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七年級(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7/15 8:0:9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
1.云南元謀人作為中國人類歷史的開篇被寫入歷史教科書首頁,其祖先是( )
A.云南元謀人 B.森林古猿 C.高黎貢山白眉長臂猿 D.滇金絲猴 組卷:10引用:3難度:0.7 -
2.下列關于人體生殖和發育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胎兒和母體只通過羊水進行物質交換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 C.受精發生在輸卵管中 D.青春期性器官明顯發育 組卷:2引用:2難度:0.8 -
3.我們在七年級上學期學習過的《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葉片用酒精脫色時需要水浴加熱,下列哪個實驗需要用到水浴( )
A.測定花生種子中的能量 B.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麥芽糖 C.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 D.甲狀腺對蝌蚪的發育的影響 組卷:2引用:2難度:0.5 -
4.血漿能運輸與人體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以下說法不支持該觀點的是( )
A.細胞代謝產生的尿素等廢物由血漿運輸到腎臟 B.細胞呼吸所需的氧氣由血漿中的血紅蛋白運輸 C.從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由血漿運輸到全身各處 D.血漿運輸的含碘無機鹽能參與合成甲狀腺激素 組卷:6引用:2難度:0.5 -
5.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
A.鼻腔內有鼻毛,可使吸入的空氣變得溫暖 B.鼻是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 C.鼻黏膜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氣變得濕潤和清潔 D.鼻內的毛細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氣變得清潔 組卷:6引用:2難度:0.6 -
6.如圖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示意圖(a、b代表過程,c、d代表物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外界氣體通過b過程到達肺部依次經過鼻→咽→喉→氣管→支氣管 B.過程a和b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 C.c代表的是二氧化碳,d代表氧氣 D.血管甲代表肺動脈,內流靜脈血 組卷:11引用:3難度:0.5 -
7.如圖是顯微鏡下人的血細胞,分析正確的是( )
A.②主要成分是血紅蛋白 B.③具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C.④成熟后沒有細胞核 D.①血漿能運載血細胞和部分組織細胞 組卷:11引用:4難度:0.5 -
8.如圖表示心臟和幾種血管內的血液流動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是靜脈血管,把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 B.點滴注射或靜脈抽血往往選擇丙血管 C.丁血管中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較薄、管腔較大 D.血管是流動的組織 組卷:13引用:3難度:0.5
二、非選擇題無特殊說明的情況下,橫線上填文字,[]上填序號。
-
24.圖甲是腎單位結構圖,排尿是受中樞神經系統控制的反射活動。圖乙是人體反射活動示意圖。請分析作答:請回答問題:
(1)如甲圖所示的結構為腎單位,當血液流經②腎小球時,經其
(2)圖乙的結構⑧是
(3)乙圖中⑤和⑥表示大腦與脊髓之間的神經通道,因故損傷了⑤的成年人,造成⑥向下的神經連通也受損傷,而脊髓不受影響,此時,最可能出現的是
A.能形成尿意,不能有意識的憋尿
B.能有意識的憋尿,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C.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D.能形成尿意,能控制排尿反射
(4)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組卷:8引用:2難度:0.5 -
25.海洋微塑料是海洋垃圾的一種特殊形態,通常是指粒徑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顆粒,包括碎片、薄膜、纖維等。由于微塑料體積小,部分可達微米乃至納米級,對海洋生態環境有很大危害,因此也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海洋微塑料不僅存在于海洋,還可以通過海洋生物傳遞,最終進入人體腸道、血液甚至肝臟等,危害人類健康。為了研究海洋微塑料對人體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科研人員利用小鼠進行了如下科學實驗,如下表是實驗操作過程及結果:
組別 小鼠數量 飼喂方式 實驗結果 小腸絨毛狀態 體重平均增長值(g/只) A 15只 每天喂含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飼料8g/只,連續一個月 基本消失 -0.12 B 5只 每天喂含0.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飼料8g/只,連續一個月 數量少,排列散亂 1.84 C 15只 ? 數量多,排列整齊 7.34
(1)本實驗的目的是
(2)微塑料可通過捕食關系沿
(3)C組的飼喂方式應為每天喂
(4)請你修改本實驗中不足的地方:
(5)環境保護是一項造福子孫的偉大事業,需要大家的共同關心和自覺參與、為減少微塑料垃圾的產生及對人體的危害,請列出一條可行的措施:組卷:10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