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5-2016學年山東省聊城四中高二(上)周練化學試卷(2)

          發布:2024/11/12 8:0:39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

          •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50引用:29難度:0.9
          • 2.101kPa時,2g辛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液態水,放出96.81kJ熱量,則下列表示辛烷
            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

            組卷:12引用:1難度:0.6
          •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5引用:9難度:0.9
          • 4.下列變化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
            ①液態水汽化
            ②將膽礬加熱變為白色粉末
            ③濃硫酸稀釋
            ④氯酸鉀分解制氧氣
            ⑤生石灰跟水反應生成熟石灰。

            組卷:107引用:25難度:0.7
          • 5.近年來,科學家正在探索利用鋁粉作燃料的可能性,以期鋁能成為一種石油的替代物。假如鋁作為一種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開發利用,關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說法,你認為錯誤的選項是(  )

            組卷:18引用:2難度:0.7
          • 6.下列關于熱化學反應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組卷:94引用:12難度:0.9
          • 7.化學反應N2+3H2═2NH3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E是正值,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

            組卷:84引用:27難度:0.9
          • 8.下列反應中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的是(  )

            組卷:39引用:179難度:0.9

          四.計算題

          • 24.把煤作為燃料可通過下列兩種途徑:
            途徑Ⅰ:C(s)+O2(g)
            點燃
            CO2(g)( 放熱Q1kJ )
            途徑Ⅱ:先制水煤氣
            C(s)+H2O(g)═CO(g)+H2(g)(吸熱Q2kJ)
            再燃燒水煤氣
            2CO(g)+O2(g)
            點燃
            2CO2(g)
            2H2(g)+O2(g) 
            點燃
            2H2O(g)(共放熱Q3kJ)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判斷兩種途徑放熱:途徑Ⅰ放出的熱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徑Ⅱ放出的熱量.
            (2)Q1、Q2、Q3的數學關系式是
             

            (3)由于制取水煤氣反應里,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
             
            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那么在化學反應時,反應物就需要
             
            能量才能轉化為生成物,因此其反應條件為
             

            (4)簡述煤通過途徑Ⅱ作為燃料的意義:
             

            組卷:57引用:3難度:0.1
          • 25.在一定條件下,甲烷與一氧化碳的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CH4(g)+2O2(g)═CO2(g)+2H 2O(l)△H=-890kJ/mol
            2CO(g)+O2(g)═2CO2(g)△H=-566.0kJ/mol
            一定量的甲烷與一氧化碳的混合氣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為262.9kJ,生成的CO2用過量的飽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到50g白色沉淀.求混合氣體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體積比
             

            組卷:327引用:2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