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湖北省隨州市四校聯考七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10/3 13:0:4
一、現代文閱讀(31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秋意??①秋,一天天深了,天空漸漸變得清澈、深邃。眼前的山水突然安詳寂然了,走上前,像一頭撞進了古畫。
??②秋天有光,東邊的山越來越藍,西天常常披上各色霞帔,人被一泓秋光包裹著。古人早發現了秋光,在詩詞里一次次書寫:“高梧葉下秋光晚”“小院秋光濃欲滴”“露洗秋光透”……秋光下,一個人出去走走,融入無邊的秋,如無舵之舟,越漂越遠,漂到秋意的深處。
??③秋意,在古城里。漫步在老舊的街巷,秋意從鋪地的方磚里涌上來,秋意從紅墻黃瓦中擠出來,秋意從鐘鼓樓里游過來,秋意從老城墻下冒上來。走過了春夏的燈籠有些陳舊了,襯著粉餅般色調的外墻,墻角石灰有些脫落斑駁,裸露出藏青色大磚。幾位老先生在老房子里轉悠,舉手投足頗有些俗世的清雅。觸摸市井生活,就能感受到秋意。
??④秋意,還在山野中。秋菊冷香撲鼻,在田壩上,在山嵐間,在籬笆下,在土墻旁,一簇簇,一叢叢。芒花漫山遍野開過,然后一天天萎去,慢慢發白。秋分之后,草也漸漸泛黃了,從淺到深。池塘邊的蘆葦和水草,呈現出蒼黃的顏色,太陽斜射,遠遠望去像是倒插的寶劍蕭蕭挺立。槐樹、梧桐、水杉、玉蘭……日漸疏朗。
??⑤有一年沿河游蕩,秋意甚美,從人家屋旁摘下芭蕉葉,在飛花的香蒲中閑臥。兩岸水草茵茵,翠鳥和白鷺在其間出沒。天高而云稀,太陽掛在半空,風吹樹枝,秋葉斜斜地蕩漾。泠泠水響包裹住人,朦朧間依稀傳來濕漉漉的耳語。醒來時,漸近黃昏。晚霞粲然,落日又大又圓,一只只鳥兒悠然歸巢。
??⑥夜里借宿在一戶農宅,以門板竹床搭一通鋪,躺在上面閑話。夜深了,窗口夜色清潤,忍不住開門走出庭院,仰望銀河,靜聽蟲聲,大山深處的秋意和夜色漸漸將我融化了。野地成了蟲子的世界,鳴聲清遠凄迷。
??⑦樹影、人影,還有房屋的倒影,恍惚在白花花的月色下。秋意無邊,田野像在澄澈的水里。遠處人家如煙如霧,窗口瀉出的燈光,若有若無地在月色中泛起。興所至,心所往,真想駕一葉飛舟扶搖直上,邀明月秋風,飲酒懷古敘舊。
??⑧幾個人與秋意、夜色一起游蕩在長林豐草之間。風在耳畔吹過,樹枝呼嘯;風又從山頭蕩過,寒意料峭……這是秋夜的凜冽。明月高懸,秋風與蟲鳴自如來去,松影參差。流水似乎比白天輕柔許多,聲響卻大了,遠遠能聽到汩汩聲,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腳步。
??⑨那夜秋意蕭索,然蕭索中分明有矜重,有肅穆,有不動聲色的沉潛,安定穩重,承載萬物。
(選自《光明日報》2022年9月,有刪改)(1)對畫線句的朗讀處理,不恰當的一項是
A.朗讀這句話時可輕讀“輕柔”,重讀“大”,來突出秋夜的寧靜。
B.朗讀這句話時應用歡快的節奏,來表現作者此刻的喜悅與興奮。
C.這句話應用陶醉的語氣朗讀,表現出作者沉醉于秋夜的汩汩水聲。
D.這句話可在“忍不住”后停頓,表現夜行人情不自禁被夜景打動。
(2)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語,體會其表達效果。
秋意從鋪地的方磚里涌上來,秋意從紅墻黃瓦中擠出來,秋意從鐘鼓樓里游過來,秋意從老城墻下冒上來。
(3)下面語句是對文章的理解,其中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秋菊冷香撲鼻,在田壩上,在山嵐間,在籬笆下,在土墻旁,一簇簇,一叢叢。這句著重描寫秋菊的香氣以及遍地都是,借菊花表達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
B.風在耳畔吹過,樹枝呼嘯;風又從山頭蕩過,寒意料峭……寫出了在秋季散步時作者的凄涼之感。
C.晚霞粲然,落日又大又圓,一只只鳥兒悠然歸巢這句話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D.秋光下,一個人出去走走,融入無邊的秋中流露出作者的孤獨之感。
(4)面對這樣的美文美景,同學們紛紛在“積累本”上進行積累。以下是三位同學在“積累本”上對已學古詩文的歸類整理,方法值得大家借鑒,請你幫他們填寫完整。同學甲 同學乙 同學丙 借景抒情篇(按技法) “詩仙”李白篇(按作者) 學習方法篇(按主題) ①星漢燦爛
②在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感受到“③看到了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美景,于是寫下:峨眉山月半輪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李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⑤
(《<論語>十二章》)
⑥你的同桌上課筆記做得很仔細,但在積極思考、舉手發言這方面還做得不夠,于是你可以送他《<論語>十二章》中的兩句“組卷:4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母親的《心經》林懷民??母親出身新竹富家,留學東京。“下嫁”南部鄉村后,下田持家克勤克儉。母親是個完美主義者,持家務求一塵不染,寫字一筆一畫,工工整整。
??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她對我們耳提面命的要求。這項要求還包括德行和操守的無瑕。20世紀50年代,父親應召從政,宦海數十載,兩袖清風。父親的清廉沒有母親全心全意的支持是辦不到的。
??母親十分開朗,身體健康之時,她辛勤工作,除非病倒,絕不午睡。父親中風翌日,母親大早起來,開始她數年如一日的晨間疾行——每天沿著磺溪走45分鐘,風雨無阻。她說,她不要因為生病給孩子們增添負擔。
??有一天早上,她出門走路,沒多久就趕回來告訴崇民,有人準備砍伐溪旁的一片小樹林。她要崇民立刻打電話給當時推動樹木戶籍制度的臺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臺。在那個緊張的上午,崇民向躺在診療椅上的患者說了聲抱歉,就跑去打電話。龍應臺正在開會接到電話,會不開了,沖去救樹。每次行經那個地點,母親都會指著那片樹林,說那是她跟龍應臺救的。
??2001年,父親往生。母親終于沒有后顧之憂,可以自在旅行。她答應我,以后“云門”外出巡演,她都隨行。翌年,舞團到上海演出《紅樓夢》,母親第一次到內地,特別喜歡杭州,說她還要再去。回到上海,吃飯時飯粒由嘴角漏了出來,母親不自知。返臺后檢查,醫生診斷是輕度中風。然而,她的左手左腳逐漸癱瘓,復檢才查出是腦瘤。
??母親積極勇敢,全力配合醫生治療,同時不斷向醫生和護士表示歉意,說給大家添加麻煩了。放射線療程完畢,她以無比的毅力努力康復,用3周的時間恢復了行走能力。醫生說這是多年僅見的典范。然而,腫瘤無法控制,母親的手腳又癱了。母親接受化療,按捺著挫敗感,扶著助走器繼續掙扎行走。
??“云門”出國巡演,每個城市都使我感到悲涼,那是母親計劃到訪的地方。我每天給她打電話,告訴她歐洲的春天繁花似錦,櫻花滿樹,花瓣飄滿了整個公園。她說:“拍照片回來給我看。”我帶回的兩卷照片,母親一一念出花名,只有一種她記不起來,立刻要我查書告訴她。
??第二天母親顫抖地在每張照片背面寫下花名。“生了這場病頭腦都壞了。”母親說,“不寫清楚,以后通通記不得。”病發時,醫生預估她的生命還剩4到6個月,母親卻撐了22個月。臥病期間,她優雅安寧沉靜地面對病痛和死亡。一次下腔靜脈血栓的并發癥后,醫生宣告病危,她也只是輕輕吐出一個字:痛。只有眼角偶爾閃現的淚珠,泄露她的苦楚。
??坐上輪椅的母親堅持讀報、讀書,讀著讀著,便歪頭睡著了。2004年春天,母親決定抄寫《心經》。她叫我們扶她坐到可以望見窗外綠林的書桌前,右手抬起左手,壓到宣紙上,然后右手執筆蘸墨書寫。手顫得厲害,懸在紙上良久才能落筆寫出一個筆畫,用盡心力才能完成一個字,十幾分鐘便頹然擱筆。有些日子,母親起不了床,手指從被褥里伸出來,在空中顫抖畫字。只要能夠起身,母親必定執意坐到桌前。我們兄弟工作完回家,總先檢視案上的宣紙,發現經文未續,便知母親情況不好;讀到工整的字跡,就歡欣鼓舞。然而,母親終于無法再坐到窗前了。
??那年秋天,母親安詳往生。我把她的書法框裱起來,日日端詳,如見母親。記起那窗前的春光,記起她的辛苦、她的奮斗和堅持。
??《心經》未了,橫軸留白,仿佛在印證“諸法空相”。那是母親給我們的最后教誨。
(1)閱讀全文,說說文中寫了母親的哪幾件事情?
(2)結合文章語境,完成下列對話。
A:“一次下腔靜脈血栓的并發癥后,醫生宣告病危,她也只是輕輕吐出一個字:痛。”這句話你能幫我賞析賞析嗎?
B:這個句子我認為
(3)文章第二段中寫父親為官的場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以簡練的語言表述你對文末“那是母親給我們的最后教誨”的理解。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二、古詩詞閱讀(19分)
-
3.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
甲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乙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①唐?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1)關于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甲詩首聯先寫“客路”,后寫“行舟”,寫出了詩人的漂泊羈旅之情。
B.甲詩頸聯不僅意象美妙,還蘊含一種生活哲理,突現了新生事物的強大生命力。
C.乙詩前兩句寫重陽節詩人遭遇戰亂,但依然想要登高、飲酒的愉悅心境。
D.甲乙兩詩中都有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但乙詩還寄托了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
(2)宋代洪邁《容齋隨筆》有“語少意足”之說,請結合“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說說你的理解。組卷:4引用:1難度:0.3
三、語言文字應用
-
10.綜合性學習。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人生在世,離不開朋友。古人這樣告誡我們:“匹夫不可不慎取友。”為引導同學們正確交友,七年級(1)班下周將召開一次以“交友之道”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任務。
(1)班級想邀請本校心理咨詢室的高老師參加活動,班長推薦你去邀請,你會對高老師這樣說:“
(2)請為本次活動設計兩種活動形式。
活動一:
活動二:組卷:1引用:1難度:0.5
四、寫作
-
11.按要求完成作文。
“謝謝”,是世界上使用最頻繁的,也是最溫暖的詞匯。謝謝親人,朝夕陪伴,傾情以待;謝謝挫折,激人奮進,促人成長;謝謝陽光,普照萬物,寬厚無私……
??請以“謝謝”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請將題目補充完整。
(2)詩歌、戲劇除外,文體不限,文體要鮮明。
(3)表達真情實感,不得套寫、抄襲。
(4)文章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5)字數不少于600字。組卷:2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