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7課 傳感與識別》2022年同步練習卷
發布:2024/6/11 8:0:9
一、選擇題
-
1.傳感和( )是物聯網感知物理世界獲取信息和實現物體控制的首要環節。
A.識別技術 B.網絡技術 C.信息技術 D.電子技術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2.智能手表屬于一種智能穿戴設備,很多智能手表功能豐富,語音搜索、定位跟蹤、心率監測、智能鍛煉、睡眠質量監測...這些功能實現的基礎是( )
A.傳感技術 B.射頻識別技術 C.嵌入式系統技術 D.移動互聯網技術 組卷:5引用:1難度:0.8 -
3.物聯網是將多種信息傳感設備等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網絡。物聯網中的RFID主要用于( )
A.感知識別 B.信息傳輸 C.智能計算 D.數據存儲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4.下列在( )應用中,主要采用了信息技術的傳感技術。
A.光纖通信 B.機器人進行滅火 C.文字識別 D.科學計算式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5.“物聯網”技術的目標是讓世界上的所有物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這種技術( )
A.體現了信息技術的一種發展趨勢 B.限制了人們的自由,濫用信息技術的產物 C.反映了信息技術越來越個性化 D.可以極大地降低商品的價格 組卷:10引用:2難度:0.8 -
6.有些計算機安裝了人臉識別軟件,通過比對當前人臉與計算機中的人臉是否一致來判斷是否允許登錄,這主要是應用了( )
A.虛擬現實技術 B.人工智能技術 C.傳感技術 D.通信技術 組卷:1引用:1難度:0.7
二、填空題
-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國產 Mate10 手機的 CPU“麒麟 970”,內嵌了一顆人工智能芯片“寒武紀”。這顆由中科院研制的芯片,能夠自動識別拍攝場景并對相機成像作針對性的優化。該芯片的成功研制,標志著我國智能芯片設計行業進入新的階段。
(1)信息技術主要由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和傳感技術組成,上述例子中手機圖像信息的采集,主要采用了
(2)“寒武紀”芯片能夠自動判斷拍攝場景并匹配優化模式,這項新技術應用了人工智能的
(3)Mate10 手機支持將外文翻譯成中文,這主要應用了人工智能的
(4)手機指紋解鎖是否屬于人工智能應用范疇?
(5)衛星定位是手機的一項基本功能,我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定位系統是組卷:9引用:1難度:0.7 -
18.案例1:現在智能手機的普及,給人們帶來快捷、方便的智慧生活。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生物特征逐漸被應用在消費電子領域,用來識別身份,如人臉識別;用來驗證手機機主身份,如指紋解鎖等,技術的發展讓個人隱私等信息也有了安全等級。
案例2:隨著面部識別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現在很多火車站都可以通過刷臉的方式快速進站,從而為廣大旅客節省了寶貴的排隊時間。
案例3:假如你使用小米手機,語音助手“小愛同學”的體驗將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
小愛同學從加入到手機中到歷次迭代改版!小米已經對語音助手“小愛同學”進行了深度開發、優化。語音助手的“語音交互”帶了的信息豐富度,為“小愛同學”的日常應用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間,諸如找手機、查天氣、聽廣播、聽音樂、查資料、發微信紅包、講故事、控制家電、記錄筆記等等。
請認真閱讀分析以上三個人工智能應用的案例,根據要求回答以下問題。
(1)人工智能的兩大研究領域是什么?
(2)指紋解鎖屬于人工智能的兩大研究領域中的哪一項的應用?
(3)讓“小愛同學”講故事屬于人工智能的兩大研究領域中的哪一項的應用?
(4)案例3中的人臉識別主要運用了信息技術的
(5)根據上述案例的描述,目前信息技術發展歷程處于第幾次革命,其的內容是什么?組卷:12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