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新疆巴音郭楞州臺三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7/8 8:0:1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題,每題2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1.下列關于遺傳學基本概念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8引用:3難度:0.7
          • 2.孟德爾利用豌豆雜交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被稱為“遺傳學之父”。下列敘述與孟德爾的研究過程相符合的是(  )

            組卷:18引用:3難度:0.7
          • 3.模擬實驗和模型建構是生物學研究常用的科學方法,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5引用:3難度:0.6
          • 4.下列有關“觀察減數分裂”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3引用:3難度:0.8
          • 5.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維持生物體前后代染色體數目的恒定有重要意義。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25引用:3難度:0.5
          • 6.摩爾根和他的學生用果蠅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他們用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雜交,發現F1全為紅眼,又將F1雌雄果蠅交配獲得F2。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1引用:3難度:0.7
          • 7.如圖所示為果蠅某一條染色體上的部分基因.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85引用:8難度:0.7
          • 8.如圖表示果蠅的一個原始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及其基因分布,其產生了一個基因型為aXB的子細胞,則在正常情況下,同時產生的另外三個子細胞的基因型是(  )

            組卷:13引用:6難度:0.6
          • 9.下列關于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2引用:3難度:0.7
          • 10.雞的性別決定方式與人類、果蠅不同,雌性個體的兩條性染色體為ZW,雄性個體的兩條性染色體為ZZ。羽毛的蘆花對非蘆花是顯性性狀,且控制該性狀的一對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下列通過子代羽毛的特征就可以直接把雌性和雄性區分開的雜交組合是(  )

            組卷:69引用:4難度:0.5
          • 11.已知果蠅長翅和小翅、紅眼和棕眼各為一對相對性狀,分別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不考慮基因位于X、Y同源區段)。現有兩只果蠅雜交,雜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為長翅紅眼:小翅紅眼:長翅棕眼:小翅棕眼=3:1:3:1,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組卷:37引用:3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題,每題8分,共計40分。

          • 34.“卵子死亡”是我國科學家新發現的一種人類單基因遺傳病,是PANX1基因突變引起的PANX1通道異常激活,加速了卵子內部ATP的釋放,卵子出現發黑、萎縮、退化的現象,最終導致不育,該基因在男性個體中不表達。某女子婚后多年未孕,經檢測為該病患者,如圖為該女子(4號)的家庭遺傳系譜圖,基因檢測顯示,1、4、6號含有致病基因,2、3、5號不含致病基因。回答下列問題:
            (1)PANX1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為
             
            ;由上述材料可知,
             
            供應不足是“卵子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2)該病的遺傳方式為
             
            ,判斷理由為
             

            (3)3號與4號能否生出正常孩子?回答并說明原因:
             

            (4)6號與正常女性結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為
             

            組卷:16引用:7難度:0.7
          • 35.松花江是黑龍江的支流之一,在其上游黑龍江段生活著許多珍貴的魚類,例如史氏鱘魚。長江是我國內陸地區最大的江,長江的中華鱘魚野生型已經很是稀少。回答有關進化的問題。
            (1)自然條件下,長江的中華鱘和黑龍江的史氏鱘不會發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二者在空間上存在
             

            (2)對長江的中華鱘和黑龍江的史氏鱘兩群體的線粒體cytb基因片段序列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序列有44個變異位點,總變異率為11.5%,這些差異屬于
             
            多樣性層次,這種多樣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與環境之間
             
            的結果。
            (3)在對史氏鱘的某一理想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基因型為DD和dd的個體所占的比例分別為10%和70%(各種基因型個體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對同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基因型為DD和dd的個體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和64%.在這一年中,該魚種群是否發生了進化?
             
            ,理由是
             

            (4)現代進化理論認為:
             
            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產生進化的原材料,進化的方向由
             
            決定。

            組卷:3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