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清遠市連州市七年級(下)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8/26 2:0:8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請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
-
1.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為此,我們要( )
A.堅定理想,放飛自我 B.熱愛生活,甘于平凡 C.艱苦奮斗,逐夢青春 D.珍惜年華,享受時光 組卷:2引用:5難度:0.8 -
2.入初中以來,小冬認為自己長大了,對父母的意見經常有抵觸情緒,但內心深處又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理解、支持與呵護。小冬覺得很矛盾,不知怎么辦才好。對此,你的合理建議是( )
A.小冬應該順從父母意見,消除矛盾 B.小冬應該直面矛盾心理,放松自己 C.父母應容忍小冬的反應,任由發展 D.父母和小冬應各退一步,互不干涉 組卷:40引用:5難度:0.5 -
3.“有理想敢擔當斗志昂揚,能吃苦肯奮斗鋼鐵脊梁,勇創新闖前沿自信自強,游書海施才華先鋒力量…”2023年央視春晚歌曲《未來我來》,歌手以青春名義向祖國告白,唱出了熱血青春范兒,讓人熱血澎湃。下面對于“青春”認識正確的是( )
A.青春的時光是短暫的,我們應該享受青春 B.青春的力量是強大的,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C.青春的時光是精彩的,在奮斗中保持熱情 D.青春具有無限的可能,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組卷:545引用:31難度:0.9 -
4.2022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更加需要用敏銳的眼光觀察社會,清醒的頭腦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創造未來。可見,青少年應該具有( )
①質疑精神
②批判思維
③創新能力
④妥協意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23引用:2難度:0.5 -
5.如圖《同桌你好》提醒在男女同學交往中,需要( )
?A.掃除障礙,形影不離 B.保持距離,減少交流 C.解除束縛,正常交往 D.封閉自己,拒絕往來 組卷:13引用:1難度:0.5 -
6.生活中,人們常常認為男生強壯勇敢,女生嬌小柔弱。因此,寫文章時,我們習慣把男生比喻成大樹,把女生比喻成花朵。這說明( )
A.人們通常會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 B.人們總是無法正確認識男女間的差異 C.男女性別特征只表現在生理和心理上 D.男生和女生的性格特征是與生俱來的 組卷:6引用:10難度:0.8 -
7.“最可怕的敵人,就是自己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這句話告訴我們,青春的探索需要培養的品質是( )
A.自由獨立 B.自省慎獨 C.自尊自愛 D.自信自強 組卷:52引用:5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1題10分,第22題14分,第23題16分,共40分。請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法實施后,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要依法對子女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文化修養等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
材料二 2021年公安部部署各級公安機關開展以偵破拐賣兒童積案,查找失蹤被拐兒童為主要內容的“團圓”行動,成功偵破拐賣兒童積案290余起,抓獲拐賣兒童犯罪嫌疑人690余名。
材料三 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三則材料如何體現法律的特征?
(2)結合材料一,分析《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意義。組卷:5引用:2難度:0.4 -
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在各種困難面前,中國人民沒有退縮避讓,而是團結起來、行動起來。無數人舍小家為大家、舍“小我”顧大局,全民奮進,守望相助,成為集體主義的生動寫照。
【憧憬美好集體】
材料一:七年級某班開展了“我與集體共成長”的主題活動。在這次主題活動中,同學們積極參與,分工協作,互幫互助:有負責設計方案的,有搜集素材的,有整理歸納信息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主題活動舉辦得非常成功,集體凝聚力大大增強。
(1)結合材料一,說說你心中的美好集體是怎樣的?
【胸懷美好集體】
材料二:榮獲“2021感動中國人物”的“中國核潛艦之父”彭士祿,在為祖國、為集體、為人民奉獻的一生中,從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始終以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為先,勇挑重擔,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把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的核動力事業。?
(2)結合材料二,從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關系的角度,分析彭士祿獲得榮譽的原因。
【共創美好集體】
材料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勝新冠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我們緊緊依靠14億中國人民,讓集體主義綻放新光芒,指引新奮斗,一定能取得抗擊疫情的勝利,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這是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偉大團結精神的彰顯。
(3)結合以上材料,談談怎樣創建一個美好集體?組卷:4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