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遼寧省丹東九中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個小題,共23分,第1小題~第7小題為單選題,每小題2分;第8小題~第10小題為多單選題,每小題2分)
-
1.以下估測接近實際的是( )
A.某種學生的重力約50N B.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是1N C.一個成年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200帕 D.跑百米的運動員的動能大約是3×105J 組卷:41引用:3難度:0.5 -
2.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汽車的重力和它所受到的阻力是一對平衡力 C.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和汽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D.汽車的牽引力和它所受的阻力是一對平衡力 組卷:481引用:114難度:0.9 -
3.動物大都有各自的“絕活”,圖所示的“絕活”中,可以減小壓強的是( )
A.
駱駝的腳掌B.
野牛的角C.
鷹爪D.
啄木鳥的嘴組卷:968引用:22難度:0.9 -
4.簡單機械在我們生活中運用廣泛,下列屬于省力機械的是( )
A. 獨輪車
B. 釣魚竿
C. 天平
D. 定滑輪
組卷:22引用:3難度:0.9 -
5.北京時間4月20日22時4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采用“一箭一星,直接入軌”方式成功發射第44顆北斗導航衛星。如圖所示,它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離地球最近的點叫近地點,最遠的一點叫遠地點,在大氣外運行,不受空氣阻力。當衛星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動能轉化為勢能,機械能增大 B.勢能轉化為動能,機械能減小 C.動能轉化為勢能,機械能不變 D.勢能轉化為動能,機械能不變 組卷:264引用:5難度:0.6 -
6.物理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下列關于力學問題的思考錯誤的是( )
A.玩滑板時,用腳向后蹬地,滑板前行,是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踢出去的足球,能繼續在空中飛,是因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C.在蹦床運動中,說明了動能、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D.單杠比賽前,運動員手上涂抹鎂粉,是為了增大手和杠之間的摩擦 組卷:31引用:3難度:0.7 -
7.下列物理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
A.
箱子沒有被推動時所受的推力小于摩擦力B.
錘頭套緊是因為錘頭受到了慣性力的作用C.
拔火罐屬于利用大氣壓D.
高鐵站設有黃色警戒線,人必須站在安全線之外,這是因為在流體中,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大組卷:35引用:1難度:0.7 -
8.關于力與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只受重力作用的物體不可能向上運動 B.靜止的物體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體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 D.勻速轉彎的物體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組卷:29引用:3難度:0.8 -
9.如圖所示,工人用150N的拉力通過滑輪組吊起質量為20kg的箱子。若箱子被勻速豎直提升了2m,不計繩重和摩擦,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箱子的重力勢能增大 B.動滑輪的重力為200N C.工人施加的拉力做的功為300J 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6.7% 組卷:37引用:2難度:0.6 -
10.水平桌面上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別盛有甲、乙兩種適量的不同液體,將同一個蘋果先后放入甲、乙兩種液體中,蘋果靜止后的浮沉狀況及液體的深度如圖所示,對圖中情景分析正確的是( )
A.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 B.甲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等于乙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C.裝有甲液體的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大于裝有乙液體的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D.蘋果排開甲液體的重力小于排開乙液體的重力 組卷:75引用:4難度:0.6
五、綜合題(本題共6個小題,每空1分,共30分。第27小題5分,第28小題5分,第29小題5分,第30小題5分,第31小題5分,第32小題5分)
-
31.如圖所示,甲是探究“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乙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進行甲實驗時,同一鋼球從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靜止滾下的目的是探究鋼球動能的大小與 的關系;實驗時,它是通過觀察 ,從而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
(2)進行乙實驗時,每一次都讓同一小車從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平面越粗糙,小車速度減小得越 (選填“快”或“慢”)。從而可以推理: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它將做 。牛頓在大量的經驗事實的基礎上,經過推理、概括進而總結出了 。組卷:13引用:2難度:0.6 -
32.小明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每個鉤碼重2N,測得的數據如表:
物理量實驗次數 鉤碼總重G/N 鉤碼上升的高度h/m 測力計示數F/N 測力計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第3次實驗是用 圖做的;(填“甲”“乙”或“丙”)
(3)分析第1、2次實驗數據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4)分析第3、4次實驗數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 ;(選填“有關”或“無關”)
(5)在第2次實驗中,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動滑輪的重力為 N。組卷:58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