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油田一中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5/1/6 12:0:3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回答問題。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與北方文化以及與荊楚文化等的比較中顯現出來的。江南文化是一種詩性文化,主要體現在人的飽滿的感性審美,與放達沉穩的現實訴求以及與清麗秀美的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江南文化在與主流的北方倫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剛,“越名教而任自然”,從而自晉室南渡以來逐漸占據了中國文化的制高點。
                  江南文化給予歷代文人以極大的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陳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學品格》中認為,“江南概念主要是審美的。江南文化從主調來看,是一種審美文化”。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審美和詩性本色。美國學者費正清認為,中原體制文化的大傳統和東南沿海地區相對自由的小傳統構成了中國文化的某種張力,促進了中國文化在互補中的發展。而江南文化就處于費正清所說的東南沿海地區的核心地帶。
                  這種相對自由的文化小傳統自宋代以來一直處在引領中國教育、文化和經濟的地位,到明清時期達到高峰。如有清一代,全國共產生(文)狀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屬三省(蘇、浙、皖)的狀元數為78名,占全國的67.83%。這些數據說明,到清代時,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遠遠領先于其他地方。這些狀元以及出身此地的進士大多進入中國的政治領域,同時他們在經濟領域亦叱咤風云。
                  這種重學崇文的傳統影響所及,到晚清和民國,蘇浙兩省的現代文學家可謂燦若群星。如魯迅、茅盾、郁達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學家。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蘊和特色,也深刻地滲透進了當代中國先鋒文學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鋒作家的骨髓當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國獨特的文學信仰維度。這種信仰滲透進先鋒文學家的血液中便引發了當代先鋒文學的持續發展和深化。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先鋒文學在全國有遍地開花之勢,各地不少作家都進行過先鋒實驗性寫作,但時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長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鋒作家如蘇童、格非、葉兆言、余華、王安憶等,創作勢頭仍然不減,且先鋒性顯明。
                  這是一種基于對文學的信仰所帶來的執著,這種信仰來源于對江南詩性文化的深切記憶和感恩情懷。江南迷離的山水和氤氳的煙樹,溫和的氣候與魚米之多,構成了這種準宗教氛圍的外在地理和風物條件。在對文學的追求中,自古以來的江南文化漫透著不同于北方的灑脫和空靈,那些生息于此的當代先鋒文學家們同樣承繼了這樣一份精神遺產。
                  其次,先鋒文學在實驗沖動過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現出眾多優秀作家和作品,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當代的精神積淀。這種積淀體現在構思、語言、意象、敘事等諸多方面,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帶有鮮明的江南風物特點。然而,這種風物是以與傳統審美意象相反的反諷方式體現出來的。
                  先鋒文學的中堅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堅持先鋒寫作的文學家特別是小說家。他們大多棲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態和話語方式傳達出江南傳統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來,中國先鋒文學應擁有更加奪目的未來。
            (選自《中國社會科學報》)(1)關于“江南文化”,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江南文化特性是在與以齊魯文化為代表的北方文化及荊楚文化的比較中顯現出來的。
            B.作為一種詩性文化,在感性審美、現實訴求及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層面得以體現。
            C.江南文化富有抗爭性,以柔克剛,越名教而任自然,且逐漸占據中國文化的制高點。
            D.江南文化是一種審美文化,它與中原體制文化共同促進了中國文化在互補中的發展。
            (2)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富有飽滿的感性審美,與放達沉穩的現實訴求以及與清麗秀美的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是作為詩性的江南文化的主要表現。
            B.費正清認為,江南文化是一種審美文化,它與中原體制文化的大傳統構成了中國文化的某種張力,促進了中國文化在互補中的發展。
            C.江南文化自古以來所形成的底蘊和特色,孕育了蘇浙一代燦若群星的現代文學家,也促成了中國先鋒文學的誕生。
            D.當代先鋒文學的小說家們大多棲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他們以最新潮的姿態和話語方式傳達出江南傳統文化最深沉的品格。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江南文化圈先鋒作家對文學的信仰源于江南迷離的山水和氤氳的煙樹,溫和的氣候與魚米之鄉。
            B.當代江南優秀作家的作品,受益于江南文化在當代的精神積淀,且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
            C.先鋒作家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江南風物特點,且習慣用與傳統審美意象相同的反諷方式加以體現。
            D.厚重而精致的江南文化精神,不僅造就了江南先鋒作家,也創造了中國文學更加奪目的未來。

            組卷:0引用:3難度:0.5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
            材料一      8月11日至13日,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在北京舉辦。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網絡文學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90億元人民幣,用戶規模超3億。大會預測,未來十年,我國網絡文學市場還將繼續處于黃金發展期。
                  時下,網絡文學已不僅僅是以一種文學樣式,更是以一種全新的文化生態的方式影響著大眾。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底,我國40家主要網絡文學網站已出版實體圖書6443部,改編電影939部,改編電視劇千余部,改編游戲超500部,改編動漫440部。這意味著,除了3億多的網文讀者,還有更多的人在看由熱門網文IP改編的影視劇,以及玩由網文IP改編的游戲。面對如此態勢,政府在釋放網絡文學發展新的可能性的同時,需要立起評價體系的“尺子”,砌起知識產權保護的“墻壁”,搭起滌蕩空氣的凈網“空調”。
            (選自“中國文化傳媒網”)材料二      2003年,起點中文網率先創建了以讀者按章付費為核心的網絡文學商業模式。這種付費閱讀機制的建立,使得網絡文學的讀者不僅是單方面地閱讀作品,他們更是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參與者。
            “要不你休息兩天理一理情節,感覺得出來,后面怎么寫跟完全沒有大綱一樣……一點訂閱的想法都沒有,感覺不劃算。”“不得不說,三少每次寫書都愛在句子后面加一個‘啊’字,剛剛開始可能會給人一種強調的感覺,可看多了,就有點煩了,同意的頂。”在這些評論中,從情節設計到遣詞造句,讀者都對作者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選自《網絡文學:孤獨寫作與閱讀的時代一去不返了》)材料三“網絡文學在快速成長的同時,也伴隨粗制濫造、脫離現實、娛樂至上、過度商業化、唯市場化等問題。”北京市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在大會致辭中說。種種抄襲事件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9日下午,網絡作家匪我思存連發7條微博,稱流瀲紫的《后宮甄嬛傳》涉嫌抄襲她的《冷月如霜》。除了粗制濫造和涉嫌抄襲,網絡文學還存在著娛樂大眾違背道德的問題。8月16日,《人民日報》撰文直指熱門的穿越劇、仙俠劇躲在架空情節背后違反人倫道德的問題。
                  被稱為“網絡歷史小說第一人”的月關認為,網絡文學門檻低是一把雙刃劍,要通過內外力共同作用促進網絡文學健康發展,而內力就需要每一個網絡作家發揮主觀能動性,從網絡文學內部發揮積極作用。網絡文學在其快速發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更需要以“匠心”打造精品。畢竟,網絡文學未來的高度是由其精品化的創作道路所決定,而不是靠點擊率和商業利益。
            (選自“人民網”《網絡文學二十年:井噴增長后還需“匠心”精品》)材料四      在文化行業里,文學為下游的影視、有聲書、動漫提供內容支撐,具體到網絡文學也不例外。然而網絡文學量大質低的情況普遍存在,這也為后續的產業開發帶來了難度。在本次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不少企業開始思索這個問題,如何讓高水平的網絡文學成為源頭之水,從而形成全產業鏈良性互動的勢態?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耿聃皓認為:“網文正逐漸滲入影視、出版、游戲、動漫等領域。網絡文學產業與開放性的IP生態產業鏈之間的融合是大勢所趨。”“我們發現網絡文學和漫畫有一種互助關系,之前推漫畫的時候,小說的人氣也同步在走高。同時,因為這本小說的人氣非常高,所以改為漫畫形式后,它在漫畫方面的人氣積累速度也非常快。”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通過很多案例發現,網絡文學與漫畫有互相帶動作用,并且效果非常不錯。
            (選自《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下,我國網絡文學發展處于黃金發展期,出現了網絡文學內容和用戶層面的雙爆發。
            B.目前,我國網絡文學發展已告別文學這種單一的形式,而是一種全新的文化生態形式。
            C.讀者按章付費的網絡文學商業模式促進了網絡文學的發展,讀者也可參與到創作過程中。
            D.一些網絡文學粗制濫造和涉嫌抄襲、脫離現實、娛樂至上等是當前網絡文學存在的問題。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側重報道了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步入黃金期的具體體現,用列數字的方法詳盡地說明中國網絡文學生態形式的轉化。
            B.材料二具體引用一些讀者的話,真實地再現了讀者對網絡作者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左右著作者的創作方向與寫作思路。
            C.材料三指出,網絡文學出現諸多問題的唯一原因是網絡文學門檻低,網絡作者為了提高點擊率與迎合市場,不得不改變創作道路。
            D.材料四為中國網絡文學的良性、生態、高端發展開出了一劑良方,這也是目前中國網絡文學得以迅猛發展的根本動力。
            (3)如何改變當前網絡文學“量大質低”的現象?請從不同角度提出你的建議。

            組卷:9引用:8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

          • 7.閱讀回答問題。
                  標點,古稱句讀,是讀書時用來斷句的工具。古書不標點,同一段文字,斷句不同,含義就          。《韓非子》中記載,古代有個一個精通音樂的人叫夔,堯任命他做樂官。哀公問孔子:“吾聞夔一足,信乎?”孔子答道:“夔有一足,非一足也。”意思是有夔一人就足夠了,并非夔只有一只腳。我國古籍中這類例子          ,即便在經書中亦屢見不鮮。經書出現歧義,這在古人看來          ,所以提出讀經必先審句讀的觀點。古書最早不加標點,但古代還是有標點的。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標點符號的萌芽——甲骨文和金文中用來劃分層次的雙短橫號。到了漢代,因為讀書和注書的需要,使標點符有了很大的發展。從出土的漢簡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書簡使用的標點符號多達六種。至宋代,隨著活字印刷術代替刀刻手抄,書籍有許多復本,復本既多,讀書人便可邊讀邊點,給書          加上標點。《宋史?何基傳》記載:“凡所讀無不加標點,文顯意明。”“標點”一詞,始見于此。至明清,高郵王氏刻本《廣雅疏證》《經傳釋詞》等,都加有句讀符號。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大相徑庭 數不勝數 非同小可 自始至終
            B.南轅北轍 數不勝數 非比尋常 從頭到尾
            C.南轅北轍 不勝枚舉 非比尋常 自始至終
            D.大相徑庭 不勝枚舉 非同小可 從頭到尾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沒有母愛,生活就會變得空虛——而我卻沒有能力去喚起這種母愛。
            B.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
            C.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實上也許更為重要。
            D.一個小姐,或一個姑娘,卻騎自行車——這太可怕了。
            (3)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到了漢代,讀書和注書的需要,標點符號有了很大的發展。
            B.到了漢代,因為讀書和注書的讀書人,讓標點符號有了很大的發展。
            C.到了漢代,讀書人因為需要讀書和注書,所以標點符號有了很大的發展。
            D.到了漢代,因為讀書和注書的需要,標點符號有了很大的發展。
            (4)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8個字。
                  藻類有可能成為高價值生物燃料的可持續來源。①         藻類為了節省能量,會進入休眠狀態,停止生長和分裂功能,以淀粉和三酰基甘油的形式存儲能量,而三酰基甘油剛好是生物燃料的原料;當壓力解除后,藻類退出休眠狀態②         ,開始消耗能量儲備。用藻類制造生物燃料的困境是:③         但生長發育不良;無壓力的藻類不能產生足夠的三酰基甘油。

            組卷:1引用:1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2022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頌百年風華,歌青春新章。面對建團100周年,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會有哪些感觸?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0引用:1難度:0.1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