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九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發布:2024/12/3 19:0:2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8—10小題為多選題,多選題漏選得1分,錯選不得分.)
-
1.如圖所示的四個現象中,屬于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是( )
A.
汽油機的做功沖程B.
熱水袋里水溫降低C.
彎折的鐵絲發熱D.
燒水時水溫升高組卷:309引用:7難度:0.9 -
2.下列物質中,通常情況下全是導體的一組是( )
A.金屬、鹽水、大地 B.金屬、塑料、橡膠 C.金屬、大地、玻璃 D.大地、鹽水、陶瓷 組卷:33引用:1難度:0.9 -
3.下列有關熱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A.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間的距離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有關,內能與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有關 C.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時空氣中散發一股濃濃的藥味,是藥物分子的擴散現象 D.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但功和熱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單位也不同 組卷:29難度:0.9 -
4.小明房間門口裝有開關S1,床頭裝有開關S2,這兩個開關都能單獨控制房間里的吊燈。以下電路圖能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h2>
A. B. C. D. 組卷:796引用:53難度:0.5 -
5.某品牌的微型電腦吸塵器有兩個開關,開關S1控制照明燈L和吸塵電動機M,開關S2只控制吸塵電動機M.下列電路圖符合要求的是( ?。?/h2>
A. B. C. D. 組卷:469引用:33難度:0.7 -
6.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中,當閉合開關后,兩個電流表指針偏轉均為圖乙所示,則電阻R1和R2中的電流分別為( )
A.1.2A,0.22A B.0.98A,0.22A C.0.24A,1.2A D.0.96A,0.24A 組卷:597引用:18難度:0.7 -
7.關于熱值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燃料燃燒時,隨著不斷放熱,它的熱值越來越小 B.采取措施使燃料燃燒更充分,就可以提高燃料的熱值 C.任何燃料實際燃燒時放出的熱量,都比按熱值計算出來的數值小 D.煤油的熱值比酒精大,就是說煤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比酒精多 組卷:464引用:23難度:0.9 -
8.關于溫度、內能和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物體內能減少時,一定對外做功 B.物體內能增加時,溫度不一定升高 C.汽油機的做功沖程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D.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比溫度低的物體多 組卷:14引用:1難度:0.7 -
9.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A.電流表A的示數變小 B.電壓表V1的示數不變 C.電壓表V2的示數變大 D.電壓表V1與電壓表V2的示數之和保持不變 組卷:213引用:3難度:0.7 -
10.下列有關熱和能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物體內能增大,一定從外界吸收熱量 B.給手機電池充電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C.燃料的熱值越大,燃燒時放出的熱量越多 D.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組卷:41引用:1難度:0.5
六、實驗、探究題(28分)
-
30.如圖,某實驗小組在“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讓小球從同一斜面某處由靜止釋放,撞擊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塊,木塊移動一段距離后停止。
(1)分析比較 兩次實驗,可探究出的結論是:質量相同的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2)如果水平面光滑,則 (選填“能”或“不能”)完成本實驗。
(3)實驗中控制小球到達水平面速度相同的方法是 。
(4)探究“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時,小明拿走了木塊,在水平木板上鋪上毛巾,通過比較小球在毛巾面上開始滾動到靜止的距離,也得出了“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的結論,你認為他的方案是否合理:,理由是 。組卷:180引用:5難度:0.8 -
31.某學習小組在“探究通電導體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的實驗中,小明連接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保持4.5V不變)。
(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實物電路連接完整(要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動,電路中電流變大,導線不得交叉)。
(2)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發現電壓表示數接近于電源電壓,電流表幾乎無示數,則故障為定值電阻R (選填“短路”或“斷路”)。
(3)圖乙是小組根據測得的實驗數據所繪制的電流I隨電阻R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R兩端的電壓為 V;當R的電阻由5Ω更換為10Ω時,閉合開關后,為使R兩端的電壓 (選填“改變”或“不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向 (選填“左”或“右”)端滑動;若實驗中R的阻值分別是5Ω、10Ω、15Ω,則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至少是 Ω。
(4)分析圖像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5)實驗中不斷需要更換電阻,操作比較麻煩,請你寫出一條改進措施 。組卷:339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