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高考語文調研試卷(八)
發布:2025/1/1 14:0:3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只有從具體的事件中,人們才會準確打撈對某一年的公共記憶。而這些事件,在互聯網時代,往往表現為一年之中的熱搜詞。我們在熱搜詞里讀懂中國。近日,基于網民搜索大數據而生成的熱詞榜單正式出爐。這份榜單與我們在2020年的感受若合符契。新冠肺炎、疫情、復工復產、全面小康、中國火星探測、直播帶貨、國內游……年度大事件紛紛上榜,為我們這一年“總結陳詞”,也刻畫著2020年的真實面貌。
用一個詞來總結這份榜單中的中國,那就是“韌性”。2020年的中國不容易,但恰是憑著這種“韌性”,中國在困境中進發出一種強大的生命力量,于危機中育出新機。
在眾志成城的抗疫中,國人顯露出英勇無比的韌性。我們萬眾一心打贏了武漢保衛戰,成功阻擊本土疫情,常態化疫情防控中,一些地方零星散發疫情被精準控制,中國成為全球抗疫最成功的國家。成功阻擊疫情,彰顯著中華民族性格中長久以來的韌性傳統,這是中國先于其他國家走出本土疫情的重要原因。
韌性,是植根于國人血液中最重要的民族性格之一。中國文明之所以歷經千年而不斷流,就是因為中國人在性格與文化上,有著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中華民族經受住了一次次危難。在2020年的疫情中,我們同樣經受住了考驗。
民族性格的韌性,還投射到國民經濟的韌性上。在熱詞盤點中,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強大的復蘇能力。疫情肆虐之時,中國經濟也受到波及,經濟發展遭遇相當程度的挑戰。但正如“復工復產”成為2020年度熱詞,中國經濟的韌性決定了其不會輕易言敗。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已經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同時我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供應鏈體系健全、產業配套能力強、生產組織高,這些都構成了中國經濟迅速恢復的基礎條件。
除了積淀雄厚,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困境之中,中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暢通內循環。在疫情中我們看到,直播經濟、外賣經濟、線上辦公、在線教育等創新經濟沖上風口,成了拉動中國經濟復蘇的新增量。如此種種,都描摹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底色。
這份關于2020年的熱調榜單,總結了中國在這一年中所經歷的困難,也見證著中國如何在強大的韌性中逆風而行。未來,中國前行之路可能仍將不甚平坦,也會遭遇壓力,但有這種韌性在,中國就會不斷前行。
當我們度過非同尋常的2020年,回首發現,國與民的力量,都彰顯出一種韌性品格。爬坡過坎,迎難而上,我們將穿越荊棘之地,走向更加開闊的未來。
(摘編自韓丹《在熱搜詞中見證“韌性中國”》)(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能夠先于其他國家走出本土疫情,這與中華民族性格中的韌性傳統有很大的關系。
B.中國文明歷經千年而不斷流,這使得中國人在性格與文化上有著不屈不撓的韌性品格。
C.在疫情肆虐之時,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復蘇能力,主要因為中國擁有全部工業門類。
D.2020年我們過得非同尋常,但只要我們具有韌性,中國未來的前行之路就會一帆風順。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二兩段由2020年度熱詞榜單正式出爐一事引出論題,并提出自己的觀點。
B.文章列舉我們萬眾一心打贏了武漢保衛戰的例子,論證了中華民族性格中的韌性傳統。
C.文章論述國民經濟的韌性時從基礎條件和宏觀調控政策等方面進行分析,層次分明。
D.文章脈絡清晰,圍繞觀點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證,三個角度之間在邏輯上是逐層遞進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熱搜詞是在互聯網時代依托互聯網并從一年內的具體事件中產生的,它是人們對這一年的公共記憶。
B.2020年,中國經歷了種種困難,但中國在韌性中逆風而行,新冠肺炎、復工復產、全面小康等熱詞就是見證。
C.如果沒有建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經濟的復蘇可能會受到影響。
D.中國人最重要的民族性格是“韌性”,“韌性中國”概括出了中國人在性格與文化上的不屈不撓的精神。組卷:13引用:10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因不愿意使用人臉識別,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
2019年4月27日,郭兵購買了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年卡。辦理時,被告明確承諾在該卡有效期一年內通過同時驗證年卡及指紋入園。
然而在10月17日,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知原告“年卡系統已升級,未注冊人臉識別將無法正常入園”。
郭兵認為,進行人臉識別將收集他的面部特征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該類信息屬于個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濫用,將極易危害人身和財產安全。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9條規定,收集、使用原告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原告同意。
郭兵認為,被告嚴重違反相關規定,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
(摘編自朱健勇《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 杭州一動物園被起訴》,《北京青年報》2019年11月4日)材料二:
成為“透明人”的想法,讓勞東燕(編者注:清華大學法學教授)感到很不安。
【以下是她的口述】
我們每個人都是公眾中的一部分。我們的人身或財產權利受到侵害,本身就意味著公共安全受到了威脅。所以,不能簡單將人臉識別技術所涉及的法律問題,歸結為個人隱私保護與公共安全之間的緊張。
我佩服郭兵老師。郭老師不接受調解,我也贊成不走調解的途徑,不然,提起訴訟的法律意義就不大。
人臉識別技術大規模推廣,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沉默的大多數的心理。實際上,我們都不愿意生活里的一舉一動,被盯著,被記錄,被分析。但按眼下的趨勢,估計我們很快會成為透明人。在當下的社會中,法律可能需要扮演新的角色。我們原來認為,法律主要是用來控制社會的,但對于一個復雜的、處于不確定狀態中的社會系統來說,法律顯然沒有能力去施加有效控制,而只能選擇去適應。法律應當約束科技經濟系統的自我膨脹,使之置于社會可接受的程度。
目前法律對個人信息的保護遠遠不足,現在主要是以個人同意為基礎,但我們很多人在表達同意的時候,根本沒有獲得充分有效的信息告知,或者是不得不做出同意,因為沒有其他的選項。
以個人同意為基礎的法律保護機制,實質是讓個人信息被不當運用所產生的風險主要由數據主體來承擔。在未來,相信法律會將保護數據安全的主要責任放在數據控制者與處理者的身上,畢竟相應的風險是由他們的收集、保管、使用等行為所制造,而主要的利益也由其所享有。
我覺得,法律需要加強對濫用個人信息的規范,比如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就主要是對非法收集和非法買賣進行處罰,而個人信息被濫用的問題,在未來會越來越突出。
在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每個人都需要努力地積極發聲,只有這樣,你的利益才可能在決策過程中被考慮到。
(摘編自任霧《法學教授的一次維權:人臉識別的風險超出你所想》,澎湃新聞2020年10月21日)材料三:
近日,備受關注的“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公開宣判--判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刪除其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征信息。
近年來,金融支付成為人臉識別的“主戰場”。同時,在安檢安防、政務服務、教育醫療等諸多場景,人臉識別都有用武之地--高鐵告別紙質車票后,刷臉進站極大提升了效率;明星演唱會上,人臉識別協助抓獲逃犯,立下奇功;一號難求的大醫院,人臉識別將號販子拒之門外;疫情防控期間,人臉識別助力人群動態管理,成為防疫抗疫的利器。
隨著人臉識別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日益緊密,對于該技術的濫用與安全之憂,頻頻引發爭議和討論。近日,一些售樓處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有的購房者不得不“戴頭盔看房”,以防被“割韭菜”。此前,人臉識別系統還曾應用于分類投放的垃圾桶上,甚至出現在用于監控學生的課堂上,引發不小爭議。
今年7月,有不法分子在電商平臺販賣人臉信息。杭州、深圳等地破獲的盜用公民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均使用了“AI換臉技術”,成功騙過人臉核驗,進而為犯罪團伙提供黑產服務。
事實上,對人臉識別的爭議已在全球多國出現,處于風口浪尖的科技巨頭首當其沖。此前,IBM主動放棄人臉識別業務,宣布將不再提供、開發或研究任何人臉識別和人臉分析軟件;微軟則在去年刪除了其錄入的公開人臉識別數據庫。
盡管人臉識別過程仍存隱憂,但專家表示,不必把人臉識別當作洪水猛獸。對于人臉識別技術的正面作用,應當有理性的認識和思考。
從技術方面來看,人臉識別正在向3D轉變。3D識別能夠采集多達幾十萬個信息點。同時,人臉識別還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法判斷采集到的人臉是否為活體,有人值守和多維校驗方式等增強識別安全性。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表示,真正威脅到個人信息安全的,是對于人臉信息的濫用。人臉識別的本質是存儲人類面部信息,從而進行精準有效的身份驗證,新技術的使用能提高社會運行效率。
如今,人臉識別的廣泛應用,也為社會帶來更多溫度。例如,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過度消費,不少游戲廠商在原有身份證認證的基礎上引入人臉識別技術,以加強監管。在深圳、合肥等地,退休老人可以在支付寶通過刷臉的方式領取養老金,人臉識別為政務服務提供了更多便利。
(摘編自劉峣《人臉識別有溫度更要守法度》,《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年12月3日)(1)下列對“人臉識別”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臉識別需要收集人的面部特征等生物信息,該類信息一旦泄露,有可能危害人身和財產安全。
B.人臉識別“主戰場”雖在金融支付領域,但安檢安防、政務服務、教育醫療等場景也不可或缺。
C.人臉識別的濫用不僅表現在日常生活領域,也表現在不法分子販賣、盜用等違法犯罪的活動中。
D.人臉識別的爭議并不鮮見,科技巨頭IBM共至已放棄相關業務,但這不代表我們也將步其后塵。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簡單地將人臉識別涉及的法律問題歸結為個人隱私與公共安全之間的緊張,則割裂了個人權利與公共安全之間的一體性。
B.面對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系統,法律只能選擇適應而難以施加有效控制,這不利于對科技經濟系統的自我膨脹進行有效約束。
C.根據權責一致原則,保護數據安全的主要責任應當放在數據控制者與處理者身上,因為他們制造了風險,并享有數據的主要利益。
D.勞東燕認為,在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每個人都要努力地積極發聲;因此,她贊成郭兵為了維護公眾利益不走調解途徑。
(3)如何促進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應用與健康發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組卷:3引用:5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廢園外
巴金
①晚飯后出去散步,走著走著又到了這里來了。
②從墻的缺口望見園內的景物,還是一大片欣欣向榮的綠葉。在一個角落里,一簇深紅色的花盛開,旁邊是一座毀了的樓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樓前一排綠欄桿還搖搖晃晃地懸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開得正好,大的花瓣,長的綠葉。這些花原先一定是種在窗前的。我想,一個星期前,有人從精致的屋子里推開小窗眺望園景,贊美的眼光便會落在這一簇花上。也許還有人整天倚窗望著園中的花樹,把年輕人的渴望從眼里傾注在紅花綠葉上面。
④但是現在窗沒有了,樓房快要倒塌了。只有園子里還蓋滿綠色。花還在盛開。倘使花能夠講話,它們會告訴我,它們所看見的窗內的面顏,年輕的,中年的。是的,年輕的面顏,可是,如今永遠消失了。因為花要告訴我的不只這個,它們一定要說出八月十四日的慘劇。精致的樓房就是在那天毀了的。不到一刻鐘的工夫,一座花園便成了廢墟了。
⑤我望著園子,綠色使我的眼睛舒暢。廢墟么?不,園子已經從敵人的炸彈下復活了。在那些帶著旺盛生命的綠葉紅花上,我看不出一點被人踐踏的痕跡。但是耳邊忽然響起一個女人的聲音:陳家三小姐,剛才挖出來。我回頭看,沒有人。這句話還是幾天前,就是在慘劇發生后的第二天聽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過這個園子,不過不是在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樓房的后邊。在那個中了彈的防空洞旁邊,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記不起了,躺著三具尸首,是用草席蓋著的。中間一張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隨便一看,誰也不會想到這是人腿。人們還在那里挖掘。遠遠地在一個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從炸塌了的圍墻缺口看進去,七八個人帶著悲戚的面容,對著那具尸體發愣。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識的吧。那個中年婦人指著露腿的死尸說:陳家三小姐,剛才挖出來。以后從另一個人的口里我知道了這個防空洞的悲慘故事。
⑦一只帶泥的腿,一個少女的生命。我不認識這位小姐,我甚至沒有見過她的面顏。但是望著一園花樹,想到關閉在這個園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覺得心里被什么東西搔著似的痛起來。連這個安靜的地方,連這個渺小的生命,也不為那些太陽旗的空中武士所寬容。兩三顆炸彈奪走了年輕人的渴望。炸彈毀壞了一切,甚至這個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這樣地逃出囚籠,這個少女是永遠見不到園外的廣大世界了。
⑧花隨著風搖頭,好像在嘆息。它們看不見那個熟悉的窗前的面龐,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吧。
⑨但是一座樓隔在它們和防空洞的中間,使它們看不見一個少女被窒息的慘劇,使它們看不見帶泥的腿。這我卻是看見了的。關于這我將怎樣向人們訴說呢?
⑩夜色降下來,園子漸漸地隱沒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搖頭的姿態還是看得見的。周圍沒有別的人,寂寞的感覺突然侵襲到我的身上來。為什么這樣靜?為什么不出現一個人來聽我憤慨地講述那個少女的故事?難道我是在夢里?
?臉頰上一點冷,一滴濕。我仰頭看,落雨了。這不是夢。我不能長久立在大雨中。我應該回家了。那是剛剛被震壞的家,屋里到處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1)下列對這篇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看到園中美好的景象時,借花樹一景,想象園中的人在日寇轟炸前的美好生活,從而為后文寫美好的毀滅奠定基礎。
B.結尾一段語言簡淡、自然,但意蘊豐富,用意深刻:“冷雨”將作者拉回現實,凸顯內心的悲涼;“到處漏雨”則含蓄控訴了日寇的罪惡。
C.廢園中有多人慘死,但作者集中筆墨寫了一位年輕的女子,因為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女被窒息的悲劇更能觸動人的悲憫之心。
D.面對慘景,作者有著深重的悲哀,可惜無人理解,無人傾聽,內心十分寂寞,因此對世人的冷漠無情感到極度的失望和憤怒。
(2)文章多次寫到園中的花木,有什么作用?請聯系相關文字作簡要分析。
(3)本文主要描繪了“廢園”的景象,但作者卻以“廢園外”為題,這是為什么呢?請根據文章的內容和敘寫角度加以探究。組卷:5引用:3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下面是某校“荷韻”文學社活動的框架圖,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110個字。
組卷:6引用:7難度:0.8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20年12月31日,全國政協在北京舉行新年茶話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要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永遠保持慎終如始、戒驕戒躁的清醒頭腦,永遠保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奮斗韌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勇前進,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班級計劃舉行主題班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三種精神,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生活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3引用:7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