.4
          • 2.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詞中“強說愁”的意思是
             
            。
            (2)下列對這首詞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丑奴兒”是詞的標題,“書博山道中壁”是這首詞的副標題。
            B.這首詞以“愁”字貫穿全篇,著重表現了作者思想逐漸成熟的過程。
            C.上片以“少年不識愁滋味”為核心,回憶年少時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時光。
            D.詞的下片表現“而今識盡愁滋味”,充滿了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的深沉和悲憤。

            組卷:80引用:1難度:0.4
          • 3.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下列小題。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兩句中的“愁”含義是否相同,為什么?
            (2)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欲說還休”。

            組卷:236引用:3難度:0.4

          • 8.閱讀下面的詞,完成下列各題。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欲說還休”表現了作者
             
            的矛盾心理。
            (2)對本詞中的“卻道天涼好個秋”,運用最恰當的一項是
             

            A.冷空氣突然南下,氣溫跌至冰點,行人個個“卻道天涼好個秋”。
            B.考試成績公布,小辛再次名列榜首,興奮得“卻道天涼好個秋”。
            C.恒大痛失足協杯冠軍,隊長鄭智接受采訪時“卻道天涼好個秋”。
            D.新年的鐘聲響起,我們共同回顧過去的時光“卻道天涼好個秋”。

            組卷:147引用:2難度:0.7
          • 9.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各題
            【甲】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乙】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br />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1)甲詞作者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
             
            ,乙文反映了孟子心懷天下的
             
            思想。
            (2)以下對兩篇作品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詞中“賦”與標題中“書”都是“寫”的意思。
            B.乙文中古今異義詞“妻子”,意思是妻子和兒女。
            C.甲詞中作者將“閑愁”與“哀愁”對比,抒發了半世艱難心酸的無奈心情。
            D.乙文中孟子運用對比說理,使齊宣王認識到治理好國家是對百姓應盡之責。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4)乙文孟子三個問題順序的安排,是如何體現說理的層層推進?請簡述。
            (5)乙文中,齊宣王最終“顧左右而言他”是因為
             
            ;甲詞末句“卻道‘天涼好個秋’”,作者也“顧左右而言他”則是因為
             
            。

            組卷:19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