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
發布:2024/11/8 5:30: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
1.下列有關“新冠肺炎”的防疫措施中,利用了化學變化的是( )
A.外出配戴N95口罩 B.用84消毒液消毒 C.用水銀溫度計測體溫 D.經常開窗通風 組卷:55引用:3難度:0.9 -
2.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廢舊電池屬于( )
A. B. C. D. 組卷:12引用:1難度:0.9 -
3.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驗滿氧氣B.
量取液體C.
過濾D.
稱量NaCl固體組卷:28引用:6難度:0.7 -
4.“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由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
A.石墨用于導電 B.活性炭用于凈水 C.金剛石切割大理石 D.氫氣用作燃料 組卷:70引用:5難度:0.6 -
5.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高層樓房著火乘電梯逃生 B.火災逃生時彎腰前行 C.燃氣泄漏時點火檢查 D.加油站內撥打或接聽電話 組卷:184引用:6難度:0.6 -
6.百合具有潤肺止咳、養顏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堿,其化學式為C25H25NO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秋水仙堿分子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 B.秋水仙堿屬于氧化物 C.秋水仙堿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D.秋水仙堿中氫、氮元素的質量比為25:14 組卷:42引用:2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70分)
-
17.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圖1裝置探究物質在空氣中燃燒后氧氣濃度的變化。(已知:白磷著火點為40℃,紅磷著火點為240℃)
【提出問題】足量紅磷在密閉的燒瓶內燃燒熄滅后,燒瓶中是否有氧氣剩余?
【猜想假設】猜想1:有氧氣剩余;猜想2:無氧氣剩余。
【進行實驗】
步驟Ⅰ.組裝儀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步驟Ⅱ.用高能激光筆照射燃燒匙中足量的紅磷,紅磷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白磷始終不燃燒。
步驟Ⅲ.冷卻。
步驟Ⅳ.將裝有白磷的燃燒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筆照射,白磷燃燒。
【解釋與結論】
(1)從燃燒的條件分析,高能激光筆的作用是
(2)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3)步驟Ⅱ中,白磷不燃燒的原因是
(4)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猜想
【反思與評價】
(5)通過該實驗探究可知,課本上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方法不夠嚴謹,其理由是
【拓展延伸】
(6)圖2是該小組同學用傳感器測量整個實驗過程中燒瓶內氧氣濃度變化的曲線。在圖2中
(7)該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可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較好的藥品是鐵絲絨,利用的原理是鐵與氧氣、水發生緩慢氧化。用圖3所示裝置完成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將足量鐵絲絨置于試管底部,并倒扣在裝有水的燒杯中,最終觀察到的現象是組卷:68引用:1難度:0.5 -
18.火力發電廠用石灰石漿吸收廢氣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環境,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aCO3+2SO2+O2═2CaSO4+2CO2,若2000g廢氣中含有3.2g二氧化硫,這些二氧化硫可以和多少克碳酸鈣反應?
組卷:39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