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廣東省東莞市伊頓外國語學校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11/17 5:0:1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字是文明發展的載體,記錄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與經驗教訓。古人說,欲滅其國者,必先滅其史。同樣,如果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發展的根基也就動搖了。漢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代代相傳并不斷繁榮發展的根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應將漢字教育作為凝神聚力、鑄魂固本的戰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來,在日本“脫亞入歐”的影響下,中國一些知識分子對中華文化的根基--漢字產生了懷疑。“漢字落后”論者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聲稱漢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漢字難學”論者主張漢字“拼音化”與“簡化”;“兒童識字有害”論者主張放棄漢字教育。這些論調在近幾十年仍有一定市場,比如20世紀80年代,有人就認為“計算機是漢字的掘墓人”。
當前,漢字教育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面臨外語教育的挑戰。現在,英語是學生的必修課,學習英語在一些人看來可以改變命運。受這種價值觀影響,在漢語與英語之間,一些人更重視學習英語,這直接沖擊與削弱了漢字教育。二是面臨信息化的挑戰。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人們通過敲擊鍵盤輸入漢字的場合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備的漢字,現在變成了電腦鍵盤、手機屏幕上字母組合的產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書寫漢字的機會在變少,提筆忘字的時候在增多。從這些角度來說,漢字面臨危機絕不是危言聳聽。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具有“形、音、義”三要素。漢字不單單表達概念、內涵、外延等,還給人帶來圖形、聯想、感覺等。與拼音文字相比較,漢字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特魅力。學習與理解漢字,應遵循漢字自身的規律和特點。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組成的文字,其教學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國漢字教學引進了這種方法,并將其作為漢字教學的主要方法。這種用拼音文字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漢字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值得我們深思。
近年來,隨著國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適應漢字在海外傳播的需要,不少學者開始重新審視漢字教學的方法,合理借鑒我國傳統漢字教學的經驗。有的教學實驗根據“形、音、義”三要素和兒童擅長“形象記憶”的特點,探索“從字形講字義,從生活講漢字”和“因形分類、因類施教”等漢字教學的新理念與新途徑。通過這些方法,一些漢字教育工作者嘗試把每個漢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動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對漢字有興趣、生愛戀、曉邏輯、會思考,甚至實現以字養德。這類教學實驗,對完善漢字教育有積極意義。
加強漢字教育,除了不斷創新漢字教學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會對漢字教育的重視程度。我們要把漢字教育提升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神的高度來認識。只有這樣,才能讓古老的漢字在信息時代煥發新的生機,才能把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國人心中。
(摘編自王殿卿《漢字教育攸關文化傳承發展》)(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清末民初一些知識分子對漢字產生了懷疑,原因之一是當時國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B.現在一些人鄙視漢語而重視英語,直接沖擊和削弱了漢字教育,不利于文化傳承。
C.漢字教學的方式方法的創新,有助于實現以字養德,從而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D.漢字記錄著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與經驗教訓,是中華民族繁衍發展的基礎。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引用20世紀80年代某些人的觀點,是為了證明漢字不能適應信息化的挑戰。
B.文章從歷史與現實兩個角度分析了漢字面臨的危機,指出了加強漢字教育的必要性。
C.文章在論證漢字教學時,強調應遵循漢字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借鑒傳統漢字教學經驗。
D.文章首尾呼應,論述了漢字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對如何加強漢字教育提出了建議。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我們不進行漢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則我們文明發展的根基必然被動搖。
B.漢字的形音義三要素,決定了漢字教育必須摒除拼音教學法,使用形象化教學法。
C.創新漢字教學法,提升全社會對漢字的重視程度,有助于讓古老漢字煥發新生機。
D.日本“脫亞入歐”對中國一些知識分子影響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廢除漢字的主張。組卷:60引用:39難度:0.9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兩彈一星”奠定大國地位,陸相成油理論甩掉“貧油”帽子,雜交水稻讓億萬百姓端穩飯碗,載人航天實現千年飛天夢想……70年來,中國的科技實力伴隨著經濟發展同步壯大,實現了從難以望其項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從“向科學進軍”到迎來“科學的春天”,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70年來,中國的科技創新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復興之路。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科技創新日益成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關鍵力量,更引領著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進步。
近年來,隨著科技創新不斷發展,高鐵、核電、通信設備等高新技術產品和裝備,已成為走出去的中國名片;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也通過創新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增加了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摘編自谷業凱《科技為高質量發展添動力》)材料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中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中國吹響科技創新“集結號”。人力、物力、財力,朝著科技創新的方向源源匯集。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2018年,按折合全時工作量計算的全國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第一位。最新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超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5%,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中國的投入成效有目共睹。25名、22名、17名、14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年度《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從2016年到2019年的創新排名一直在上升。在這個過程中,科研人員的研究動力、開發活力得以釋放,中國企業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明顯提升,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效率意識持續增強,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經濟效益不斷顯現。
(摘編自熊建《中國的科技創新投入成效有目共睹》)材料三
科學技術研發的最終結果,不應只是技術報告、科研論文、實驗室樣品,而應是市場產品、技術實力、產業實力,科研和經濟不能搞成“兩張皮”。要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創造有利于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獨特優勢,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破解實現技術突破、產品制造、市場模式、產業發展“一條龍”轉化的瓶頸,推進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企業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企業直接面向市場,處在掌握民眾需求第一線,市場感覺敏銳,創新需求敏感,創新愿望強烈,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應該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技術創新是企業的命根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才能生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要推動人財物各種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源頭活水。核心技術的根源問題是基礎研究問題,基礎研究搞不好,應用技術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重視基礎研究,才能永遠保持自主創新能力。要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礎、儲備長遠,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樹人、挖井人,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夯實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一切創新成果都是人做出來的,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要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充分尊重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精神,最大限度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發揮人才在技術創新中的關鍵作用。
(摘編自求是網《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的科技創新走過了70年的不平凡之路,實現了從難以望其項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B.檢驗科學技術研發的成果,應是市場產品、技術實力、產業實力,不是技術報告、科研論文、實驗室樣品。
C.從2016年到2019年,中國的創新排名一直在上升,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也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D.中國在科技創新過程中,釋放了科研人員的活力,提升了企業的能力,增強了政府部門的服務和效率意識。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科技創新對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綜合國力等起到巨大推動作用,也使高鐵、核電、通信設備等成為中國名片。
B.要解決科研和經濟“兩張皮”的問題,需要推進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而企業應成為科研投入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C.核心技術的根源問題是基礎研究問題,因此只要搞好了基礎研究,就能解決我國在一些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的問題。
D.企業的命根子是技術創新,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就需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
(3)如何推動科技創新更好地發展?請結合材料概括說明。組卷:2引用:4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遠遠的走來了一個人,他的對頭又到了。這也是阿Q最厭惡的一個人,就是錢太爺的大兒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進洋學堂,不知怎么又跑到東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來,腿也直了,辮子也不見了,他的母親大哭了十幾場,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后來,他的母親到處說,“這辮子是被壞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來可以做大官,現在只好等留長再說了。”然而阿Q不肯信,偏稱他“假洋鬼子”,也叫作“里通外國的人”,一見他,一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罵。
阿Q尤其“深惡而痛絕之”的,是他的一條假辮子。辮子而至于假,就是沒有了做人的資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這“假洋鬼子”近來了。
“禿兒。驢……”阿Q歷來本只在肚子里罵,沒有出過聲,這回因為正氣忿,因為要報仇,便不由的輕輕的說出來了。
不料這禿兒卻拿著一支黃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謂哭喪棒——大踏步走了過來。阿Q在這剎那,便知道大約要打了,趕緊抽緊筋骨,聳了肩膀等候著,果然,拍的一聲,似乎確鑿打在自己頭上了。
“我說他!”阿Q指著近旁的一個孩子,分辯說。
拍!拍拍!
在阿Q的記憶上,這大約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響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結了一件事,反而覺得輕松些,而且“忘卻”這一件祖傳的寶貝也發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將到酒店門口,早已有些高興了。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假洋鬼子”的“母親大哭了十幾場,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全是因為他剪了辮子,不能做官了,這說明未莊人的保守。
B.阿Q稱錢太爺的大兒子是“假洋鬼子”和“里通外國的人”,說明阿Q是愛國的。
C.“阿Q在這剎那,便知道大約要打了,趕緊抽緊筋骨,聳了肩膀等候著”,他之所以“聳了肩膀等候著”是因為他知道逃不脫,不如讓他打。
D.選文的結尾處寫阿Q“有些高興了”是因為他的精神勝利法起作用了。
(2)說說文中的“等候”“輕松”妙在何處。
(3)阿Q為什么認為“辮子而至于假,就是沒有了做人的資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組卷:17引用:8難度:0.6
(三)(本題共1小題,6分)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2021年12月30日晚,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實現1056秒的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這是目前世界上EAST高溫等離子體運行的最長時間。
EAST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擁有類似太陽的核聚變反應機制,用來① 。核聚變能源的原材料② :一是在地球上幾乎取之不竭,二是排放無污染。它因此被視為“終極能源”。EAST裝置實驗運行總負責人龔先祖說:“千秒量級等離子體的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也讓我們探索核聚變能源應用又進了一步。”他介紹,1兆安的等離子體電流,電子溫度1億攝氏度的等離子體、③ ,上述三個目標在EAST上已分別實現。
目前,EAST裝置是國際上唯一具備與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類似加熱方式和偏濾器結構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其創新研究成果和技術積累,為我國自主建造聚變工程實驗堆提供了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請簡要概括上面新聞的主要內容,不超過55個字。組卷:2引用:4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習近平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朱伯廬
奢侈的必然結果--風化的解體--過來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盧梭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點。--古巴
讀了上述文字,你受到怎樣的啟發?又有什么感受?假如班上將舉辦一次以“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請你就上述材料的提示,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6引用:9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