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京華梅嶺中學八年級(上)月考物理試卷(10月份)
發布:2024/9/19 9:0:8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
1.星期天,小華同學在家看媽媽做油炸薯條時,發現有些薯條炸焦了,愛動腦筋的他聯想到平時在水中煮食物時,只要水不干,食物就不會焦,他認為可能是油沸騰時的溫度比水高,所以容易把食物炸焦。從科學探究的角度分析,小華的認為屬于科學探究中的哪個環節( )
A.提出問題 B.設計實驗 C.作出猜想 D.分析實驗,得出結論 組卷:223引用:10難度:0.9 -
2.醫生為心臟病患者診斷時,常用聽診器聽患者的心跳。使用聽診器是為了( )
A.增大心臟跳動時的振幅 B.加快心臟跳動時的頻率 C.改善心臟跳動時的音色 D.增強人聽到聲音的響度 組卷:289引用:7難度:0.9 -
3.端午節舉行龍舟賽時,運動員喊著號子、和著鼓點有節奏地同時劃槳。下列有關現象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鼓聲是通過空氣傳到岸上觀眾耳朵中的 B.鼓聲是由鼓槌振動產生的 C.運動員打鼓用的力越大,鼓聲響度越大 D.岸上觀眾是通過音色分辨出鼓聲、號子聲的 組卷:240引用:81難度:0.9 -
4.以下活動中,能用來探究影響聲音音調高低因素的是( )
A.圖甲,響鈴時不斷抽出瓶內的空氣 B.圖乙,收音機播音時,喇叭前方燭焰搖晃 C.圖丙,手指蘸濕摩擦杯口,不斷改變杯中水量 D.圖丁,敲鼓時,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 組卷:703引用:17難度:0.7 -
5.百米賽跑終點計時員必須在看到發令槍冒白煙時就開始計時,而不能聽到槍聲再開始計時,這是因為( )
A.離起跑線太遠,怕聽不清槍聲 B.聽槍聲計時不準確,使運動員成績偏低 C.看煙計時比較方便 D.聽槍聲計時不準確,使運動員成績偏高 組卷:72引用:19難度:0.9 -
6.下列實驗活動,不能探究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是( )
A.觀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動時,能聽到清脆的聲音 B.揚聲器播放音樂時,放些紙片在紙盆上,看到紙片不斷跳動 C.雨天先看到閃電,幾秒鐘后才聽到遠處的雷聲 D.把一個收音機用塑料袋密封后向外抽氣,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小 組卷:31引用:2難度:0.8 -
7.關于聲音的產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B.有聲音產生,就一定有物體在振動 C.物體的振動停止后,發聲停止 D.有時候物體不振動也可以發聲 組卷:41引用:2難度:0.7 -
8.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超聲波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的是( )
A.用超聲波電動牙刷刷牙 B.用超聲波給金屬工件探傷 C.用超聲波清洗眼鏡片 D.用超聲波除去人體內的結石 組卷:151引用:18難度:0.8 -
9.中國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的護航艦艇上,出現了一種神秘的聲波武器--“金嗓子”,能發出145dB以上的高頻聲波,甚至比噴氣式飛機引擎的噪聲還要刺耳,對索馬里海盜構成了有效威懾。根據以上信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聲波具有能量 B.“145dB”是指所產生聲音的音調 C.使用“金嗓子”時,護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D.若要阻擋這一武器的襲擊,可以用薄薄的一層真空帶 組卷:323引用:18難度:0.7 -
10.在寒冷的北方,池塘冰面上的空氣溫度為-10℃,在下列幾種情況下恰好為0℃的是( )
A.冰層下表面 B.除了冰層上表面以外的冰 C.冰層上表面 D.冰層下面所有的水 組卷:152引用:12難度:0.9 -
11.下列溫度值最接近實際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體溫是39℃ B.讓人感覺溫暖而舒適的室內溫度是25℃ C.洗澡時淋浴的適宜水溫是70℃ D.冰箱冷凍室的溫度是10℃ 組卷:114引用:5難度:0.7 -
12.如圖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個溫度計,它可以測量氣體的溫度。若外部大氣壓不變,在氣溫發生變化時,球形容器內氣體的體積隨之發生變化,使玻璃管內液面上升或下降,從而測量出氣溫的高低。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當氣溫升高,球內氣體體積縮小,玻璃管內液面上升 B.當氣溫升高,球內氣體體積膨脹,玻璃管內液面下降 C.當氣溫降低,球內氣體體積縮小,玻璃管內液面下降 D.當氣溫降低,球內氣體體積膨脹,玻璃管內液面上升 組卷:1193引用:17難度:0.9
三、簡答題(每空1分,共30分)
-
36.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的沸騰。
(1)①組裝器材時,應先固定圖甲中的 (A/B),在固定B的位置時 (需要/不需要)點燃酒精燈;調整好器材,用酒精燈加熱,在水溫升高到90℃時開始計時,小明每隔1min觀察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同時注意觀察水中發生的現象,直至水沸騰并持續4min后停止讀數,將所得的數據記錄在表格中。時間/min 0 1 2 4 5 6 7 8 溫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2)當水沸騰時,水的溫度 (上升/不變/下降),水中產生大量的氣泡,氣泡內主要成分應該是 (空氣/水蒸氣/二氧化碳);
(3)水沸騰后,水面上出現大量“白氣”。如果突然停止加熱,水面上出現“白氣”會比停止加熱前 (多/少)一些。組卷:33引用:2難度:0.5 -
37.閱讀回答問題。
聲音與溫度聲音是發聲體以聲波的形式所進行的能量傳播。一般來說,聲音傳播的距離大或是速度慢,能量消耗就大,倘若聲波的能量全部消耗在傳播途中或是聲波改變方向,人的耳朵就聽不到聲音了。而聲音傳播的速度與彈性介質的種類和狀況關系極大,通常說的聲速每秒340米,其傳播介質是15℃的標準空氣。事實上,我們身邊的空氣是不可能“標準”的,它的狀況與各種氣象要素的組合(也就是天氣的狀況)密不可分。
研究表明,聲音的傳播速度隨溫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近地層中,當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時,聲音的傳播速度隨高度增加而減小,聲音的射線就會向上彎曲(俗稱“聲音起飛了”);反之,當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聲音的傳播速度就會隨高度增加而增加,聲波射線呈向下彎曲狀,給人的聽覺就是“聲音在下沉”。
在陰雨天氣的白天,空氣溫度相對較低,越靠近地面,空氣溫度越高,聲音的射線向空中彎曲,因而地面上的人就不容易聽到遠處的聲音。在天氣晴朗時的傍晚,太陽落山以后,地面熱量開始向空中輻射,使得在一定范圍內,空氣溫度隨著高度增高而上升,聲音射線向下方彎曲,聲能多半沿地面傳播,能量損失小,人耳便容易聽到聲音,我國民間總結出的“火車叫得響,天氣準是好”,便和這一規律不謀而合。基層氣象工作者還把夏日傍晚的雷聲大小,作為天氣預報的輔助指標。
(1)聲音在2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 340m/s(大于/等于/小于);
(2)聲音在向外傳播的過程中,聲能 (逐漸增強/逐漸減弱/保持不變);
(3)聲音在 (雨天/晴天)更易傳播;
(4)夏季的中午,水泥、柏油路面的溫度很高,相比之下,空氣溫度就顯得較低,此時聲音的射線向 彎曲(地面/空中)。組卷:101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