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東省臨沂市沂水一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10 7:0:1
一、單選題
-
1.嗜鹽菌是一種能在高濃度鹽溶液中生長的細菌,該菌中有一種結合蛋白稱為菌紫質,菌紫質能將光能轉換成化學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A.菌紫質由染色質上的遺傳物質控制合成 B.嗜鹽菌的線粒體為其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C.嗜鹽菌的細胞膜外側具有由纖維素構成的細胞壁 D.嗜鹽菌中可能存在功能上類似于藍藻細胞光合膜的結構 組卷:44引用:28難度:0.6 -
2.下列關于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比較的描述,不正確的有幾項( ?。?br />①兩類細胞中都含有2種五碳糖
②兩類細胞遺傳物質都主要是DNA
③兩類細胞都能夠進行細胞呼吸
④兩類細胞中都含有染色質、核糖體、細胞膜
⑤原核細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質又含有核酸的結構,真核細胞中有
⑥原核細胞不能獨立地進行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等生理過程,真核細胞能
⑦原核細胞都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真核細胞都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A.3項 B.4項 C.5項 D.6項 組卷:19難度:0.8 -
3.科學工作者研究了鈣和硼對某種植物花粉粒萌發和花粉管生長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h2>
A.適宜濃度的鈣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長,適宜濃度的硼有利于花粉的萌發 B.鈣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幾乎不影響花粉管生長速率 C.硼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幾乎不影響花粉管的生長速率 D.鈣和硼對花粉萌發、花粉管生長的影響不同 組卷:45引用:12難度:0.6 -
4.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水。下列關于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A.在最基本生命系統中,H2O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存在形式 B.由許多葡萄糖分子合成糖原的過程中一定有H2O產生 C.有氧呼吸時,生成物H2O中的氫來自線粒體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產生的[H]將固定的CO2還原成(CH2O) 組卷:13引用:7難度:0.7 -
5.如圖為大豆種子在黑暗條件下萌發和生長過程中蛋白質、總糖、脂肪含量變化趨勢曲線,其中蛋白質含量用雙縮脲試劑檢測。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h2>
A.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作用顯紫色且在一定范圍內蛋白質含量越高,紫色越深 B.種子在黑暗條件下萌發后,有機物干重可能短暫增加,但總體趨勢是減少 C.種子黑暗條件下萌發總糖含量下降的唯一原因是呼吸消耗糖類供能卻不進行光合作用 D.種子在黑暗條件下萌發過程中細胞中蛋白質種類增加、鮮重增加 組卷:7引用:3難度:0.7 -
6.在提取蛋白質A的過程中,β-巰基乙醇的使用濃度會直接影響蛋白質A的結構,當β-巰基乙醇的使用濃度過高時,蛋白質A的二硫鍵斷裂,肽鏈伸展。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h2>
A.蛋白質A的功能與其空間結構的變化直接相關 B.蛋白質A受到高濃度的β巰基乙醇影響后,其元素組成發生了改變 C.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被破壞后,仍然可以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現紫色 D.用高濃度的β-巰基乙醇處理蛋白質A并不會改變該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 組卷:60引用:16難度:0.7 -
7.下列四種現象,不能用圖表示的是( ?。?br />
A.植物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K+ 的速率隨土壤含氧量的變化 B.在適宜條件下,酵母菌細胞呼吸產生的ATP隨O2濃度的變化 C.某一濃度的蔗糖溶液中,洋蔥表皮細胞吸水能力隨時間的變化 D.在溫度和pH適宜的條件下,酶促反應速率隨底物濃度的變化 組卷:12引用:4難度:0.6 -
8.在甲、乙、丙、丁四種條件下,測得某種子萌發時二氧化碳釋放量與氧氣消耗量之比分別為10:0、8:3、6:4、7:7.底物均是葡萄糖,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A.甲條件下,呼吸產物除二氧化碳外還有酒精或乳酸 B.乙條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無氧呼吸多 C.丙條件下,無氧呼吸程度最弱 D.丁條件下,二氧化碳全部來自于線粒體 組卷:24難度:0.7
三、非選擇題
-
25.我國茶產業歷史悠久,“中國茶”名揚海外。茶樹生長受諸多因素影響,遮光是一種提高茶樹品質的方法。為研究遮光對茶樹品質的影響,研究者分別用黑色遮陽網(AN)、藍色遮陽網(BN)和紅色遮陽網(RN)遮蓋茶樹,并于第20天采集茶樹葉片,測定其相關蛋白質的含量,如圖1所示。其中,CK表示不遮光處理。
(1)據圖推測,下列反應可能與捕光復合物有關的是
A.光能的捕獲與轉換B.水的光解C.儲能化合物的消耗D.高能化合物的形成
(2)如圖結構Ⅰ中的能量載體分子有
a.ATP
b.NADH
c.NADPH
d.Pi
(3)下列a~f表示茶樹葉肉細胞內的部分物質變化。據圖判斷,藍光對吲哚乙酸生物合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光合作用的
①ADP+Pi→ATP
②NAD++H++e-→NADH
③ATP→ADP+Pi
④NADPH→NADP++H++e-
⑤H2O→O2+H++e-
⑥CO2+五碳糖→三碳化合物→三碳糖和五碳糖
(4)使用藍色遮陽網可提高茶樹品質,但也存在減產風險。因使用藍色遮陽網雖可以提高蛋白質的含量,但是遮陰會使
(5)茶園間作(相間種植2種或以上植物)也是提高茶樹品質的一種方法,不但有利于提高凈光合速率(Pn),還有利于改善土壤環境。宋代《北苑別錄》記載;“茶園內為桐木則留焉。桐木之性與茶相宜,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漸茂..…”。種植桐木后,茶樹Pn的變化趨勢與如圖2曲線最吻合的是
a.晴天
b.陰天
c.多云天
(6)土壤中的“氨”俗稱茶樹的生命元素。在缺氮土壤中,茶樹細胞內物質含量不直接受影響的是
a.氨基酸
b.淀粉
c.核酸
d.脂肪酸
(7)有機質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動物及其分泌物,以及植物殘體和植物分泌物,其含量與土壤酸性呈負相關;茶葉中茶多酚在茶湯中主要呈現苦味,而氨基酸影響茶湯的鮮味,茶葉“酚氨比”與茶湯鮮爽度呈負相關。在不影響茶葉鮮爽度的前提下,選出表中生態茶園的最佳種植方案方案編號 種植植物的類型 茶多酚(mg/g) 氨基酸(mg/g) 土壤含氮量(mg/g) 有機質含量(mg/g) ① 僅種茶樹(對照) 284.50a 26.60a 0.40a 20a ② 茶樹與金盞菊間作 254.00b 26.30a 0.38a 32b ③ 茶樹與白三葉間作 280.02b 32.35b 0.35b 32b ④ 茶樹與金花菜間作 223.50b 27.25b 0.31b 25b 組卷:6引用:2難度:0.6 -
26.閱讀科普短文,請回答問題。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產生氧氣和有機物,為人類提供生存基礎。然而,病毒和細菌等病原體的攻擊會導致植物生病甚至死亡。數據顯示,每年因植物病原體導致的農作物減產,造成農業生產損失巨大,嚴重威脅著世界糧食安全。
在長期進化中,植物形成了一系列復雜巧妙的機制,以感知威脅并產生相應防御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入侵。這個過程不僅包含識別,更要在空間上傳遞識別信號,并協調各種響應。首先,植物需要通過細胞膜感知特定分子,以了解外部潛在攻擊者的存在,并發出“警報”,將其傳遞到細胞內部不同區域,最終到達儲存遺傳信息的細胞核,使植物表現出防御反應。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探索這種“警報”信息如何在細胞內傳遞。近來,我國科學家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科學家發現一些植物蛋白具有細胞膜和葉綠體雙重定位。正常情況下,這些植物蛋白定位于細胞膜,但是當有病原體存在時,它們可以從細胞膜移動至葉綠體內部,幫助葉綠體感知威脅信號。緊接著,葉綠體這些信息傳遞至細胞核,從而調節抗病蛋白質合成,激活防御以對抗入侵者。該途徑是植物細胞將危險信號從外界傳遞到葉綠體的策略之一,能快速、及時、準確地整合信號并產生適當的響應。
這種新途徑的發現為設計植物保護策略和開發新的抗病品種提供了新思路。
(1)本文討論的話題中體現的關鍵環節是植物細胞對
(2)結合所學知識及文中信息,細胞核的功能包括
a.遺傳信息庫 b.控制中心 c.控制蛋白質合成
(3)請將下列選項排序,以闡明文中“植物感知并應對病原體產生相應防御反應”的過程。
a.細胞膜蛋白移動至葉綠體
b.調節抗病蛋白質合成,對抗入侵者
c.葉綠體將信號傳遞給細胞核
d.植物細胞膜感知病原體上的特定分子組卷:3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