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一中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20 4:0:2

          一、單選題

          • 1.下列關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9引用:8難度:0.8
          • 2.下列相關內容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3.下列選項中,全部屬于組成細胞的大量元素的是(  )

            組卷:4引用:4難度:0.7
          • 4.下列物質只由C、H、O組成的是(  )

            組卷:10引用:1難度:0.8
          • 5.甲圖為磷脂分子,該物質在乙圖的哪些細胞器中含有(  )

            組卷:15引用:8難度:0.8
          • 6.下面是用顯微鏡觀察時的幾個操作步驟,要把顯微鏡視野下的標本從如圖中的A轉為B,其正確的操作步驟是(  )
            ①向右上方移動載玻片
            ②調節反光鏡
            ③轉動轉換器
            ④調節細準焦螺旋
            ⑤調節粗準焦螺旋
            ⑥向左下方移動載玻片

            組卷:58引用:32難度:0.9
          • 7.對于嬰幼兒來說,輔食營養配方要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能量需求和營養需求。每100g米粉中蛋白質≥7g、乳清蛋白≥100μg脂肪≤10g,還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鈣鐵、鋅、硒等)。結合所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30引用:7難度:0.7
          • 8.下列有關脂質的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11引用:4難度:0.8
          • 9.下列物質中,屬于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的是(  )

            組卷:22引用:4難度:0.9
          • 10.下列關于生物大分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38引用:10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30.肉毒桿菌是一種細菌,其致病性在于它可以產生神經麻痹毒素,即肉毒毒素。它是由兩個亞單位(每個亞單位由一條肽鏈盤曲折疊面成)組成的一種生物大分子。1mg該毒素可毒死20億只小鼠。煮沸1min或75°℃下加熱5~10min,能使肉毒桿菌完全喪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桿菌中毒的食品有密封變質的臘腸、火腿、罐頭等食品。如圖是肉毒毒素的局部結構簡式,請據此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所示的片段中,共有
             
            個肽鍵,分別是圖中的
             
            (填序號),失去
             
            分子的水,圖中片段由
             
            種氨基酸組成。不同種類的氨基酸R基不同,R基分別是圖中的
             
            (填序號),氨基酸分子的結構通式表示為:
             

            (2)高溫可使肉毒毒素失活的原理是
             

            (3)一分子肉毒毒素至少含有
             
            個氨基和
             
            個羧基,它們的位置分別位于肽鏈的
             

            (4)從細胞結構上看,肉毒桿菌是
             
            生物,其唯一的細胞器是
             

            組卷:3引用:1難度:0.7

          三、附加題

          • 31.有遷移能力的動物細胞邊緣常見不規則突出物,曾被認為是細胞膜碎片。近年來,我國科研人員在電鏡下發現這些突出物具有石榴狀結構(PLS),如圖1。

            請回答問題:
            (1)若PLS是細胞膜碎片,則其主要成分應包括
             
            和蛋白質。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具有
             
            等功能。
            (2)科研人員分析了PLS中蛋白質的來源及其功能,結果如圖2,發現與“PLS是細胞膜碎片”的觀點不符,理由是:該結構中的蛋白質
             

            (3)科研人員將細胞中只參與PLS形成的特定蛋白質用熒光蛋白標記,追蹤在細胞遷移過程中PLS的變化,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分別用細胞遷移促進劑和抑制劑處理可遷移細胞,實驗結果如圖3,推測PLS的形成與細胞遷移有關,依據是
             

            ②細胞沿遷移路徑形成的PLS,其熒光在形成初期逐漸增強,推測遷移細胞可主動將細胞中的蛋白運輸到
             
            中。
            ③遷移細胞在某處產生PLS,后續細胞經過此處時,若觀察到
             
            ,則說明PLS被后續細胞攝取。進入后續細胞的PLS最可能在
             
            (細胞器)中被分解。
            (4)具有遷移能力的細胞可普遍形成PLS,后續細胞攝取PLS后,可獲知細胞的遷移路線等信息。綜上分析,PLS的形成可能與細胞間的
             
            有關。

            組卷:130引用:7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