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北京三十五中八年級(上)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fā)布:2024/12/8 1:0:2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共40分,每小題2分)

          • 1.有人說:“一個人要想離開社會而生存,那正像拔著自己的頭發(fā)想離開地球一樣的不可能。”對這句話的認識正確的有(  )
            ①人的生存和發(fā)展不能離開社會
            ②我們所參與的社會生活絢麗多彩
            ③一個人要想離開社會不能光靠自己
            ④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yǎng)

            組卷:24引用:7難度:0.8
          • 2.某班學生自發(fā)組織探究小組,利用暑假時間打卡博物館、科技館,去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跟隨父母體驗一天的工作對該班的探究活動,認識正確的是(  )

            組卷:130引用:15難度:0.8
          • 3.下列對漫畫《網絡問政》認識正確的是(  )
            ①網絡促進了民主政治的進步
            ②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
            ③互聯網拓寬了民主渠道
            ④民意只能通過網絡傳達

            組卷:13引用:4難度:0.8
          • 4.《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實施以來,一些違法網站被相繼關停,一些守護不力的安全平臺也被問責。不僅如此,該法還在保護個人信息、治理網絡詐騙、網絡實名制等方面作出明確規(guī)定,劃出了網絡世界里不可觸碰的“紅線”這表明(  )

            組卷:22引用:6難度:0.8
          • 5.如漫畫中,體現合理利用網絡的是(  )

            組卷:7引用:3難度:0.8
          • 6.在網絡時代,人人能夠參與信息發(fā)布,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下列網絡消息中需要謹慎轉發(fā)的是(  )
            ①非官方發(fā)布的公安網監(jiān)通知
            ②中國女籃獲得2022年女籃世界杯亞軍
            ③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
            ④某野生動物園丟失一只鴕鳥,“貼心”提示:鴕鳥肉質柴,不好吃

            組卷:15引用:5難度:0.8
          • 7.“一米線”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員與前面辦理業(yè)務的人員保持一米的距離。心理學研究表明,除了至親好友之外,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安全距離約為一米。設置“一米線”的意義在于(  )
            ①減少人們的交往和溝通
            ②尊重他人的隱私和安全
            ③提高社會運行效率和管理成本
            ④避免混亂,保障社會秩序

            組卷:126引用:12難度:0.8
          • 8.“日月星,花鳥蟲,因時序,相平衡;循軌道,行車船,有規(guī)矩,成方圓。”這句古訓揭示的道理是(  )

            組卷:45引用:34難度:0.7

          二、非選擇題(60分)

          • 23.2019年是甲骨文發(fā)現120周年,甲骨文與金文、戰(zhàn)國秦漢簡帛文字以及今天的漢字一脈相承,對中國歷史發(fā)展、思想意識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一個簡單的漢字也會表達豐富的內涵。
                    “仁”字的象形解釋:
            仁,仁者愛人。左邊表示普天之下不同的生活者,右邊表示的是等同和等齊。
            (1)結合“仁”字的象形解釋,寫一寫在人際交往中如何做到“仁”。
            孔子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所謂仁,就是自己要也讓別人立足;自己要通達,也讓別人通達。這句話表達了實現“仁”的方法,其立足,也讓別人立足;自己要通達,也讓別人通達。這句話表達了實現“仁”的方法,其實不復雜,就是推己及人。
            (2)結合自己的生活,舉一事例對“推己及人”進行解釋說明。
                    甲骨文的“人”字,其本意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又能用語言進行思維和交際的生命,其形狀看起來就像一個行禮的人。
            “不學禮,無以立,”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3)運用所學知識,對文明有禮的意義進行說明,并寫出兩條文明有禮的行為要求。

            組卷:26引用:3難度:0.2
          • 24.某校開展“模擬法庭”活動。
            同學A:我扮演的是一名被告,18歲的學生。因朋友義氣,找了幾個小伙伴將被害人打傷。整個庭審過程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氣氛嚴肅莊重。當“審判長”宣判“被告尋釁滋事罪成立,判處有期徒刑1年”時,我深刻地感受到違法犯罪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
            (1)請結合同學A的經歷,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感悟。
            同學B:我扮演的是一名原告,大學生張某。我在網絡購物平臺上花800多元購買了一臺聯想平板電腦,當我到聯想的專柜進行驗證時,發(fā)現平板電腦并非聯想品牌。我與賣家進行了多次溝通,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最后,我將賣家告上法庭。經人民法院審結,賣家存在欺詐行為,賠償我的損失2634元。
            (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你從同學B的維權故事中獲得哪些啟示。
            “模擬法庭”活動結束后,同學們深切感受到法律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意義,決定開展學習法律的普法宣傳活動。
            (3)請設計一例普法宣傳活動。要求:主題鮮明,具體可操作,有實效性。

            組卷:13引用:2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