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0課 岳陽樓記》2021年同步練習卷(2)

          發布:2024/4/20 14:35:0

          一、詩文比較閱讀

          • 1.閱讀下面兩段詩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乙】岳陽樓記(節選)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詩人
             
            ,“岳”指的是
             
            (山名);《岳陽樓記》的作者是
             
            代文學家范仲淹,岳陽樓和崔顥筆下的
             
            都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屬予作文以記之。
            (3)下列對詩文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兩段詩文的開頭都交代了寫作背景。
            B.兩段詩文都是作者登高后的有感而發。
            C.兩段詩文都寫到了春天的景色。
            D.兩段詩文都通過寫景來抒發感情。
            (4)兩段詩文都表達了作者的人生志向,甲詩表達了作者
             
            的雄心壯志,乙文表達了作者
             
            的人生抱負。

            組卷:173引用:2難度:0.4
          • 2.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列各題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岳陽樓記(節選)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2)《水調歌頭》的作者是
             
            ,詩人因看到
             
            而“把酒問青天”,奇特的想象體現詩人
             
            的個性。
            (3)《岳陽樓記》中“把酒臨風”的意思是
             
            ,這段抒寫了遷客騷人因
             
            而“喜洋洋”。此段描寫的作用是
             

            組卷:147引用:2難度:0.7
          • 3.閱讀【甲】詞【乙】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乙】岳陽樓記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乙】文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甲】詞的作者是和【乙】文作者同朝代的
             
            (人名)。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詞中“佇倚危樓風細細”是說主人公迎著微風長時間倚靠在一座即將坍塌的高樓的欄桿上。
            B.【甲】詞上闋情景交融,寫主人公登高望遠,春愁油然而生;下闋抒情,寫主人公苦中求樂,情深志堅。
            C.【乙】文中“進亦憂”呼應上文的“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退亦憂”呼應上文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D.【乙】文作者運用了描寫、抒情、議論、說明多種表達方式,闡發自己的人生見解。
            (4)【乙】文以“情”貫穿全文,既寫了遷客騷人的情,又寫了古仁人的情。遷客騷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寫這兩種情的目的是什么?
            ①遷客騷人的情:
             

            ②古仁人的情:
             

            ③寫這兩種情的目的是:
             

            組卷:110引用:5難度:0.6
          • 4.閱讀下列詩文,完成下列小題
            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岳陽樓記(節選)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上述詩文的作者雖然都是
             
            (朝代)人,但從兩人所處的時期來看,
             
            (人名)早于
             
            (人名)。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訴衷情》中,詩人“
             
             
            ”的思想與處境,用《岳陽樓記》中的話來表達,就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4)上述詩文都有作者的慨嘆,前者抒發了
             
            之情;后者以“微斯人,吾誰與歸”作結,在感喟中抒發了作者
             
            的遠大政治抱負。

            組卷:82引用:2難度:0.7

          二、課內外比較閱讀

          • 5.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問題。
            (一)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二)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威后)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鐘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節選自《趙威后問齊使》)
            【注】①趙威后:戰國時趙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由威后執政。②鐘離:復姓。下文“葉陽”同。③不業:不使他做官以成就功業。④振:通“賑”,救濟。
            (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①予嘗古仁人之心
             

            斯人
             

            (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進亦憂,退亦憂。
            (3)語段(一)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語段(二)中的畫線句體現了趙威后在治理國家方面怎樣的觀點?語段(一)中的哪句話與趙威后的這種思想相照應?請寫下來。

            組卷:544引用:2難度:0.7

          三、范仲淹相關閱讀(共4小題,滿分0分)

          • 1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
            歐陽修
                  范仲淹,字希文。二歲而孤,母夫人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學舍,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經之旨,為文章,論說必本于仁義。祥符八年,舉進士,禮部選第一,遂中乙科,為廣德軍司理參軍,始歸迎其母以養。
                  公少有大節,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擇利害為趨舍。其所有為,必盡其力,曰:“為之自我者當如是。其成與否,有不在我者,雖圣賢不能必,吾豈茍哉。”
                  自公坐呂公貶,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呂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為黨,或坐竄逐。及呂公復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歡然相約戮力平賊。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黨之論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賢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議而用之。
                  公為人外和內剛,樂善泛愛。喪其母時尚貧,終身非賓客食不重肉。臨財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視其私,妻子僅給衣食。其為政,所至民多立祠畫像。其行己臨事,自山林處士、里閭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樂道其事者甚眾。
            (有刪改)【注】①事上遇人:侍奉皇上和對待他人。②坐:因……而獲罪。③呂公:丞相呂夷簡,范仲淹政敵。④多:佩服。⑤重肉:兩種以上的肉食。“非賓客食不重肉”指飲食節儉。⑥意豁如:胸懷開闊,豁達大度。
            (1)請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而  樂  道  其  事  者  甚  眾
            (2)請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呂公
             

            呂公復相
             

            ③及退而視其私
             

            妻子僅給衣食
             

            (3)請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
            (4)下面直接贊美范仲淹的一句話是
             

            A.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
            B.為文章,論說必本于仁義。
            C.上既賢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議而用之。
            D.公為人外和內剛,樂善泛愛。
            (5)閱讀下面《岳陽樓記》選段,回答問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①歐陽修說:“公少有大節,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這正是范仲淹“
             
             
            ”心態的寫照。(用《岳陽樓記》中的句子填空)
            ②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樂”和范仲淹的“樂”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組卷:48引用:1難度:0.5
          • 17.班委推薦你與小舟組隊參加學校“學經典古文,悟文人情懷”閱讀素養展示活動。以下是閱讀材料之一,請你認真閱讀,與小舟一起完成下列任務。
            跋傅給事帖      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爵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以殺身翊戴王室,雖丑裔方張,視之蔑如也,能使虜消沮退縮,自遣行人請盟。秦丞相檜用事,掠以為功,變恢復為和戎,非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憤入地者可勝數哉!今觀傅給事與呂尚書遺帖,死者可作,吾誰與歸?嘉定二年七月癸丑陸某謹識。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作者 南宋 陸游)【注釋】①傅給(jǐ)事:指傅崧卿,南宋主戰派代表人物。②翊(yì)戴:輔佐擁護。③丑裔:對金人的蔑稱。④蔑如:淺薄不足道。⑤消沮(jǔ):失敗。⑥和戎:這里是對敵屈服的意思。
            任務一:結合語境,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期
             
              ②卒
             
              ③會
             
              ④復
             

            任務二:小舟找到了對本文的評論文字“描述簡潔傳神,議論旗幟鮮明,抒情愛憎分明”,但他還是一知半解,請你結合原文,幫助他賞析下列句子的精妙之處。
            ①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
            ②志士仁人抱憤入地者可勝數哉!
            任務三:小舟有個疑問:文中“死者可作,吾誰與歸”,和《岳陽樓記》中“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個句子類似,兩者表達的情感一樣嗎?請你結合作品為他解惑。

            組卷:236引用:3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