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2《3.1 DNA是主要遺傳物質》2021年同步練習卷(4)
發布:2024/10/26 14:0:1
一、選擇題(共13小題,每小題0分,滿分0分)
-
1.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是漫長的,直到20世紀初期,人們仍普遍認為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當時人們作出判斷的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質在結構上存在差異 B.蛋白質與生物的性狀密切相關 C.蛋白質比DNA具有更高的熱穩定性,并且能夠自我復制 D.蛋白質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組成可以貯存大量遺傳信息 組卷:225引用:34難度:0.9 -
2.某研究人員模擬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進行了以下4個實驗: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個實驗中小鼠存活的情況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組卷:454引用:139難度:0.9 -
3.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活細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在小鼠體內S型、R型活細菌含量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死亡的小鼠體內存在著S型、R型兩種類型的細菌 B.小鼠體內出現活S型細菌是由于R型細菌基因突變的結果 C.曲線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細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統作用所致 D.曲線bc段上升,與S型細菌在小鼠體內增殖導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關 組卷:30引用:11難度:0.9 -
4.艾弗里證明了格里菲思提出的“轉化因子”是( )
A.DNA B.蛋白質 C.多糖 D.脂質 組卷:0引用:1難度:0.8 -
5.肺炎雙球菌有許多類型,有莢膜的S菌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引起小鼠患敗血癥死亡,無莢膜的R菌無毒性。如圖為所做的細菌轉化實驗。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C組為空白對照,實驗結果為小鼠不死亡 B.能導致小鼠患敗血癥死亡的有A、D兩組 C.E組實驗表明,加S菌的蛋白質后試管中長出的還是無毒性的R菌 D.D組產生的有毒性的肺炎雙球菌不能將該性狀遺傳給后代 組卷:37引用:5難度:0.7
二、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0分)
-
14.R型肺炎雙球菌菌體無多糖類的莢膜,是無毒性細菌;S型肺炎雙球菌菌體有多糖類的莢膜,是有毒性細菌,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敗血癥。科學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雙球菌來探究什么是遺傳物質的問題。實驗材料、用具:R型細菌、S型細菌、DNA水解酶、培養基、培養器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三組實驗:
①S型細菌的蛋白質+R型活細菌R型菌落培養基
②S型細菌莢膜的多糖+R型活細菌R型菌落培養基
③S型細菌的DNA+R型活細菌R+S型菌落培養基
(1)艾里弗等人后來發現上述實驗步驟并不嚴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組實驗,請按照①②③中表達式寫出第四組實驗方法和結果:④
(2)從上述實驗可以得出結論
(3)肺炎雙球菌具有的細胞器是
(4)肺炎雙球菌與酵母菌在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組卷:2引用:1難度:0.7 -
15.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1)圖中錐形瓶內的培養液是用來培養
(2)如果讓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圖中離心管的上清液獲得該實驗中的噬菌體的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養基直接培養噬菌體
B.用含32P的培養基直接培養噬菌體
C.用含35S的培養基培養細菌,再用此細菌培養噬菌體
D.用含32P培養基培養細菌,再用此細菌培養噬菌體
(3)用被32P標記的噬菌體去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離心后,發現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質存在,這些放射性物質的來源可能是組卷:3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