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鐵一中學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積累與運用(共25分)

          • 1.下列漢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54引用:1難度:0.5
          • 2.下列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組卷:43引用:1難度:0.5
          •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組卷:41引用:1難度:0.4
          •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組卷:61引用:2難度:0.7
          • 5.小欣寫下了一些有關學校建設“書香校園”的感想,請你調整順序形成一段連貫的話(  )
            ①如果你正在迷霧中艱難航行,他定會指引你前行。
            ②何為營養的閱讀?就是通過閱讀給生命增加營養。
            ③它可使人拓寬視野、涵養正氣、陶冶情操。
            ④可見,有營養的閱讀可給人無窮的力量。
            ⑤打造書香校園,就要鼓勵學生進行有營養的閱讀。
            ⑥就像讀史鐵生的作品,能讀出他對生存困境的思考,感受他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

            組卷:60引用:3難度:0.8

          二、閱讀與鑒賞(共25分)

          • 16.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2021年“世界讀書日”期間,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正式發布。報告發現,隨著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普及,人們通過數字化媒介閱讀的時間在不斷增長。
            各類閱讀媒介時長對比表(單位:分鐘/天)
            年份 圖書 報紙 期刊 手機 互聯網 電子閱讀器 Pad(平板電腦)
            2020 20.04 5.71 3.25 100.75 67.82 11.44 9.73
            2019 19.69 6.08 3.88 100.41 66.05 10.7 9.63
            ??根據對成年國民聽書習慣的考察發現,2020年我國有三成以上的成年國民有聽書習慣,較2019年的平均水平(30.3%)提高了1.3個百分點。
            (根據2021年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整理)【材料二】:
            ??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陳力:有人說,數字閱讀是“碎片化閱讀”,因而對此憂心忡忡。我以為,“碎片化閱讀”也是一種有益的閱讀方式。倘若人們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獲取知識與信息,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高興,更何況,有誰聽說《詩經》三百篇、《唐詩三百首》是一口氣讀完的?我們在讀一首詩、一首詞、一篇文章的時候難道不是在進行“碎片化閱讀”?重要的不是閱讀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閱讀與否和閱讀的內容。
            ??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數字閱讀基本以淺閱讀、碎片化閱讀為主體,閱讀的主要內容并不是電子圖書,而是一些相對輕松娛樂、篇幅較短的文章等。這跟數字閱讀主要載體——手機自身限制有關,屏幕小,相對而言很難進行深度、長篇的閱讀。綜合起來看,紙質書能提供系統的、體系化深度閱讀,目前并沒有好的數字閱讀載體可以實現替代。
            ??西寧市大通縣第二中學鮑守燕老師:閱讀的過程同時也是思考的過程,它不是別人掰開揉碎了喂給你,而是自己在閱讀的過程去吸取精華。而聽書是被動接受,難以做到細嚼慢品,深入思考。因此只能將聽書作為一種重要的補充,不能以此代替深度閱讀。
            【材料三】:
            ??許多名家的讀書方法能給我們諸多啟發。比如蘇軾的“八面受敵法”。蘇軾主張一種精讀法,即從不同的角度反復閱讀經典。他認為,一本書,特別是經典書籍,包含著多方面豐富的內容,人們可以從不同的需要或不同的角度反復研讀,以解決不同問題,這樣步步深入,就能讀懂整本書籍,書就讀“厚”了。“圈點勾畫法”是革命老前輩徐特立同志讀書治學的經驗之談。“不動筆墨不讀書”,徐老讀書的時候常用朱墨兩色毛筆,在書上圈圈點點、勾勾劃劃,有時還在書頁空白處加上注解和批語。毛澤東曾提出“三步讀書法”,他認為,讀書,一要讀,二要懷疑,三是提出不同的意見。
            【材料四】:
            文章里的閱讀身影??《憶讀書》中“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紅樓夢》是我在十二三歲時看的,起初我對它的興趣并不大,賈寶玉的女聲女氣、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厭煩。還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這部書看時,才嘗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所包含的一個朝代和家庭興亡盛衰的滋味”。“從讀書中我還得到了做人處世要獨立思考的大道理。”讀書一事被冰心戴上了快樂的冠冕,但對她來說,這不僅是一時一刻的快樂,而是整個人生的收獲。
            ??《竊讀記》中“我低著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松。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林海音學生時代,街上的書店一定是不允許讀者隨意翻閱圖書的。她在放學后跑到書店里偷偷看書,怕被老板趕走,有時一本書甚至要跑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時光流轉,當她回憶往事時,當年苦中作樂的讀書生活成了一份美好的記憶。
            ??《上圖書館》中“一個19歲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溫情和寧靜的光,是后來任何日光燈、白熾燈所不能比的。就是在這個‘指定參考書閱覽室’里,我和我的同學好友們讀了柏拉圖《對話》的英譯本,西洋哲學史,古羅馬史,希臘悲劇,英國16、17世紀詩劇,等等,進入了一個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燦爛!”詩人、翻譯家王佐良去圖書館成了他的習慣,因為偶遇一本書,也是生活的奇趣。
            (摘編自陳雪《課本里的閱讀生活》)(1)小丁根據材料一得出了以下結論,你認為哪項說法不正確?
             

            A.2020年各類紙質媒介的人均每天閱讀時長均在下降。
            B.2020年手機閱讀占比居高不下,互聯網閱讀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人均每天讀書、讀報和讀期刊的時間總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的一半。
            D.2020年我國有超過三成的成年國民有聽書習慣,且比例有上升趨勢。
            (2)周周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能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數字閱讀也是值得肯定的,不必對數字閱讀憂心忡忡。
            B.關于閱讀,我們關注的重點不應是閱讀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閱讀與否和閱讀的內容。
            C.經典的紙質書籍可以通過數字化閱讀的方式進行,因此數字化閱讀完全可以替代紙質書閱讀。
            D.毛澤東的“三步讀書法”和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都強調了在學習中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3)材料四中的三段文字闡述的共同觀點,下列表述最恰當的一項是
             

            A.讀書是自覺行動,需要濃厚興趣和刻苦勤奮。
            B.無論是怎樣的閱讀經歷,其實都是生活本身。
            C.讀書能改變人生,讓人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D.置身淡雅宜人的書香中,平凡也能鑄就精彩。

            組卷:30引用:3難度:0.5

          三、寫作(50分)

          • 17.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進入初中以后,我們在學習上、生活上一定發生了不少的變化。這些變化也許使我們快樂興奮、充滿信心,也許使我們困惑憂慮、不知所措……這時,老師的理解,親友的鼓勵、環境的熏陶、書籍的啟迪,都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請以“遇見你,真好”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1)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學校名等信息。(2)不少于600字。(3)書寫認真、工整,卷面整潔。

            組卷:28引用:14難度:0.8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