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中考科學三模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共20題;共60分)
-
1.某同學學了元素和物質的知識后,進行梳理,其中不正確的是( )
A.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 B.鈣的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由大到小:CaCO3>CaCl2>Ca(OH)2 C.地殼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 D.錳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 組卷:259引用:11難度:0.5 -
2.據報道,利托那韋(化學式為C37H48N6O5S2)可用于治療新冠肺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利托那韋是由5種元素組成的混合物 B.每個利托那韋分子中含37個碳元素 C.利托那韋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20 D.利托那韋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高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3.陳薇院士團隊研發新冠疫苗的大體思路是:用經過改造后無害的腺病毒作為載體,裝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載體疫苗,將疫苗注射入志愿者體內,檢測疫苗對志愿者的免疫效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腺病毒能激發紅細胞產生免疫記憶 B.免疫效果的檢測指標是體內是否有相應的抗體 C.新冠疫苗激發人體產生非特異性免疫 D.注射新冠疫苗屬于控制傳染源 組卷:54引用:2難度:0.5 -
4.如圖是正常人體體溫調節的曲線圖,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當環境溫度為25℃時,產熱量和散熱量達到平衡 B.從時間t1到時間t2,散熱量增加是由于人體體溫與環境溫度的差距加大造成的 C.時間t2以后,散熱量減少,這是體溫調節中樞作用的結果 D.時間t3以后,由于環境溫度低,散熱量大于產熱量 組卷:453引用:8難度:0.5 -
5.下列操作導致的結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時,若視線是俯視的,則測得的體積比液體的真實體積要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標準刻度間隔大些,則用這把刻度尺測得的數值比真實值要小 C.用累積法測細金屬絲的直徑時,若繞線時沒有緊密,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大 D.用同一金屬刻度尺在冬天和夏天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時,夏天的測量值可能比冬天的要大 組卷:23引用:6難度:0.5 -
6.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已對枝條的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了環剝。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果實B不能繼續長大,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篩管 B.果實A能繼續長大,因為運輸有機物給A的通道未被切斷 C.枝條上1-4四處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部位是2處 D.枝條上部的葉片不會萎蔫,因為運輸水的通道未被切斷 組卷:173引用:2難度:0.5 -
7.人體內器官各有分工,為人體的正常運行發揮著作用。下列器官的介紹不合理的是( )
A.①是肝臟,它能分泌的消化液是膽汁 B.②是心臟,血液經過它以后含氧量增加 C.③是肺,它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④是大腦,它是高級神經系統的物質基礎 組卷:30引用:3難度:0.5 -
8.學習科學知識時,可以將自然現象的發展按先后順序聯系起來,構建流程圖的形式便于我們理解和掌握。下面的流程圖正確的是( )
A.聽覺形成過程: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 B.視覺形成過程:光線→瞳孔→角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視覺中樞 C.果實和種子形成:植株生長→受精→傳粉→開花→結果 D.胚胎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母體→臍帶→胎盤→胚胎 組卷:55引用:9難度:0.5 -
9.以下證據中能支持“地殼是在不斷變動”這一觀點的是( )
①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現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
②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在太行山中發現許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
③江河的泥沙在中下游和河口沉積
④采石場工人看到開采過后暴露出來的彎曲的巖層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組卷:10引用:3難度:0.5 -
10.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即不能做的事情。下列“禁忌”與相關的科學解釋相對應的是( )
選項 “禁忌” 原理解釋 A 用錫壺裝醋酸 活動性順序:Sn排在H后面 B 煤氣泄漏時,開燈檢查 電火花會點燃混合氣體,發生爆炸 C 用稀HCl除鐵銹時,浸泡太久 6HCl+2Fe=2FeCl3+3H2↑ D 濃硫酸灑在手上,直接用水沖洗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A.A B.B C.C D.D 組卷:29引用:3難度:0.5 -
11.將體積相同、材料不同的A、B兩個實心小球,分別輕輕放入甲、乙兩個相同的裝滿水的燒杯中,兩球靜止時,A球沉底,B球漂浮,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個小球的質量關系mA=mB B.兩個小球所受浮力關系是FA=FB C.水對兩個燒杯底部壓強的關系是p甲<p乙 D.兩個燒杯對桌面的壓力關系是F甲>F乙 組卷:45引用:3難度:0.5 -
12.地球繞太陽的運行軌道是橢圓,因而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隨季節變化。在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四個節氣中,冬至這天地球離太陽最近,夏至最遠,圖中①、②為春分或秋分中的某一天。則有關①或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①是春分,其公轉速度比夏至日時的大 B.①是春分,其公轉速度比夏至日時的小 C.②是秋分,其公轉速度比冬至日時的大 D.②是秋分,其公轉速度比夏至日時的小 組卷:12引用:2難度:0.5
四、解答題(共5題;共32分)
-
36.合金的種類很多,用途非常廣泛,黃銅是銅和鋅的合金,它可以用來制造機器和電器的零件等,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欲測定實驗室中某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不考慮黃銅中的其他雜質),請你參與他們的探究過程.
稱量10g粉末狀黃銅樣品放入燒杯中,量取45mL稀鹽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應后,測定生成氫氣的質量,實驗數據如表:
試求: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鹽酸的體積(ml) 15 15 15 生成氫氣的質量(g) 0.04 m 0.02
(1)m的數值
(2)此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組卷:22引用:3難度:0.5 -
37.(1)地球衛星繞地球運行所需的能量是太陽能。太陽能電池將太陽能轉化為
(2)發射所用長三甲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為常規推進劑,其完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8N2+2N2O4=3X+2CO2+4H2O,則X的化學式為
A.N2
B.H2
C.O2
D.CO
(3)用鎳一鈦合金制成的人造衛星自展天線,在低溫下被折疊,進入太空后,在陽光照射下可重新展開,恢復成原狀。關于此天線制作材料的描述錯誤的是
A.具有形狀記憶功能
B.具有很低的熔點
C.其有良好的延展性
D.具有良好的導電性
(4)控制溫室效應需要國際社會通力合作,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嗅碳”衛星的主要任務是繪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環地理的分布圖。下面關于二氧化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B.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徑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D.固態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升華時可吸收大量熱,因而用作制冷劑
(5)錢學森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杰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不久的將來,我國的宇航員將登上月球,你認為月球上不能進行以下哪項實驗
A.利用壓強計研究液體內部的壓強特點
B.利用天平、量筒測量月球巖石的密度
C.研究電流通過電阻的放熱量與電阻之間的關系
D.探究鐵釘銹蝕的條件
(6)下列有關火箭說法正確的是
A.火箭發射上升過程燃料的化學能轉變成火箭的機械能
B.火箭使用的液體燃料,是通過壓縮機將氣體壓縮成液體的,在壓縮過程中壓縮機對燃料做功,燃料的溫度降低,內能減小
C.火箭發射臺下建有一個大水池,火箭發射過程中,可以看到水池表面有大量的“白氣”,是火箭噴出的火焰使得水池中的水先發生液化后發生汽化形成的
D.為了提高火箭的發射功率,必須把除衛星之外的其他物品的質量減小到最小,因此要求火箭發動機內單位質量的燃料能釋放出盡可能多的能量,所以必須選用比熱容大的燃料組卷:11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