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遼寧省營口市協作校八年級(上)聯考道德與法治試卷(10月份)
發布:2024/9/19 9:0:8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計40分)
-
1.一個人擁有多重身份,可以是父母的孩子,是老師的學生,是社區的居民,還可以是單位的員工。個人擁有多重身份這一現象表明( )
①人的身份在出生后自然就具有
②人的身份在社會交往中形成
③人的身份不同社會地位就不同
④人的身份在社會關系中確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組卷:17引用:6難度:0.7 -
2.社會關系從建立的基礎可分為血緣關系、地緣關系和業緣關系。下列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
A.母女、同事——血緣關系 B.同鄉、鄰居——地緣關系 C.同學、兄弟——業緣關系 D.同行、業主——地緣關系 組卷:84引用:13難度:0.8 -
3.馬克思說:“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 )
A.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 B.個人可以脫離社會而生存和發展 C.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D.每個人都是社會“大網”上的一個“結點” 組卷:31引用:24難度:0.7 -
4.今天的社會專家在探析莊子《人世間》時指出:“人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稱其為人;離開了人,社會就不成其社會。”以下對這句話解讀正確的是( )
①我們離開社會就會無法生存
②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③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④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個人努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83引用:15難度:0.9 -
5.“我們吃別人種的糧食,穿別人縫的衣服,住別人造的房子。我們的大部分知識和信仰都是別人創造的,由別人傳授給我們的……”對愛因斯坦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
A.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 B.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每個成員 C.個人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D.社會發展進步需要每個人作出各種奉獻 組卷:66引用:9難度:0.8 -
6.隨著“互聯網+”戰略的實施,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更加便捷地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但與此同時,互聯網也成為某些造謠者肆意散播謠言的平臺,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影響了社會和諧與穩定。作為網民,我們應該( )
①提高公民意識,增強辨別是非能力
②樹立權利意識,堅持言論絕對自由
③強化義務意識,堅持不信謠、不傳謠
④增強法律意識,依法參與政治生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組卷:7引用:13難度:0.7 -
7.“通過互聯網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互聯網加強了我與朋友的聯系”。這兩句話說明了( )
①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
②網絡的交往比現實的交往更加讓人開心,愉快
③網絡交往讓人們即使相隔萬里,也如近在咫尺
④網絡促進了人際交往,利于人們交流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組卷:32引用:5難度:0.5
二、材料分析題(共計30分)
-
22.我們時常會發現有人把自行車或汽車停放在盲道上,甚至有些商販也占道經營,他們之中還有人理直氣壯地辯解:“一天也沒有幾個盲人在上面走,占用一會兒又何妨?”
(1)請你對材料中商販的行為進行評析。
(2)美好的社會秩序需要社會規則的維系,作為公民我們則要遵守規則。請你說說我們應該如何遵守和維護規則?組卷:6引用:1難度:0.3 -
23.材料:今天,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加絢麗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加豐富多樣。網絡是把雙刃劍,互聯網也帶來一些問題。所以我們要遵守網絡基本準則,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做網絡生活的主人。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及自身實際,回答下列問題。
(1)請你分析青少年沉迷網絡會帶來哪些不良影響?
(2)青少年怎樣才能正確使用網絡成為網絡的主人呢?
(3)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網絡交往中,我們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組卷:1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