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寧夏銀川一中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18 18:0:2
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50分)
-
1.下列關于種群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B.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C.雜草的水平分布屬于種群的空間特征 D.可通過建構數學模型研究種群數量變化 組卷:60引用:8難度:0.7 -
2.下列對種群特征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某田鼠種群中,雌雄比例約為1:1 B.某市近三年遷入的人口約為31萬人,約占總人口的5% C.橡樹種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某池塘生物種類繁多,據統計含有150多種生物 組卷:51引用:15難度:0.7 -
3.圖是種群數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種群密度能夠反映種群的數量變化趨勢 B.春節前后,我國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數量變化主要取決于①、② C.預測未來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某種害蟲的雄性個體來控制特征④,進而影響種群數量 組卷:160引用:23難度:0.7 -
4.為探究pH對草履蟲種群數量增長的影響,科研人員用不同pH的稻草培養液培養草履蟲,培養的起始密度為5個?mL-1,培養時間為2d,結果如下表。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pH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種群密度/個?mL-1 0 0 153 160 168 172 133 125 A.須保證每組的溫度、培養液體積等條件相同 B.每組培養液中草履蟲數量都呈“S”型增長 C.增加培養液的量,可改變草履蟲種群K值 D.草履蟲對堿的耐受性較強,適宜生活在弱堿性的環境中 組卷:106引用:10難度:0.9 -
5.棉蚜體型微小,能附著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為食.為了對棉蚜蟲害進行檢測,科研小組對某棉田棉蚜種群數量進行了調查.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棉蚜與棉花的種間關系是寄生 B.調查棉蚜種群數量最好采用標志重捕法 C.調查期間蚜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呈J型 D.長期使用農藥防治棉蚜,會使棉蚜種群的抗藥基因頻率減小 組卷:6引用:3難度:0.7 -
6.如圖所示為種群數量增長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當種群數量達到E點后,增長率為0 B.種群增長過程中D點增長速率最大 C.防治蝗災應在害蟲數量達到C點時進行 D.漁業捕撈獲得最大可持續捕獲量應在E點 組卷:4引用:5難度:0.5 -
7.如圖表示某種魚遷入一個生態系統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t0和t2時種群數量相等 B.若t0時種群的數量為N,則t2時種群數量為2N C.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 D.在t1→t2時間內,該魚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 組卷:4引用:3難度:0.7 -
8.如圖所示為某池塘內鯉魚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變化曲線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a點和b點,鯉魚種群的增長率一定相等 B.0~d時間段內,曲線最低點鯉魚種群的增長率不為零 C.a~b時間段內,該鯉魚種群的年齡組成為穩定型 D.b~c時間段內,該鯉魚種群的數量逐漸減少 組卷:15引用:2難度:0.6 -
9.科研小組對某地兩個種群的數量進行了多年的跟蹤調查,并研究
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結果如圖所示(圖中Nt表示第t年的種群數量,Nt+1表示第t+1年的種群數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Nt+1NtA.甲種群在0~t3段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B.乙種群在0~t1段的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 C.乙種群在t2時數量最少 D.甲種群在t3后數量相對穩定可能是生存條件得到了改善 組卷:181引用:45難度:0.7 -
10.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種群密度能夠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B.記名計算法一般用于統計個體較大和種群數量有限的群落的豐富度 C.太陽魚遇仔魚過多時,成魚會吃掉部分幼魚,屬于捕食關系 D.從灌木階段到森林階段的演替過程中,灌木層逐漸失去優勢地位 組卷:14引用:15難度:0.7 -
11.下列有關群落演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初生演替相對于次生演替進程緩慢、時間長 B.群落演替的過程中優勢種群基因頻率會發生改變 C.在演替過程中,植物種類發生變化,動物種類也會隨之改變 D.在演替過程中,群落的垂直結構發生了變化,但水平結構未改變 組卷:16引用:7難度:0.7 -
12.如圖表示兩個群落的演替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可表示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 B.若時間允許,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對穩定的森林階段 C.乙群落的演替也屬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演替類型 D.第N年時,甲、乙的群落結構一定相同 組卷:66引用:21難度:0.9 -
13.一塊棄耕的農田,很快雜草叢生,幾年后,草本植物開始減少,各種灌木繁茂起來,最后演變成一片森林,成為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在此過程中,相關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組卷:120引用:14難度:0.7 -
14.下列有關群落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竹林中鳳尾竹高低錯落有致,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B.群落的組成和外貌會隨時間發生規律性變化 C.淡水魚養殖的混合放養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層現象,與各種魚的食性有關 D.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現出斑塊性和鑲嵌性 組卷:38引用:3難度:0.8 -
15.河蟹為雜食性動物,可捕食稻田中的小動物和雜草.下列有關稻蟹農業生態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稻蟹生態系統的基石是河蟹和水稻 B.水稻長勢整齊的稻田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層現象 C.稻田中水稻的空間特征表現為均勻分布 D.該生態系統中,物質可被循環利用,而不依賴于系統外的供應 組卷:35引用:10難度:0.7 -
16.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是真核生物,所有的分解者都是微生物 B.所有的生產者都是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 C.有的分解者是原核生物,有的分解者是真核生物 D.細菌在生態系統中只能是生產者或分解者 組卷:25引用:4難度:0.5 -
17.如圖表示某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的組分1、2、3即可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B.如果組分1是生產者,那么組分1代表的一定是真核生物 C.能量只能通過組分2輸出該生態系統 D.在該生態系統中,組分1、2、3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 組卷:27引用:6難度:0.6 -
18.為了控制甘蔗害蟲,有人將蔗蟾帶入澳大利亞.由于蔗蟾的皮膚會產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但現在,袋鼬學會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強的成體.蔗蟾和袋鼬之間肯定不存在
( )A.物質循環 B.能量流動 C.信息傳遞 D.共同進化 組卷:20引用:9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
54.果醋以其獨特的風味,泡菜以其酸甜香脆的口感,腐乳以其口感好、營養豐富等特點,成為人們喜愛的食品,這些都是我國勞動人民利用微生物發酵獲得的。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有關傳統發酵技術應用的問題:
(1)在制作果醋時,醋酸菌在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讓豆腐上長出毛霉→
(3)制作泡菜的過程中會產生亞硝酸鹽。在組卷:12引用:1難度:0.8 -
55.高溫淀粉酶在大規模工業生產中有很大的實用性。研究者從熱泉嗜熱菌樣品中篩選了高效產生高溫淀粉酶的嗜熱菌,其篩選過程如圖所示:
(1)進行①過程的目的是
(2)從功能上來說,Ⅰ號培養基屬于
(3)Ⅰ、Ⅱ號培養基在配制和滅菌時,應在滅菌
(4)培養一段時間后,應從Ⅰ號培養基上挑出透明圈組卷:7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