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吉林省延邊州八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4/6/15 8:0:9
一、積累與運用(15分)
-
1.在下面文字的空格處,填入古詩文名句。
閱讀古詩文,我們沉醉于桃花源“土地平曠,(1)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閱讀語段,按要求完成題目。
“書香溢校園,閱讀伴成長”詩文朗誦會方案 四月,是草木萌發、雎鳩鳴唱的季節,溪水潺潺,草長鶯飛;四月,也是掙脫(jī)①_____絆、笑迎明天的季節,放下冗②____雜,追逐夢想。習大大曾說:“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希望孩子們養成閱讀習慣,快樂閱讀,健康成長;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讀好書、愛讀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激發同學們誦讀鑒賞詩歌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班委與老師討論決定開展一次詩文朗誦會活動。
朗誦主題:書香溢校園,閱讀伴成長。
時間地點:4月22日14:30-16:00教室。
參賽要求:從本學期所學詩文中選取;個人或集體脫稿朗誦,可適當配樂。
(1)給語段①處填寫漢字,②處填寫拼音。
①(jī)
②冗雜
(2)在語段括號內填入關聯詞,恰當的一項是
A.即使
B.雖然
C.如果
D.為了
(3)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改正。
(4)昊然同學要參加配樂詩文朗誦,他得知“唱古詩”可以選擇一些情感基調相合的曲譜配樂,于是整理出了以下搭配。請你幫他參考一下,選出不合適的一項
A.用傷感沉郁的音樂搭配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B.用熱烈歡快的曲調搭配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C.用輕靈舒緩的古箏曲搭配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
D.用悠揚寧和的曲調搭配李白的《送友人》。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二、閱讀(45分)
-
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韓愈《馬說》)【乙】 宋人有沽酒者①,升概②甚平,遇客甚謹③,為酒甚美,縣幟④甚高,著然⑤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挈壺甕而往沽,而狗迓⑥而龁⑦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⑧,大臣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脅⑨,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節選自韓非子《猛狗與社鼠》)【注釋】①沽:賣。②升概:這里指量酒器具。③遇:接待。謹:恭敬。④縣:同“懸”,掛。幟:指酒旗。⑤著:積貯。⑥迓(yà)迎接,這里指竄出來。⑦龁(hé)咬。⑧明:說明,稟陳。萬乘(shèng)之主: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國君。⑨蔽脅:受到蒙蔽和挾制。
(1)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馬說》作者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他與《小石潭記》的作者柳宗元并稱“韓柳”,同列唐宋八大家。
B.《馬說》借千里馬的遭遇發不平之音,激起古今許多有才之士的共鳴。
C.《馬說》《小石潭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體裁即文題中的“說”“記”“歌”,都屬于古代文學體裁。
D.“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相當于現在的說明文。周敦頤的《愛蓮說》和韓愈的《馬說》都是借物說理。
(2)下面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飼”,喂)
B.才美不外見(同“現”)
C.策之不以其道(馬鞭)
D.食之不能盡其材(才能、才干)
(3)用“/”給【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或 令 孺 子 挈 壺 甕 而 往 沽
(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
(5)請從修辭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6)【甲】【乙】兩文作者都使用動物作喻,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7)結合【甲】【乙】兩文及生活實際,假如你是一個部門領導者,你會如何對待人才?組卷:8引用:1難度:0.5
四、寫作(50分)請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
-
9.寫作。
瓜熟蒂落、羽翼豐滿,這是草木鳥獸成熟的模樣;但對我們而言,真正的成熟卻不僅僅指身體的成長……
請以“這,才是成熟的模樣”為題,寫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有創意地表達真情實感。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標點的書寫要規范、整潔。⑤文中不得出現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所在學校名。組卷:1引用:2難度:0.5 -
10.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孫權勸學》中魯肅見到從學后的呂蒙,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的進步印證了蘇東坡所言——“腹有詩書氣自華”。
“腹有詩書氣自華”揭示了讀書與精神風貌、品德修養之間的關系:一個人熱愛讀書,終將具有良好的精神風貌、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有創意地表達真情實感。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標點的書寫要規范、整潔。⑤文中不得出現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所在學校名。組卷:1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