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天津四十三中八年級(上)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0/15 10:0: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共48.0分)
-
1.意大利某洞穴專家曾一個人度過了一年多暗無天日的地下生活后,變得情緒低落,不善與人交談,喪失了交際能力。這說明了( )
①人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社會
②我們需要在社會中獲得精神滋養
③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個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組卷:795引用:110難度:0.8 -
2.“個人離開社會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離開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樣。”這句話說明( )
①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我們要主動認識社會,在社會中茁壯成長
②人的成長過程其實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③個人離不開社會,社會可以離開個人
④我們的日常學習、工作、生活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99引用:12難度:0.7 -
3.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在俄羅斯,人們發現一位7歲“鳥孩”,他在家中被母親當鳥兒一樣飼養,母親從不與他說話,使得這位男孩和小鳥一樣只會嘰嘰喳喳地發出叫聲。這一事例告訴我們( )
①人的成長不需要社會化過程
②只有在社會生活中,人才能真正成長和發展起來
③我們每個人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④“鳥孩”也會嘰嘰喳喳,說明人完全可以脫離社會而生存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組卷:13引用:10難度:0.6 -
4.“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習總書記這句話既闡明了中國夢的核心價值,也道出了中國夢的動力源泉。從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角度來看,說法正確的有( )
①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完全靠自己
②社會的發展需要每個人積極參與
③只要有遠大的理想,就會給社會發展注入動力
④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組卷:110引用:19難度:0.8 -
5.移動圖書館開通后,讀者可借助無線網絡,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手持終端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訪問圖書館網站,享受檢索查詢圖書館紙本資源,下載閱讀圖書館數字資源等( )
A.網絡促進了人與人的交往 B.網絡使信息傳遞更加快捷 C.網絡讓生活更加枯燥乏味 D.網絡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 組卷:11引用:11難度:0.8 -
6.如圖漫畫中的青少年應該( )
①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②將各種信息積極轉發,與大家分享
③要學會“信息節食”
④加大對傳播不良信息者的打擊力度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組卷:10引用:9難度:0.7 -
7.近年來,網民通過“政府直通車”“網絡政府”等途徑熱論國事,舉報違法排污等危害社會的行為。這表明( )
①網絡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進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②政府應完全采納網民提出的意見與建議
③網絡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地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
④網絡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24引用:34難度:0.7 -
8.近兩年來,短視頻迅速風靡,紛繁多樣的視頻很容易吸引青少年的眼球,但視頻內容良莠不齊。對此,我們應該( )
①抵制短視頻,避免受到不良影響
②學會辨析信息,少看不健康內容
③提高媒介素養,獲取新知促成長
④利用網絡平臺,傳播社會正能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組卷:156引用:74難度:0.7 -
9.我國網絡安全法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絡、干擾他人網絡正常功能、竊取網絡數據等危害網絡安全的活動。這要求我們在上網時( )
A.絕不隱瞞信息 B.語言文明幽默 C.遵守道德和法律 D.拒絕結交網友 組卷:17引用:4難度:0.5 -
10.用圖示法表示所學概念間的關系是我們的學習方法之一。下列圖示描述的概念關系正確的是( )
A. B. C. D. 組卷:34引用:33難度:0.8
三、分析說明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2.0分)
-
29.【找尋身邊的感動】
王萍,衡水市體育休閑廣場管理處工作人員,衡水愛心聯合會會長。15年來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堅持不懈地發起愛心捐助和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創建河北省第一個民間公益組織“留守兒童快樂家園”,籌集各種善款180多萬元,救助貧困兒童260多人、大學生71名,幫扶孤寡老人30余名、失獨老人45名,開展各類社會公益活動100多次。近年來,她榮獲了“全國最美志愿者”“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優秀志愿者標兵”等榮譽稱號,2019年7月榮膺“中國好人”。
(1)王萍的行為是什么行為?養成此行為具有什么意義?
(2)作為未來社會的小主人,向身邊的感動學習,你將如何養成這種行為?組卷:46引用:5難度:0.4 -
30.某初中學生陳某,初一時經常曠課逃學,在家玩電腦,屢教不改。升入初二后,他沉迷上網,為了去網吧,花完零用錢就偷家里的錢,后發展到偷別人的手機和學校的電腦零部件去賣,結果被處以行政拘留。初三上學期,陳某在網上結交了一些損友,一起在社會上惹是生非。一天,為了網友的“哥們兒義氣”,他參與打架斗毆,在斗毆中用利器把對方刺成重傷,人民法院依法判處陳某有期徒刑3年。
(1)上述案例中,陳某的哪些行為屬于犯罪?
(2)陳某的變化給我們帶來怎樣的警示?組卷:30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