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新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五、六節)》2023年單元測試卷(4)
發布:2024/8/15 20:0:2
一、選擇題
-
1.下列的四種鏡子,對光線有發散作用的是( )
A.平面鏡 B.凹面鏡 C.凸透鏡 D.凹透鏡 組卷:12引用:2難度:0.6 -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A.猴子看見水井中的“月亮”,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B.利用照相機照相時,人離鏡頭的距離應在一倍焦距到兩倍焦距之間 C.幻燈機投影幻燈片時,銀幕到鏡頭的距離應大于兩倍的焦距 D.用焦距為10cm的放大鏡去觀察郵票。想看清楚郵票上的細微之處,這時放大鏡與郵票間的距離應等于10cm 組卷:38引用:13難度:0.9 -
3.不平行的光束經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 ?。?/h2>
A.不能交于一點 B.一定是平行的 C.可能交于一點 D.一定交于一點 組卷:1678引用:16難度:0.9 -
4.用鏡頭焦距不變的照相機給同學拍照時,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再要拍全身像,則照相機要_____該同學,鏡頭向_____調節( ?。?/h2>
A.遠離,前 B.遠離,后 C.靠近,前 D.靠近,后 組卷:14引用:5難度:0.9 -
5.一個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在物體從離凸透鏡30cm處逐漸移到離凸透鏡20cm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像逐漸變小,像距逐漸變小 B.像逐漸增大,像距逐漸增大 C.像逐漸增大,像距逐漸減小 D.像距逐漸增大,像先變小后變大 組卷:18引用:4難度:0.7 -
6.如圖所示是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像示意圖,現要進行視力矯正,則下列判斷及矯正措施正確的是( ?。?/h2>
A.甲是近視眼的示意圖,需配戴凹透鏡矯正 B.乙是近視眼的示意圖,需配戴凸透鏡矯正 C.甲是遠視眼的示意圖,需配戴凸透鏡矯正 D.乙是近視眼的示意圖,需配戴凹透鏡矯正 組卷:27引用:2難度:0.5 -
7.在做“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當物距u為20cm時,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像距v為13cm.將此物體移到離凸透鏡11cm,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是( ?。?/h2>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正立放大的虛像 C.倒立縮小的實像 D.無法判斷 組卷:31引用:6難度:0.7
五、解答題
-
22.如圖為“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裝置。
(1)點燃蠟燭后,調節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跟燭焰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
(2)為了找到像的位置,必須做好光屏的微調,即在一定范圍內左右移動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直到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
(3)如圖,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cm。
(4)保持蠟燭的位置不動,把凸透鏡從距蠟燭一倍焦距處向蠟燭移動2cm,可以從(選填“光屏一側”或“蠟燭一側”)通過凸透鏡觀察到燭焰、的像,就是利用了這一成像規律。組卷:9難度:0.5 -
23.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距與物距的關系”的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鏡、光屏和蠟燭等。
(1)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調整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
(2)該實驗應使凸透鏡成實像,那么凸透鏡成實像的條件是物距焦距。
(3)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請在如圖乙上畫出像距與物距的關系圖象。物距u/cm 14 16 18 20 22 24 26 像距v/cm 35 27 22 20 18 17 16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位置在44~46cm刻線之間
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縮小的 D.b位置在19~21cm刻線之間。組卷:64引用:3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