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東方中學七年級(下)期中科學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
1.“二孩政策”放開后,明明媽媽想再生一個孩子卻一直沒懷上,經檢查是輸卵管堵塞。輸卵管堵塞造成不孕的原因是( )
A.不能分泌雌激素 B.精子與卵細胞不能結合 C.不能產生卵細胞 D.胚胎發育得不到營養 組卷:21引用:2難度:0.5 -
2.下列關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中,不屬于青春期第二性征的是( )
A.男性喉結突出,聲音變粗 B.女性臀部突出,聲音變高 C.男性胡須、腋毛的生長 D.女性卵巢發育迅速,重量增加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3.下列動作中其發育方式相同的一組是( )
①菜粉蝶 ②蟋蟀 ③蜜蜂 ④螳螂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4.下列繁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的是( )
A.試管嬰兒 B.水螅的出芽生殖 C.克隆羊多莉 D.植物組織培養 組卷:6引用:2難度:0.5 -
5.油條是人們喜愛的早餐食品,其中炸制油條用的大豆油和面粉,分別來自大豆和小麥的( )
A.胚乳 胚乳 B.子葉 胚乳 C.子葉 子葉 D.胚 胚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6.青島的櫻桃味道甘甜,富含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高。櫻桃樹形成果實和種子需要依次經歷的過程是( )
①精子和卵細胞結合
②長出花粉管
③開花
④花粉傳到雌蕊
⑤胚珠形成種子,子房發育成果實A.④②⑤①③ B.③④②①⑤ C.③④①⑤② D.④①②⑤③ 組卷:17引用:1難度:0.5 -
7.如圖是玉米種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玉米屬于單子葉植物,原因是結構②只有一片 B.玉米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③ C.乙圖是甲圖中的種子用解剖刀沿a線縱切開得到的 D.在乙圖所示的結構上滴加碘液,變藍的部分是圖中的⑥ 組卷:10引用:1難度:0.5 -
8.如圖所示第一幅圖為甲圖,第二幅圖為乙圖,甲、乙分別為大葉黃楊植物體上保留頂芽和剪去頂芽的枝條,從枝條的發育情況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枝條具有頂端優勢,抑制了側芽的生長 B.乙枝條由于去除頂端優勢,使側枝生長較快 C.甲枝條有利于植物的生長,更有利于開花結果提高產量 D.乙枝條的措施在園林綠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組卷:130引用:7難度:0.5 -
9.對于如圖所示過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該圖表示扦插過程 B.圖中所示為有性生殖過程 C.該繁殖方式成活的關鍵是①和②的形成層能緊密結合在一起 D.①以后所結果實性狀由②決定 組卷:5引用:1難度:0.5 -
10.甜美多汁的桃肉、小麥粒及南瓜籽、分別是由下列哪項發育而來的( )
A.子房壁、子房、胚珠 B.子房壁、胚珠、胚珠 C.子房壁、胚珠、子房 D.胚珠、子房、子房 組卷:10引用:1難度:0.5 -
11.細菌和酵母菌的相同點是( )
A.都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B.都有液泡 C.都具有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 D.都能進行出芽生殖 組卷:5引用:1難度:0.5 -
12.2017年1月14日,瀘州市民樂團在江陽藝術宮舉行了“2017年迎春音樂會”,音樂會著重以民樂、民歌的表現形式來突出這場音樂會的特點。有琵琶、二胡、古箏等民樂器參加演奏,也有著名音樂家的獨唱、合唱等。以下關于音樂會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聽眾能聽到聲音,主要是通過大廳的墻壁傳過來的 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過拉動弓的力度來改變聲音的音調 C.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聲帶振動得更快 D.我們很容易區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過聲音的響度 組卷:26引用:2難度:0.5 -
13.甲同學將耳朵貼在一根20m鐵管的一端,乙同學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鐵管,甲同學能聽到(空氣中聲速為340m/s,鐵中聲速為5200m/s)( )
A.1次敲擊聲 B.2 次敲擊聲 C.3 次敲擊聲 D.4 次敲擊聲 組卷:24引用:1難度:0.5 -
14.關于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 B.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108m/s C.物體的振幅越大,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D.超聲波比次聲波傳播的快得多 組卷:6引用:1難度:0.5 -
15.下列的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一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發現兩次的聲音不同;④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立即消失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組卷:78引用:6難度:0.5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6分)
-
45.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如圖甲所示。
(1)現有厚度分別為5mm和2mm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目的是。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是,便于研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
(3)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填“前側”或“后側”)觀察,直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無論怎樣移動,在光屏上都(填“能”或“不能”)成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是像。
(5)如圖乙所示是從平面鏡中看到墻上的時鐘的像、請在圖丙中畫出時鐘的實際時間。組卷:8引用:1難度:0.5 -
46.在某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小明想知道實驗中所用透鏡的焦距,做了如圖1甲實驗,讓鏡面垂直于陽光,在透鏡下面放上白(紙、鏡平行),測出透鏡與白紙間距s(單位cm)與對應的白紙被烤焦的時間t(單位min),繪出如圖1乙所示的圖像,可判斷該透鏡的焦距f為cm;
(2)實驗前要調整燭焰的焰心、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使它們位于。如果實驗中固定好透鏡和蠟燭后,發現無論如何移動光屏,光屏上只有一個與透鏡大小幾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
(3)實驗過程中,燃燒的蠟燭在不斷縮短,導致光屏上的像向(選填“上”或“下”)移動;為了使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換實驗器材的情況下,請寫出一種可行的方法:;
(4)如圖1丙,把一塊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固定在50cm刻度線位置,蠟燭固定在15cm刻度線位置時,光屏應在(選填“Ⅰ”、“Ⅱ”或“Ⅲ”)區域內左右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選填“倒立”或“正立”)實像;
(5)小明在實驗中將蠟燭從略大于一倍焦距處逐漸遠離凸透鏡,該過程中像的大小將(選填“變大”、“變小”或“等大”),物距u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2所示,則像距v與t的大致變化關系為圖中的(選填“A”、“B”、“C”或“D”)。組卷:22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