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020年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4/12/28 22:0:3

          一、積累與運用(25分)

          • 1.古文閱讀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①又何 ②中力拉崩倒之聲
            B.①忠之 引凄異
            C.①戰則 ②俟其欣悅,則又
            D.①逐之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肉食者謀 ②蓮出淤泥而不染
            B.①可一成 君之力
            C.①戰長勺 ②所患有甚死者
            D.①登軾望之 ②先帝創業未半中道崩殂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是曹劌“請見“的原因,顯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記敘了戰爭的全過程,充分地顯示了曹劌遠大的政治抱負和軍事指揮上的杰出才能。
            C.魯莊公身為魯國的國君,在迎戰齊師時,他寄希望于貴族的擁護和神靈的庇佑,顯示出他的“鄙”。
            D.全文緊扣“論戰”來寫,對曹劌的論戰寫得詳細,而戰爭經過寫得簡略,這充分表現了《左傳》善于剪裁、言簡意賅的特點。
            (5)長勺之戰最終魯國大勝,請結合本文簡要分析魯國取勝的原因。

            組卷:222引用:8難度:0.8
          • 2.古詩文默寫。
            (1)《曹劌論戰》中寫到,當國家面臨危難時,曹劌以“
             
             
            ”兩句來反駁同鄉“不在其位則不謀其政”的觀點。(《曹劌論戰》)
            (2)《曹劌論戰》中曹劌論述戰役取勝的原因,提出作戰要選擇時機,謹防敵人埋伏,還以“
             
             
            ”兩句說明確定追擊敵人的原因。(《曹劌論戰》)
            (3)《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寫齊王懸賞求諫,對于關心國事、積極進諫者,分不同情況給予獎賞,其中有關當面進諫的句子是“
             
             
            ”。(《鄒忌諷齊王納諫》)
            (4)《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寫到齊王接受鄒忌進諫,懸賞征求意見,以“
             
             
            ”兩句寫出命令剛下發時大臣們踴躍提出各種意見和規勸的盛況。(《鄒忌諷齊王納諫》)
            (5)《十五從軍行》中描寫主人公征戰回家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十五從軍行》
            (6)《十五從軍行》中抓住細節,將舉目無親、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其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的詩句是“
             
             
            ”。《十五從軍行》

            組卷:137引用:1難度:0.9

          二、閱讀

          • 7.青苔撐起的一片綠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們的視野里總是萬物蔥綠,百花次第開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②百花繁,萬花燦,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為它實在微小,可以說是微不足道。我卻驚訝于這細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沒有茂林的碩大氣象,也沒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靜靜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視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著茂林一般的風情,百花一樣的美麗。
                  ③江南民間有句諺語:三月青苔露綠頭,四月青苔綠滿河。春風拂面之際,青苔們趴在殘舊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磚頭間,倚在高高的墻頭上,藏匿于蒼老的樹干中,布滿在瘦硬的巖石上,在青石板的夾縫中撐出綠意,在波光瀲滟的春江上潑墨、寫意……
                  ④此時,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氣勢。她們一根連著十根,十根連著百根,連綿起伏,漸成氣象。無論是斷墻殘垣,還是懸崖絕壁之上,其它植物都無法落腳,唯有青苔從墻縫里、石縫隙中奮力拱出,四處蔓延著綠意,在蕩漾的春風中記錄著比石頭還硬的倔強。
                  ⑤在歲月的戲臺上,青苔似乎錯過了《詩經》,卻趕上了唐詩宋詞的好時光,也融進了明清紛繁的花事。在詩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愛,“應憐屐齒印蒼苔”,園子的主人因怕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謝客;但有時也夾雜著幾分蒼涼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紅萱草”,青苔似乎總是見不到陽光,只在凄凄慘慘中頑強地生長著。
                  ⑥中國人還喜歡把青苔之綠意融入古畫中,使其詩意更加飛揚。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漸江、查士標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國畫中出現的頻次漸多,隨心所欲,恣意點苔,筆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揚州八怪”中的金農,其畫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濃墨點苔,使梅花顯得氣韻非凡,雖蒼老而生機勃發。青苔雖然微小,卻點綴出他畫中的春色;雖然微不足道,卻烘托出畫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愛著“苔花如米小”的氣質,把自己也取名為“小善庵主”“如來最小者”,可謂青苔知己也。
                  ⑦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應是清代的袁枚先生。“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他知青苔的氣質風度,不流俗、不諂媚、不張揚,卻志向遠大,生機勃勃,寓微小于浩蕩之中。青苔的生存環境是很惡劣的,雖然是“白日不到處”,卻是歷盡千磨萬難,憑著堅忍堅強,沖破困境,煥發出青春的光彩。她雖然看似弱不禁風,卻憑著自強不息,爭得和百花一樣的開放權力。春光因為她們的點綴,顯得如此明媚無比;百花有了她們的襯托,更為明艷動人;人世間因為有了她們,更為生機盎然。
                  ⑧我是江南人,我愛著家鄉門前殘墻上的青苔,綠痕從墻根開始,一直蔓延到墻頂上。我愛著回鄉路上青石板夾縫里的青苔,她們一點點,一叢叢,悄無聲息地吐著綠,伸展著,變幻著,哧哧地笑著,撐起滿眼的綠意
                  ⑨沒有青苔的世界,是寂寞的。
            (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5月18日,有刪改)(1)第②至④段主要寫了青苔怎樣的特點?
            (2)第⑥、⑦段可以調換順序嗎?為什么?
            (3)請按要求品析語言。
            ①青苔們趴在殘舊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磚頭間,倚在高高的墻頭上,藏匿于蒼老的樹干中,布滿在瘦硬的巖石上,在青石板的夾縫中撐出綠意,在波光瀲滟的春江上潑墨、寫意……(請從句式或者用詞的角度進行品析)
            ②她們一點點,一叢叢,悄無聲息地吐著綠,伸展著,變幻著,哧哧地笑著,撐起滿眼的綠意。(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進行品析)
            (4)文章主要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何妙處?
            (5)文章最后一句獨立成段有何作用?

            組卷:268引用:7難度:0.6

          三、作文(50分)

          • 8.生命是一場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場沒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們感受著世界的美好,享受著成長的快樂,也體驗著深深淺淺的憂傷。回首過往,是否有某個時刻讓你念念不忘?反思從前,是否有某些情景總縈繞心間?
                  請以“那天,如果
             
            ”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寫作提示:將題目補充完整;除詩歌外,文體不限;避開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④書寫規范,卷面整潔。

            組卷:135引用:20難度:0.8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