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志清中學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9/21 13:0:9
一、選擇題(共60分):
-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 )
A.刺激 B.反射 C.反射弧 D.條件反射 組卷:282引用:61難度:0.9 -
2.下列反射屬于條件反射的是( )
A.下落的灰塵引起的眨眼 B.看見酸杏引起唾液分泌 C.嬰兒吃奶時的動作 D.針刺上肢引起的縮手 組卷:10引用:4難度:0.7 -
3.在一個以肌肉為效應器的反射弧中,如果傳出神經遭到損傷,而其它部分正常,當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將表現為( )
A.既有感覺又能運動 B.無感覺也無收縮反應 C.無感覺但能運動 D.有感覺但無收縮反應 組卷:15引用:5難度:0.7 -
4.2019年4月4日,弗吉尼亞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證明,受損的周圍神經系統能夠自我修復,神經系統是由神經細胞組成的。下列關于人體神經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神經細胞軸突末梢可形成多個突觸小體 B.興奮通過神經遞質在突觸處進行雙向傳遞 C.神經細胞外Na+內流是產生靜息電位的基礎 D.一個神經細胞只能有一個樹突 組卷:12引用:8難度:0.7 -
5.神經沖動在兩個神經元之間傳遞的過程中,以下生理活動在突觸上不會發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轉化 B.離子通道的開放和關閉 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號分子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的識別和結合 組卷:15引用:3難度:0.6 -
6.肉毒桿菌毒素是從肉毒桿菌提取的一種細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膽堿釋放,從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醫療中通過注射適量的肉毒桿菌以達到除皺效果.肉毒桿菌毒素除皺的機理最可能是( )
A.抑制核糖體合成乙酰膽堿 B.抑制突觸前膜內的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 C.抑制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阻遏與受體結合的乙酰膽堿被清除 D.與突觸后膜上乙酰膽堿受體特異性結合,阻止肌肉收縮 組卷:40引用:50難度:0.7 -
7.圖1為細胞膜亞顯微結構示意圖,圖2為突觸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中Ⅰ側為細胞膜內側,Ⅱ側為細胞膜外側 B.圖2中E為突觸后膜,F為突觸前膜 C.若圖2中C為興奮型神經遞質,C與D結合后,突觸后膜膜外電位由正變為負 D.圖2中C物質的釋放必須依賴于圖1中的物質A 組卷:28引用:4難度:0.5 -
8.5-羥色胺是一種與睡眠調控有關的興奮性神經遞質,它還與人的多種情緒狀態有關。如果神經元釋放5-羥色胺數量不足,將會引起抑郁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5-羥色胺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后,突觸后膜電位發生改變 B.5-羥色胺是小分子有機物,以主動運輸的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 C.氯西汀可以減緩突觸間隙5-羥色胺的清除,故可用于治療抑郁癥 D.麥角酸二乙酰胺特異性阻斷5-羥色胺與其受體結合,故會加重抑郁癥 組卷:16引用:6難度:0.7
二、非選題(共40分):
-
23.如圖中神經元a、b與痛覺傳入有關,神經元c能釋放腦啡肽,腦啡肽具有鎮痛作用。請回答問題。
(1)痛覺感受器產生的興奮(神經沖動)以
(2)乙酰膽堿與b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膜上
(3)請你根據如圖,嘗試闡釋腦啡肽的鎮痛機理組卷:11引用:3難度:0.5 -
24.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1896年,C.S.Sherrington把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機能接點命名為突觸。在20世紀30年代,對于突觸之間是電學傳遞還是化學傳遞曾發生過爭論。Otto?Loewi等科學家用實驗證明突觸之間存在化學傳遞。Furshpan和Potter在1959年首先指出在螯蝦的可興奮細胞之間有電學傳遞。使用細胞內微電極技術記錄螯蝦腹神經節內神經纖維的膜電位(如圖1),他們發現了神經元之間介導動物逃避反射的電突觸。
電突觸普遍存在于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中,在動物的逃避反射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哺乳動物的神經系統和視網膜中,電突觸主要分布于需要高度同步化的神經元群內的細胞之間。形成電突觸的兩個相鄰細胞間的距離特別小,兩側的神經元膜上都存在一些貫穿質膜的蛋白,稱為連接子。突觸前膜和后膜上的連接子相對形成縫隙連接(如圖2)。連接子中間形成一個通道,允許小的水溶性分子通過。通過連接子,許多帶電離子可以從一個細胞直接流入另一個細胞,形成局部電流和突觸后電位。在化學性突觸,從沖動到達突觸前膜至突觸后細胞出現電位變化,有接近1ms的延遲(即突觸延遲)。電突觸沒有延遲,電流瞬間從一個細胞傳遞到下一個細胞。在大多數情況下,電突觸的傳遞是雙向的。
(1)當神經末梢有神經沖動傳來時,突觸前膜釋放
(2)填表比較電突觸與化學突觸傳遞興奮的差異。化學突觸 電突觸 突觸結構 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之間由突觸間隙分隔開 ① 傳遞方向 ② - 傳遞速度 - ③ 組卷:3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