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必修1《3.4 細胞呼吸為細胞生活提供能量》2021年同步練習卷(4)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在呼吸作用過程中有CO2放出時,則可判斷此過程( ?。?/h2>
A.一定是厭氧呼吸 B.一定是需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發(fā)酵 D.一定不是乳酸發(fā)酵 組卷:0引用:1難度:0.7 -
2.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蹤需氧呼吸過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轉(zhuǎn)移途徑是( ?。?/h2>
A.葡萄糖→丙酮酸→H2O B.葡萄糖→丙酮酸→CO2 C.葡萄糖→O2→H2O D.葡萄糖→丙酮酸→O2 組卷:2引用:3難度:0.7 -
3.下列關(guān)于細胞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線粒體內(nèi)膜上鑲嵌著與電子傳遞有關(guān)的酶和合成ATP的酶 B.需氧呼吸第二、三階段受阻,第一階段不能進行 C.人體細胞內(nèi) 的比值,線粒體內(nèi)比細胞溶膠高O2CO2D.需氧呼吸第三階段能產(chǎn)生大量ATP,厭氧呼吸第二階段能產(chǎn)生少量ATP 組卷:21引用:5難度:0.6 -
4.將酵母菌研磨離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含細胞質(zhì)基質(zhì))和沉淀物(含細胞器),以及未經(jīng)離心的酵母菌勻漿,分別置于甲、乙、丙三支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后,可獲得終產(chǎn)物CO2和水的試管是( ?。?/h2>
A.甲和乙 B.乙 C.丙 D.乙和丙 組卷:42引用:9難度:0.5
二、非選擇題
-
13.科研人員探究了不同溫度(25℃和0.5℃)條件下密閉容器內(nèi)藍莓果實的CO2的生成速率的變化,結(jié)果見圖1和圖2。
(1)由圖可知,與25℃相比,0.5℃條件下果實的CO2生成速率較低,主要原因是
(2)某同學擬驗證上述實驗結(jié)果,設(shè)計如下方案:
稱取兩等份同一品種的藍莓果實,分別裝入甲、乙兩個容積相同的瓶內(nèi),然后密封將甲、乙瓶分別置于25℃和0.5℃的條件下儲存,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各瓶中的CO2濃度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并計算XO2的生成速率。
為使試驗結(jié)果更可靠,請給出兩條建議,以完善上述實驗方案(不考慮溫度因素)。
a組卷:73引用:24難度:0.5 -
14.某研究小組想測量萌發(fā)的小麥種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異,設(shè)計了以下的實驗裝置。實驗中分別以20粒萌發(fā)的種子和4條蚯蚓為材料,每隔5 min記錄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讀數(shù),結(jié)果如表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有色液滴移動的距離(mm)生物 時間(min) 0 5 10 15 20 25 萌發(fā)的種子 0 8 16 23 9 34 蚯蚓 0 4.5 9 11.5 13.5 15.5
(2)實驗開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動,有色液滴將向
(3)另一組該實驗裝置每隔5 min測量時,將注射器活塞往時間(min) 0 5 10 15 20 25 注射器量取的氣體變化體積(mL) 0 1.5 3.0 4.2 5.0 5.5 組卷:38引用:9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