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鏡》2023年單元測試卷(2)(2)
發布:2024/8/28 14:0:8
一、選擇題
-
1.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們用冰磨成一種冰鏡,使太陽光透過它能點燃柴草取火,這種冰鏡應為( )
A.平面鏡 B.凹透鏡 C.凸透鏡 D.凹面鏡 組卷:311引用:32難度:0.9 -
2.以下現象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中國的皮影 B.高樓外的玻璃幕墻很刺眼 C.美麗的彩虹 D.湖光倒影 組卷:344引用:7難度:0.9 -
3.小明在岸邊看到,平靜的湖水中,魚在云中游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魚是實物,云是虛像 B.魚是虛像,云是實物 C.魚和云均是實物 D.魚和云均是虛像 組卷:203引用:3難度:0.9 -
4.如圖所示,在水中A處有一條魚,但岸上的人卻看到這條魚在B處,圖的四幅光路圖中,能正確說明產生這一現象原因的光路圖是( )
A. B. C. D. 組卷:479引用:9難度:0.8 -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平行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折射光線會聚于一點,這一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 B.任何光線經過凸透鏡后一定會偏向主光軸 C.凸透鏡只對平行光線有會聚作用 D.通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可能是發散形狀的 組卷:521引用:6難度:0.7 -
6.將一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在距凸透鏡20cm的紙上承接到一個很小、很亮的光斑。當把一個物體放在距這個凸透鏡50cm處時,在透鏡的另一側可以得到( )
A.放大、正立的實像 B.縮小、正立的實像 C.放大、倒立的實像 D.縮小、倒立的實像 組卷:1199引用:22難度:0.7 -
7.小明在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一枚硬幣放在一個沒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遠處推移,直到眼睛剛好看不到為止。保持頭部不動,緩緩地向碗中倒水,倒著、倒著,怪事出現了,小明又重新看到了碗底的硬幣。小明用作圖方法說明這個結論,下列圖的光路圖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組卷:84引用:8難度:0.9
四、實驗探究題
-
21.在探究“近視眼的矯正”課外實驗中:
(1)調整燭焰(模擬遠處所視物)、水凸透鏡(模擬人眼晶狀體,并與注射器相連,其凸起程度可通過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量來調節)、光屏(模擬人眼視網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19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該像是 、的 像。
(2)向水凸透鏡內 (填“注入”或“吸取”)適量水來模擬近視眼,發現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
①若將光屏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說明近視眼將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 (填“前”或“后”)。
②若光屏不移動,在燭焰和水凸透鏡間加一個焦距合適的近視鏡,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說明近視眼鏡是 透鏡。組卷:205引用:7難度:0.5 -
22.在學完凸透鏡成像規律后,小濱選擇了一塊焦距未知的凸透鏡,對凸透鏡成像特點作了進一步探究。
(1)為了測量凸透鏡焦距,他讓一束平行光正對射向該透鏡,調節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個 的光斑,測得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2)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先調節好蠟燭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跟凸透鏡的中心大致在 。
(3)當把點燃的蠟燭和光屏移至圖甲所示位置,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成像。若把點燃的蠟燭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時,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會得到一個倒立、的實像; 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此時,風一吹,燭焰向左偏,則光屏上成的像向 偏。
(4)細心的小濱發現實驗時間一長,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應將光屏向 移動。
(5)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擬人眼看遠近不同物體的情況,當人眼看清眼前30cm處的物體時,凸透鏡的位置、形狀如圖乙所示。如果將物體移至眼前50cm處,保持透鏡(晶狀體)、光屏(視網膜)之間距離不變,則應該換上更 (選填“薄”或“厚”)的凸透鏡(凸透鏡直徑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組卷:913引用:3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