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重慶市復旦中學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8 19:30:2

          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Ⅰ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電影《少年的你》熱映,引發了觀眾關于原著小說抄襲與否的熱烈討論,“融梗”一詞也隨之進入大眾視野。所謂“融梗”,通常是指網絡文學創作過程中匯集各方創意,在作品人物設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為。有的創作者傾向于用“借鑒”來解釋這種行為,有的批評者則指責其實質為抄襲。“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襲?是否應該受到法律懲戒?這些疑問集中凸顯網絡文學生產傳播過程中有關原創與模仿的界定難題。
            “原創”是著作權制度的核心概念,和這一概念相連的是現代意義上的作家形象:基于靈感和生命體驗,從無到有地進行創作,通過消耗自己的智力勞動,創造獨一無二的精神產品。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關于“作家”和“原創”的認識,在面對互聯網時代的類型文學寫作時受到挑戰。網絡文學生產從發展之初就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模仿和借用,這種現象不能簡單理解為法律保護不夠到位,在更深層面上是與網絡類型文學生產機制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比如,類型的決定作用。類型套路是網絡文學的典型特征,包括穿越、玄幻、修仙在內的幾十種大類型,不計其數的小類型,是網絡文學20年發展的重要收獲。類型絕大多數并非由單個作者獨立創造,而是由初始設定出發,經由大量寫作者前后相繼,才得以陸續展開。再如,讀者前所未有的參與性。網絡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思”,而是歸屬于一個復雜的交流網絡。作者和讀者之間存在大量互動,讀者反饋至關重要,讀者對創作的參與性也大大增強,作者和讀者共同匯聚創意,實現類型的創造、更新和進化。在這樣一種創作機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復使用常難以避免。
                  對于類型化的網絡文學創作,“融梗”只是關于寫作資源使用的經驗式描述,本身并不具備道德或法律上的貶義,但這不意味著,抄襲是可以容忍的。《少年的你》和其他網絡文學影視改編作品所引發的抄襲與否的討論,恰恰提醒我們,網絡文學絕不是著作權的法外之地,必須找到一條既能保護寫作者合法權益又能保持網絡文學創作活力的道路。
            (摘編自儲卉娟《網絡文學:既要秩序也要活力》)      材料二:
                  網絡小說的類型化現象日益受到關注,人們經常把它歸結為資本驅動下的商業性產物,或是通俗流行文化的一種表征,而網絡小說呈現類型化形態的根本緣由、網絡小說的創造性則被漠視。
                  類型化的網絡小說,在大眾讀者的熱情推動下不斷成型,其發生發展的根本緣由在于人類對各種生命情感的內在需求。類型小說對人類的情感需求做出分門別類的回應與安置。讀者缺少或向往某種情感體驗,就會去欣賞能提供某種情感體驗的“類型小說”或“類型電影”,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情感體驗,以達到心理的補償、平衡與滿足,產生愉悅感,恢復積極的心態。
                  有些小說類型中的情感體驗似乎與快感體驗相對立,比如驚悚、恐怖小說,它們通向恐懼、緊張、焦慮等情緒體驗。這些負面情緒,人皆厭惡,但驚悚、恐怖小說卻很流行,它不僅說明人們對每一種情感體驗的頑固尋求,更能體現小說類型發生發展的原因。太平歲月,人對危險的警覺水平下降,所以會本能地從文藝作品中尋找恐怖刺激的情景,尋求緊張體驗,得到生存經驗的補償,這些緊張感、焦慮感、恐懼感獲得釋放之后,讀者會為自己現實的安全處境感到松弛愉悅,這種心理需要就刺激了相關類型小說、電影的發展。
                  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遷,小說的類型不斷被發明、擴展、更新,以創造人類情感體驗的新天地,比如科幻、偵探、推理、懸疑等都是晚近的發明,而有數百年發展史的武俠、歷史、玄幻則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創新。每種小說類型,都聚集著大量為之著迷的讀者。我們必須強調,優秀的網絡小說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類型定勢之后,總是呈現出的作者個人的獨創性。人類對于新鮮事物的需求具有與生俱來、永難滿足的本能,而情感體驗的情景、方法卻永遠在求新求變。
                  玄幻小說是網絡小說中成績最為顯著的部分,這種類型的興起受到了西方玄幻小說、好萊塢電影的啟示,并且在尋求“想象的本土化”這一動機支配下,鏈接了中國古代神話、歷史文化典籍、明清小說等資源。在作者與讀者求新求變的欲望推動下,玄幻小說呈現出強烈的個性化面貌,既有《惡魔法則》《傭兵天下》等創造性地運用西方玄幻小說的魔法、龍、精靈、天使與魔鬼等元素,也有《盤龍》《神墓》等混合了東方神魔小說與西方玄幻小說諸種神力元素,更有《間客》打通了玄幻小說與科幻小說的類型界線,另開小說類型的局面。這些小說,創造了獨特的生命、社會文明與宇宙景觀,具有文本價值的獨一性,豐富了人類的想象力,應該予以充分的肯定。
            (摘編自康橋《網絡小說的類型化與獨創性》)(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電影《少年的你》引發了關于原著小說抄襲與否的討論,但從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襲,不應該受到法律懲戒。
            B.網絡小說的創作過程離不開作者和讀者的交流互動,網絡小說類型化的產生發展也離不開大眾讀者的熱情推動。
            C.人類對包括恐懼、緊張、焦慮等情緒在內的各種生命情感的內在需求,是網絡小說呈現類型化形態的根本原因。
            D.網絡小說類型不是固定不變的,既有與人類新的情感體驗相適應的晚近的發明,又有在原有類型基礎上的創新。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網絡小說難以避免反復使用“套路”和“梗”,這導致網絡小說創新性不足,網絡文學創作活力逐漸喪失。
            B.人們如果不缺少某種類型的生命情感體驗,就不會通過閱讀某種類型化的網絡小說來獲得類似的情感體驗。
            C.玄幻小說的成就啟示作者,網絡小說創作既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求資源,又要從西方文學作品中獲得借鑒。
            D.網絡小說類型化雖然能滿足讀者對各種生命情感的內在需求,但也阻礙著網絡小說獨創性作品的產生。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懸念巧妙設置,故事環環相扣,情節緊張曲折,主人公充滿個性魅力,是網絡小說吸引讀者的常用方式。”
            B.“現實生活中缺失獲取情感體驗的機會,生命體就驅動人們創造或進入藝術情境,在想象中形成情感經驗。”
            C.“大多讀者不關心網絡文學作品是否完成從無到有的創造,而是聚焦于作者是否完成既有類型的接續和延展。”
            D.“必須正視網絡文學特殊的生產機制和閱讀機制,探索一種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從而保護和激發創造性。”
            (4)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脈絡。
            (5)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說明如何實現網絡小說寫作的創新。

            組卷:30引用:26難度:0.6

          (二)現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兩分硬幣
            黑島傳治
            “媽媽,買根陀螺繩兒嘛。”
                  藤二纏起媽媽來了。
            “問問爸爸,看叫買不。”
            “說行哩。”
                  媽媽對所有的事情都很小氣,一個原因是家里的日子難過。盡管是答應給買了,還要把堆房翻騰一遍,看清楚是不是還有健吉玩舊的繩兒。這沿河的小村莊的孩子們,都聚集到廟門前去,把新繩兒纏在新陀螺上使它轉動起來,兩個人一組撞陀螺,比輸贏。孩子們把這種玩法叫作“撞嘎嘎”。纏好繩兒使勁一抽把陀螺撒出去,它就飛快地轉動起來。兩個人一起撒,輪流讓自己的陀螺去撞對方的,直到一方的陀螺停止轉動,陀螺先停下來的就算輸了。
            “瞧,光俺一個人用這樣又黑又舊的陀螺呢。也給俺買個新的陀螺吧。”
                  藤二纏著媽媽。
            “陀螺,不是有一個嘛,不買也行了。”
            “這個,瞧,不都這么黑了嗎?……人家都是新的!”
            “凈說傻話,這個陀螺還不好!”健吉說,他深信自己從前用過的陀螺好,又舍不得拿錢給弟弟買陀螺。
            “嗯。”
                  原來,藤二是哥哥說啥都相信的。
            “這個陀螺好呀,不信跟他們比比看。能夠打敗它的陀螺,誰也不會有的。”
                  說到這里,陀螺用舊的,算是說通了。可一到跟媽媽兩個人去買繩兒時,藤二又貪婪地摸弄起鋪子里裝在木盒中的涂得紅紅綠綠的新陀螺來了。
                  繩兒一共有幾十條,都剪得一般長,其中只有一條比起別的來短那么一尺左右。那是按尺碼量著剪下來,最后剩了那么一條不足尺碼的。
            “多少錢一條哇?”
            “一條一角錢呀,那條短的就算您八分錢吧。”
            “算八分錢……”
            “是啊。”
            “那么,這條短的就好了。”
                  說著,媽媽拿出一角錢遞給老板,被找回來兩分錢硬幣,就仿佛是賺了兩分錢一樣感到高興。直到媽媽催藤二回家,他還在玩弄那盒子里的新陀螺,看起來十分愛惜的樣子。然而,卻也并沒有硬逼著媽媽給他買,就跟著媽媽回來了。
                  鄰村廟前的廣場上,來了串鄉的摔跤班子。孩子們都結伴去看熱鬧。藤二也想去,但是正趕上收割稻子大忙的節骨眼兒上,而且牛棚里上了扼(牛拉東西時架在脖子上的器具)的牛,也正拉磨磨粉,團團地圍著中間的柱子打轉,得讓藤二看著。
            “連看牛都討厭,那該怎么辦呀?”不知怎的,藤二討厭看牛。他把繩兒拴在牛棚房檐下的柱子上,兩只手握住繩頭兒用力抻著。
            “那么,你就去趕麻雀吧。”
            “不。”
            “你這么任著性子怎么行啊?粉得磨,麻雀又會來吃稻子!”媽媽帶著生氣的口吻說。藤二似乎在跟柱子拔河一樣,轉過身子去拉繩兒,過了一會兒,低聲說:“大伙兒可都去看摔跤的了。”
            “像咱家這樣子的窮棒子,哪兒能夠去干那樣的事啊!”
            “嘿!”藤二失望地喊著,還是一個勁兒地抻著繩兒。
            “那么抻,繩兒可要斷了。”
            “哼,比人家的都短呀!”
            “抻也長不了--那么抻要摔到后面去的呀!”
            “嘿,一抻就長了。”
                  這時候,爸爸回來了,盯著藤二說:“阿藤,你嘟囔什么呀?”
            “瞧,這不是挨說了嗎?--喏,看著牛啊。”
                  媽媽趁機安頓好藤二就下田去了。爸爸把稻子倒在漏斗里,看到溫順的牛正在望著人臉,慢騰騰地拉著磨,就出去了。藤二自從買了陀螺繩兒,到孩子們中間去轉陀螺,就慢慢發現自個兒的繩兒比別人的短很多。這使他感到不開心。把繩兒的一頭并齊,一比,他的繩兒比誰的都短。他才六歲,跟上了學的大孩子玩“撞嘎嘎”總是輸,所以他總是不斷地抻繩兒。他一邊看著牛,一邊把繩兒套在中間的柱子上,揪住兩頭用力抻,嘴里仿佛在念叨著:“繩兒啊,長長了吧。”
                  牛就在他身后團團地轉著。
                  健吉正在割稻,去看摔跤的孩子回來了。歸途中,他們到處停下來玩著陀螺。后來,一家三口又割了一會兒稻子,眼看太陽就要落山,才擔著稻捆兒回家來了。
            “牛棚里怎么一點兒動靜都沒有哇?”
            “嗯。”
            “藤二上哪兒去玩了吧?”媽媽放下稻捆兒走上前去往牛棚里一瞧,嚇了一大跳,顫抖著叫了起來:“阿健啊,快來!”健吉扔下稻捆兒,趕忙跑過去,發現看牛的藤二,手里握著陀螺繩兒躺在陰暗的牛棚里,他的脖頸斷了,滿頭是血。黃牛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是在守護著孩子。夕陽穿過竹窗欞,照著黃牛的眼珠。一兩只蒼蠅在黃牛身旁嗡嗡地煽動著翅膀……“畜生!瞧你干的好事!”黃牛嚇得口吐白沫,在牛棚里跑來跑去。牛軛打爛了,六尺扁擔也打斷了。三年過去了。
            “那時候,叫他去看摔跤的就好了!”
            “不給他買那么短的陀螺繩兒就好了,可是--他是把陀螺繩兒套在柱子上用力抻,一只手抻脫,栽倒在地上,給牛踩死的。不給他買那根短繩兒就好了,可--省下兩分錢又頂什么用啊!”媽媽一想起藤二,就這么念叨起來,直到如今,還要流淚哩。
            (有刪改)[注]此文作于1925年,當時日本的資本主義侵入農村,地主富農殘暴,大量農民破產,十分貧困。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寫“孩子們‘撞嘎嘎’”“串鄉的摔跤班子”“上了軛的牛拉磨磨粉”“麻雀又會來吃稻子”等,彌漫著濃濃的鄉土氣息。
            B.小說中“那么抻,繩兒可要斷了”“看到溫順的牛正在望著人臉,慢騰騰地拉著磨,就出去了”等情節為后文藤二出事做了鋪墊。
            C.“夕陽穿過竹窗欞”“一兩只蒼蠅在黃牛身旁嗡嗡地煽動著翅膀”等環境描寫渲染出一種死寂的氛圍,突出了小說的悲劇色彩。
            D.“媽媽一想起藤二,就這么念叨起來”,類似《祝福》中祥林嫂說阿毛的事情,“媽媽”念叨的內容主要表現了“媽媽”因兒子死去的悲傷。
            (2)簡要分析小說以“兩分硬幣”為題的作用。
            (3)小說的悲劇看似是一個偶然事件,實際上背后有復雜的原因。請結合小說簡要分析。

            組卷:20引用:6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一)課外文言文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呂希哲字原明,少從焦千之、孫復、石介、胡瑗學,復從程顥、程頤、張載游,聞見由是益廣。以入官,父公著友王安石勸其勿事科舉,以僥幸利祿,遂絕意進取。安石為政,將置其子霧于講官,以希哲有賢名,欲先用之,希哲辭曰:“辱公相知久,萬一從仕,將不免異同,則疇昔相與之意盡矣。”安石乃止,公著作相,二弟已官省寺,希哲獨滯管庫,久乃判登聞鼓院,力辭。公著嘆曰:“當世善士,吾收拾略盡,爾獨以吾故置不試,命也夫!”希哲母賢明有法度,聞公著言,笑曰:“是亦未知其子矣。”終公著喪,始為兵部員外郎。范祖禹,其妹婿也,言于哲宗曰希哲經術操行宜備勸講其父常稱為不欺暗室臣以婦見之故不敢稱薦今方將引去竊謂無嫌詔以屬崇政殿說書。基勸導人主修身為本,修身以正心誠意為主,其言曰:“心正意誠,則身修而天下化,若身不能修,雖左右之人且不能論,況天下乎?”握右司諫,辭,未聽,私語祖禹曰:“若不得請,當以楊畏、雜之邵為首,”既而不拜。會紹圣黨論起,御史劉拯論其進不由科第,以秘閣校理知懷州。中書舍人林希又言:“呂大防由公著援引,故進希哲以酬私恩。凡大防輩欺君賣國,皆公著為之唱;而公著之惡,則希哲導成之,豈宜污華職。”于是但守本秩,俄分司南京,居和州。徽宗初,召為秘書少監,或以為太峻,改光祿少卿。希哲力請外,以直秘閣知曹州,旋遭崇寧黨禍,奪職知相州,徒邢州,罷為宮祠。羈窩淮泗間,十余年。希哲樂易簡儉,有至行,晚年名益重,遠近皆師尊之。
            (節選自《宋史?呂希哲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言于哲宗曰/希哲經術操行/宜備勸講其父/常稱為不欺暗室/臣以婦兄之故/不敢稱薦/今方將引去/竊謂無嫌/
            B.言于哲宗曰/希哲經術操行/宜備勸講/其父常稱為不欺暗室/臣以婦兄之故/不敢稱薦/今方將引去/竊謂無嫌/
            C.言于哲宗曰/希哲經術操行/宜備勸講/其父常稱為不欺暗室/臣以婦兄之/故不敢稱薦/今方將引去/竊謂無嫌/
            D.言于哲宗曰/希哲經術操行/宜備勸講其父/常稱為不欺暗室/臣以婦兄之/故不敢稱薦/今方將引去/竊謂無嫌/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蔭,是指封建時代子孫因先世有功勞而得到封賞,如“封妻蔭子”“蔭庇”。
            B.省寺,古代朝廷“省”“寺”兩類官署的并稱。亦泛指中央政府官署。唐朝時,“省”有中書、尚書、門下三省。
            C.說書,一般指流行于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宋朝陪侍天子內廷講說經書的職官也叫“說書”。文中使用的是后一義項。
            D.卒,古人對人身故有多種描述方式,士之死稱為“卒”,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稱為“薨”。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呂希哲才名卓顯。呂希哲師從焦千之、孫復等人,后又與二程、張載三人交游,王安石因其名聲,想先任用呂希哲。
            B.呂希哲無意仕途。其父曾官至宰相,且與王安石是好朋友。但呂希哲卻無意于官場,并推辭相關任命,這一點呂希哲的母親比較了解。
            C.呂希哲注重修養。呂希哲被皇帝下詔任命為崇政殿說書,他勸導君主以修身為根本,修身以正心誠實為主,并因此升職擔任右司諫。
            D.呂希哲操行不改。紹圣和崇寧年間,呂希哲都受到政敵的讒言攻訐,仕途受阻。呂希哲晚年時卻名聲更高,遠近的人都像尊重老師一樣尊重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當世善士,吾收拾略盡,爾獨以吾故置不試,命也夫!
            ②會紹圣黨論起,御史劉拯論其進不由科第,以秘閣校理知懷州。
            (5)紹圣時期呂希哲為何“但守本秩”,請結合文本分析。

            組卷:9引用:5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

          • 8.閱讀下面《紅樓夢》節選文字,根據要求完成答題。
                  一語未了,只聽外面一陣腳步響,丫鬟進來笑道:“寶玉來了!”黛玉心中正疑惑著:“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心中想著,忽見丫鬟話未報完,已進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子……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
                  賈母因笑道:“外客未見,就脫了衣裳,還不去見你妹妹!”……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賈母笑道:“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里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
            文段中“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這句話,有什么表達效果?請根據上下文,結合《紅樓夢》的故事背景簡要分析。

            組卷:45引用:12難度:0.7

          四、寫作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辛丑年春節,山東人磕頭拜年的視頻火遍全網,批評者認為這種做法是“封建、落后、奴性、陋習”,大呼請山東人“剪掉頭上的辮子”;支持者則認為“禮義廉恥是文化底線,忠信孝悌是社會之根”,呼吁批評者應該“剪掉心中的辮子”。
                  新時代的你對于山東人磕頭拜年的傳統怎么看?對于網友們的評論你又如何理解?請你給“批評者”或“支持者”寫一封信,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明確身份,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4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