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年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中考道德與法治一模試卷

          發布:2024/11/13 22:0:1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意的。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

          • 1.有人說“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詞是朋友,但是最難得到的也是朋友。”要結交到真正的朋友,我們應(  )
            ①不斷努力,付出持續行動
            ②包容差異,避免一切沖突
            ③掌握交友的智慧和方法
            ④正確對待朋友無意的傷害。

            組卷:35引用:21難度:0.9
          • 2.不管網絡生活多么精彩,我們不可能只停留在這里,應該學會( ?。?/h2>

            組卷:16引用:1難度:0.8
          • 3.小敏性格內向,不愛交流,上學期開始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雙減”課后服務社團活動后,她變得開朗起來,也愿意與同學們交流了。小敏的變化說明集體生活可以(  )

            組卷:29難度:0.8
          • 4.2022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報告指出,對未成年人犯罪采用圓桌審判,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封存犯罪記錄,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這是堅持對未成年人的(  )

            組卷:35引用:2難度:0.7
          • 5.對于如圖漫畫中的做法,以下評價正確的有( ?。?br />①可取,我們可隨心所欲的宣泄情緒
            ②不可取,宣泄情緒一定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
            ③可取,代人泄憤也是一種很賺錢的行業
            ④不可取,宣泄情緒要顧及周圍人的感受

            組卷:34難度:0.5

          三、材料分析題(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本題共3小題,共16分)

          • 16.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準確把握和全面貫徹我們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民族地區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
            (1)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是什么?
            (2)要實現劃線部分的內容,我們要堅持怎樣的基本原則?

            組卷:4引用:1難度:0.3

          四、綜合探究題(要求結合材料,聯系生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共8分)

          • 17.2022年2月4日-2月20日,奧運圣火再次在北京點燃。某校九年級一班召開的“圓夢想,迎冬奧”主題班會上,同學們分享了一些觀點,請你參與并完成探究問題。
            【奧運夢想】
            從2008年奧運會到2022年冬奧會,“雙奧之城”北京實現了我們的奧運夢想。本次冬奧會中國代表團的體育健兒獲得9金、4銀、2銅共15塊獎牌的優異成績,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1)體育健兒身上的哪些優秀品質使中國代表團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至少寫出兩點)
            【科技奧運】
            在北京冬奧會上共有200多項技術落地應用,其中4項技術在全球首次推出,33項技術在冬奧會首次使用。在比賽中,科技力量助力每位冰雪健兒實現“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北京冬奧會共刷新了2項世界紀錄和17項冬奧會紀錄。
            (2)北京冬奧會上的“科技助力”說明了什么?
            【文化奧運】
            從“冬”字會徽,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倒數”,閉幕式上“十二生肖冰嬉”;開幕式“迎客松相迎”,閉幕式“折柳枝相送”;開幕式的“虎虎生威”閉幕式的“連年有余”,以及閉幕式上的“中國結”等難忘瞬間,處處透著絕妙的巧思,展現了“中國式浪漫”。
            (3)請你分析北京冬奧會中融入中華文化元素的意義?(至少寫出兩點)
            【環保奧運】
            實現“碳中和”是第24屆北京冬奧會的重要承諾。全部冬奧場館100%使用清潔能源供電,冬奧會火炬“飛揚”使用氫燃料,燃燒時碳排放為零,冬奧大巴車的“尾氣”排水清澈純凈……
            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產業調整等方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4)實現“碳中和”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哪些減碳微行動?(做法要具體、有效并且使用學科術語)

            組卷:7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