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二、三單元》2020年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13小題,每小題4分,滿分52分)
-
1.下列劃線詞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兩棲(xī) 哺(bǔ)乳 遺骸 (hái) 日薄(bò)西山 B.孕(yùn)育 連翹(qiào) 褶皺(zhě) 氣息奄奄(yǎn) C.追溯(shuò) 歸咎(jiù) 閉塞(sāi) 嘯(xiào)聚山林 D.脊(jǐ)椎 緘(jiān)默 繁衍(yǎn) 風雪載(zài)途 組卷:85引用:1難度:0.8 -
2.下列劃線詞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翩(piān)然 龜(jūn) 裂 農諺(yán) 銷聲匿(nì)跡 B.爭訟(sòng) 蟾(chán)蜍 斡( wò )旋 戛(jiá)然而止 C.緘(jiǎn)默 狩(shòu)獵 山麓(lù) 海枯石爛(làn) D.遷徙(xí) 沙礫(lì) 腐蝕(shí) 鳥臀(diàn)目 組卷:77引用:1難度:0.9 -
3.選出下列劃線字注音全對的一組( )
A.亢(kàng) 奮 神龕( hé ) 束縛(fù) 大徹(chè)大悟 B.驀(mù)然 淋漓(lí) 戰栗(lì) 嘆為觀止(zhǐ) C.渺(miǎo)遠 輻(fú)射 恬(tián)靜 馬前卒(zú) D.瞳(tóng)仁 羈(jī)絆 冗(rōng)雜 氣勢磅(páng)礴 組卷:61引用:1難度:0.9 -
4.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
A.次第 骨骼 山麓 不解之迷 B.劫難 隕石 晴朗 衰草連天 C.致密 溝壑 帷幕 天衣無縫 D.喧嚷 枯燥 潮汐 難以置信 組卷:246引用:3難度:0.9 -
5.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蔭蔽 分岐 臘八粥 張燈結彩 克不容緩 B.脈搏 寒暄 暖融融 意味深長 恪盡職守 C.聵贈 輻射 元霄節 吹角連營 世外桃源 D.真諦 籍貫 熙熙然 人情事故 再接再勵 組卷:62引用:1難度:0.9
二、文言文閱讀
-
14.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如鳴珮環,心樂之 樂:快樂 B.影布石上 布:映照 C.斗折蛇行 蛇:像蛇爬行那樣 D.悄愴幽邃 悄愴:憂傷 A.以其境過清 以刀劈狼首 B.乃記之而去 成禮而去 C.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D.乃記之而去 何陋之有
A.首段文字從小丘到篁竹,從篁竹到水聲,再從水聲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
B.文章描寫游魚“皆若空游無所依”襯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給人以鮮明的畫面感。
C.作者寫“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靜、冷寂的特點。
D.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山水的描繪中,委婉地表達了被貶流放的憂傷憤怨之情。
(4)下列各句中畫線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潭中魚可百許頭 明滅可見 B.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潭中魚可百許頭 C.不可久居 居無何 D.乃記之而去 乃不知有漢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以我酌油知之
C.以君之力
D.以其境過清
(6)下列對文段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展現了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畫面感。
B.第二段既直接描寫了游魚的恬然自得,又直接描寫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C.第三段運用比喻,形容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態的;形容溪水像蛇那樣蜿蜒前行,這是動態的。
D.第四段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這與前文的“樂”并不矛盾。一樂一憂,是作者被貶后心情的曲折反映。組卷:51引用:1難度:0.6
三、文言文閱讀
-
15.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屋舍儼然 儼然:整齊的樣子 B.阡陌交通 交通:運輸事業 C.咸來問訊 咸:都 D.欣然規往 規:計劃,打算 A.忘路之遠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B.遂與外人間隔 遂迷,不復得路 C.乃不知有漢 乃傳言開壁門 D.武陵人捕魚為業 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
A.文章通過環境描寫,為讀者展現了桃花源美麗、和平、安寧的景象。
B.作者描寫桃花源人接待漁人的一些細節,表現了他們的淳樸、熱情。
C.“不足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謙虛,不希望漁人再來打擾他們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但在當時的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實。
(4)下面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還家(邀請)
D.余人各復延至其家(邀請)
(5)下面加點詞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6)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是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
B.本文既然名為“記”,當然就是一篇記敘性的文章。
C.“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表現了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特點因為他們害怕世人來破壞他們和平安寧的生活。
D.本文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同時含蓄地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組卷:46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