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12章 化學與生活》2021年單元測試卷(21)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
-
1.膳食要合理搭配才有利于身體健康,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是最基本的營養物質.下列食物富含維生素的是( )
A.雞蛋 B.蔗糖 C.西紅柿 D.食用油 組卷:11引用:10難度:0.9 -
2.分類、歸納等是化學學習的常用方法。下列分類、歸納中正確的是( )
A.有機化合物:C2H5OH、CaCO3 B.復合肥料:KNO3、CO(NH2)2 C.人體供能物質:糖類、維生素 D.復合材料:玻璃鋼、鋼筋混凝土 組卷:75引用:4難度:0.8 -
3.下列物質中,屬于有機物的是( )
A.CO2 B.C2H5OH C.H2CO3 D.NaCl 組卷:22引用:5難度:0.7 -
4.經過一年多化學學科的學習,你一定了解了許多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知識。請判斷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塑料降解 B.海水曬鹽 C.燒堿潮解 D.干冰升華 組卷:38引用:2難度:0.9 -
5.根據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判斷,下列鑒別物質的試劑或方法錯誤的是( )
A.用灼燒后聞氣味的方法區分棉線和羊毛線 B.用水可以鑒別氫氧化鈉、硝酸銨兩種白色固體 C.用酚酞試液可以區分稀硫酸、硫酸鈉兩種無色溶液 D.用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聞氣味的方法,區分硫酸銨固體和氯化鉀固體 組卷:17引用:2難度:0.5 -
6.屬于有機物的是( )
A.酒精 B.碳酸 C.金剛石 D.二氧化碳 組卷:203引用:7難度:0.7 -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熱 B.媽媽為孩子準備午餐有米飯、麻辣豆腐,從“合理膳食”的角度分析還應加炒雞蛋 C.人體胃液正常的pH范圍在0.9-1.5 D.人體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壞血病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8.下列各組物質俗稱、化學式及分類正確的是( )
A.石墨、C、金屬 B.酒精、C2H5OH、無機物 C.火堿、NaOH、堿 D.臭氧、O3、氧化物 組卷:148引用:5難度:0.9
五、計算題
-
25.在食鹽中加入適量的碘酸鉀(KIO3),可預防碘缺乏病。
(1)人類膳食中缺碘易患
A.甲狀腺腫大 B.貧血 C.骨質疏松癥 D.軟骨病
(2)某興趣小組的同學,欲檢測一袋食鹽是否為加碘食鹽,他們查閱資料得知,加碘食鹽中的KIO3在酸性條件下能與KI溶液發生反應,生成碘(I2),淀粉遇I2變藍色。現提供下列試劑和生活中常見的物質:
①KI溶液;②純堿:③米湯;④白糖;⑤白酒:⑥白醋,該小組同學進行實驗必須選用的試劑和物質是
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①④⑤
(3)該小組同學仔細閱讀加碘食鹽包裝袋上的說明后,提出問題并與其他同學討論,繼續進行探究。
問題一:食鹽是比較穩定的,而說明中強調“防熱”,是否因為受熱會造成碘的損失?
【實驗一】探究溫度對碘損失率的影響
老師指導他們將一定濃度的碘酸鉀溶液分成5等份,在不同溫度下加熱十分鐘后,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測定碘酸鉀溶液的濃度,計算碘損失率并記錄如表:溫度 30℃水浴 50℃水浴 80℃水浴 100℃水浴 煮沸 碘損失率(%) 0 0.3 0.67 1 5.56
②人們常說:“炒菜時要后放碘鹽,以免碘的損失。”這里的“碘”指的是
問題二:炒菜時加醋對碘的損失率是否也有影響?
【實驗二】探究酸堿度對碘損失率的影響
③此組對照實驗,要控制在加熱的時間和溫度、碘酸鉀溶液的濃度和
④實驗需要調節溶液的酸堿性,下列物質不能選用的是
A.氫氧化鈉 B.純堿粉末 C.食鹽晶體 D.稀鹽酸
(4)碘酸鉀中碘元素的質量分數為組卷:60引用:2難度:0.3 -
26.食醋是廚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學式為CH3COOH,請回答:
(1)醋酸屬于
(2)醋酸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3)醋酸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
(4)組卷:81引用:1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