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北京師大附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11/21 23:0: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1-10每題1分,11-20每題2分,共30分)。
-
1.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長和繁殖,這部分能量為凈初級生產量.如圖表示某人工林的能量流動過程(圖中能量值的單位均為1010J?m-2?a-1).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該人工林中植物固定的總能量為754 B.木材中的能量占凈初級生產量的24.4% C.凈初級生產量被分解者利用的比例最低 D.木材運出時部分凈初級生產量隨之輸出 組卷:136引用:3難度:0.7 -
2.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實現(xiàn)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下列對生物多樣性的理解正確的是( )
A.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與自然選擇無關 B.群落演替過程中的生物多樣性逐漸降低 C.物種多樣性比較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相對穩(wěn)定 D.遺傳多樣性較低的種群適應環(huán)境能力強 組卷:293引用:38難度:0.9 -
3.如圖為一富營養(yǎng)化河流生態(tài)修復工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曝氣可增加厭氧微生物降解有機污染物的能力 B.吸附基質增加了微生物附著的表面積,提高了凈化效果 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體氮、磷的能力,可減少富營養(yǎng)化 D.增加水體透明度,恢復水草生長是該修復工程的目標之一 組卷:55引用:19難度:0.7 -
4.“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huán)境治理與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將是時代的主旋律。根據這一思想和生態(tài)學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通過各國的節(jié)能減排是緩解溫室效應加劇問題的重要手段 B.生物圈是一個在物質和能量上都能夠自給自足的系統(tǒng) C.農業(yè)生態(tài)工程遵循的原理有循環(huán)、自生、協(xié)調與整體等 D.堅持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碳循環(huán)的平衡 組卷:5引用:3難度:0.7 -
5.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發(fā)達、生長較快、抗逆性強的特點,除用于生態(tài)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獲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飼料。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種植此類草本植物可以減少水土流失 B.菌渣作為農作物的肥料可實現(xiàn)能量的循環(huán)利用 C.用作培養(yǎng)基的草本植物給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D.菌渣作飼料實現(xiàn)了物質在植物、真菌和動物間的轉移 組卷:381引用:11難度:0.6 -
6.將酵母菌接種到裝有10mL培養(yǎng)液的錐形瓶中,培養(yǎng)并定時取樣計數。當酵母菌總數為a時,種群數量不再增加。關于該實驗中酵母菌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K值)及種群數量變化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可取少量菌液用血細胞計數板在顯微鏡下計數估算酵母菌數量 B.該酵母菌種群增長曲線為“S”型,數量為 時,種群增長最快a2C.若將酵母菌的接種量增加一倍,培養(yǎng)條件不變,則K值為2a D.若將培養(yǎng)液的量改為5mL,接種量與培養(yǎng)條件相同,則K值小于a 組卷:102引用:5難度:0.8 -
7.在微生物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通過選擇培養(yǎng)或鑒別培養(yǎng)的方法來篩選出目標菌種,下列與之相關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纖維素分解菌能夠分解剛果紅染料,從而使菌落周圍出現(xiàn)透明圈 B.尿素分解菌能夠將尿素分解為氨,從而使酚紅指示劑變紅 C.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夠篩選出具有相應抗性的菌株 D.在含有碳酸鈣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乳酸菌菌落周圍會出現(xiàn)“溶鈣圈” 組卷:366引用:11難度:0.3 -
8.下列關于果酒、果醋及腐乳制作的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制作果酒過程中應適時放氣 B.果醋制作可以在獲得果酒后進行,也可利用葡萄糖直接制得 C.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主要微生物都屬于真核生物 D.控制好溫度和pH既有利于目的菌繁殖,又可抑制雜菌生長 組卷:48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70分,共6道小題)
-
25.野生稻是抗病、抗蟲和耐鹽等一系列有利基因的種質資源庫。白葉枯病是水稻最嚴重的病害之一,疣粒野生稻(2n=24)則對它具有高度抗病性。疣粒野生稻與普通栽培稻02428(2n=24)雖然染色體數相同,但兩者存在生殖隔離。為了向栽培稻02428轉移疣粒野生稻對水稻白葉枯病的抗性,育種工作者在這2個種之間進行了不對稱體細胞雜交實驗。請分析并回答以下問題。
(1)將栽培稻正在發(fā)育的種子
(2)收集懸浮培養(yǎng)物加入
(3)將處理過的2個親本原生質體按1: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化學促融劑。由于雜種融合細胞
(4)以白葉枯病PX061和PX079為供試病原菌株檢測植株對水稻白葉枯病的抗性。選取體細胞雜種和2個親本每個植株上部的6片完全展開葉進行接種,14d后測量病斑長度。結果如表。
表1 親本和體細胞雜種株系對2個水稻白葉枯病菌株接種的抗性反應菌株 接種植株 R S 植株數 病斑長度/cm 植株數 病斑長度/cm PXO61 體細胞雜種系 27 1.25 35 17.66 02428 0 - 10 19.14 疣粒野生稻 10 0.86 0 - PXO79 體細胞雜種系 30 0.99 33 17.49 02428 0 - 10 21.39 疣粒野生稻 10 0.72 0 -
②之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若對疣粒野生稻不進行X射線照射而是直接進行原生質體融合,得到的體細胞雜種不僅沒有把雙親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甚至失去了它們各自原有的有益特性。據此分析X射線處理疣粒野生稻隨機消除大量染色體的優(yōu)點是
③獲得的抗性雜種多數都表現(xiàn)為不育,原因主要是組卷:36引用:1難度:0.9 -
26.癌癥的顯著特征是癌細胞在一個組織或器官中的惡性增殖。但超過99%由癌癥導致死亡的案例并不是因為原發(fā)性腫瘤,而是因為轉移瘤。一些癌細胞會從原發(fā)性腫瘤上脫落,這些癌細胞具備轉移和入侵能力,它們會進入人體的血液和淋巴系統(tǒng),形成循環(huán)腫瘤細胞(CTCs)。它們可單獨移動或組成小團抵達其他器官(如骨髓、肝臟、肺和大腦等),并在那里形成轉移瘤。傳統(tǒng)影像學診斷方式在發(fā)現(xiàn)轉移瘤形成時往往已延誤最佳治療時機。而通過液體活檢,即檢測血液中存在的CTCs,有助于早期轉移腫瘤患者的診斷、監(jiān)測術后患者腫瘤的復發(fā)與轉移。請分析并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CTCs表面的蛋白質與正常細胞相比,通常會出現(xiàn)明顯改變,例如
表 細胞表面抗原標志物表達差異分類 CD45 EpCAM 白細胞 +++ - CTCs - +++
(2)在臨床診斷中,常利用一種稱為Cellsearch的方法,對被測人進行血液檢測,對是否存在癌癥轉移的情況進行診斷,方法如下:
①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流程如圖)
a.首先用CD45蛋白免疫小鼠,然后經過①、②、③、④這幾個關鍵步驟,首先獲得大量單克隆抗體A;再用
b.步驟②通常使用選擇培養(yǎng)基,主要目的是篩選出
c.步驟③主要需要經過
d.步驟④是大規(guī)模培養(yǎng),主要有兩種方式:
②免疫磁珠分離:取待測人員少量血液(一般7.5m1即可)于采集管內,將與
③對收集到的細胞進行計數并做出診斷,若出現(xiàn)
(3)Cellsearch具有比傳統(tǒng)檢測方式更早發(fā)現(xiàn)問題,特異性強、靈敏度高且需要血液量少等優(yōu)勢,但該系統(tǒng)在臨床上卻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請從以上內容中尋找線索,推測原因:組卷:26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