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東省聊城市莘縣中考生物二模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
-
1.有關生物與環境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魚兒離不開水”說明了生物依賴環境 B.“雨露滋潤禾苗壯”主要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C.“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體現了生物之間的競爭關系 D.“春江水暖鴨先知”主要體現了溫度對生物的影響 組卷:35引用:3難度:0.7 -
2.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總是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蝗蟲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敵吃掉 B.蛔蟲體表有角質層,適于寄生生活 C.蜥蜴體表有角質鱗片,適于陸地生活 D.野兔神經系統發達,能迅速躲避天敵 組卷:1引用:11難度:0.4 -
3.某同學制作了植物玻片標本,并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該同學制作的是葉片橫切面的切片標本 B.視野甲在結構層次上屬于上皮組織 C.由視野甲到視野乙,應先向左下方移動玻片,再轉換為高倍物鏡 D.顯微鏡結構中起放大作用的是①⑤,①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組卷:16引用:3難度:0.4 -
4.下列關于細胞分裂、分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先復制加倍,再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 B.細胞分化的過程中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C.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分裂,細胞質再分裂 D.癌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的染色體數目不會發生改變 組卷:46引用:6難度:0.7 -
5.我們在品味古詩的韻味時,也會感受到詩中蘊含著大量的生物學知識,像“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下列有關該詩中蘊含的生物學知識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桃花是桃樹的生殖器官 B.鴨子和蔞蒿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細胞 C.蘆葦之所以能夠長高,體內的輸導組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D.桃樹與河豚都是高等生物,體內的結構層次完全一致 組卷:93引用:3難度:0.4 -
6.觀察如圖玉米、腎蕨、水綿、油松、葫蘆蘚五種植物,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若將以上植物分為①④與②③⑤兩類,則分類依據是有無種子 B.⑤葉內沒有輸導組織,因此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指示植物 C.④屬于裸子植物,我們吃的“松子”是它的果實 D.③類植物可以通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組卷:69引用:5難度:0.6 -
7.如下表各選項中實驗操作及目的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目的 A 制作臨時裝片中要緩緩地蓋上蓋玻片 防止產生氣泡 B 制作臨時裝片過程中滴加碘液進行染色 利于觀察細胞核 C 制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時迅速切割 使切片薄而透明 D 使用低倍顯微統觀察人血永久涂片 容易找到血小板 A.A B.B C.C D.D 組卷:20引用:2難度:0.5 -
8.無機鹽與維生素在人體內含量較少,但作用卻很大。下列因營養缺乏而導致的疾病與解決方案搭配不合理的是( )
A.夜盲癥--補充維生素B1或米面 B.地方性甲狀腺腫--補充碘鹽或紫菜、海帶 C.牙齦出血--補充維生素C或蔬菜水果 D.佝僂病--補充維生素D和鈣或蛋奶 組卷:20引用:8難度:0.4 -
9.如圖對圖中曲線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圖甲是某生態系統中兩種生物的數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m、n可分別代表青蛙、蝗蟲 B.若圖乙中y表示肺容積,ab段表示呼氣,此時肋間肌和膈肌舒張 C.圖丙中表示3種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其中曲線X表示蛋白質的消化曲線 D.圖丁可以表示血液流經肺部時,血液中氧氣含量變化情況 組卷:239引用:5難度:0.3 -
10.如圖為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關系圖,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是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B.②是毛細血管,適合進行物質交換 C.③是血漿,具有運輸氧氣的作用 D.飯后,流出小腸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較多 組卷:264引用:4難度:0.5
二、非選擇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50分)
-
30.建造塑料大棚生產有機農產品,可以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貝貝南瓜口感軟糯,富含的胡蘿卜素是普通南瓜的三倍以上,有降低血糖等功效。如圖依次為大棚、貝貝南瓜及各項生理過程、晴朗的夏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變化曲線。請你學習致用:
(1)為提高坐瓜率,瓜農會將當日開放的雄花花藥和雌花的柱頭“對花”,該技術稱為
(2)切開一個南瓜看到有6顆種子,可推測這朵雄花中至少有6個
(3)圖三中生理過程C的變化曲線可以用圖四中的
(4)利用塑料大棚控制生理過程C的強度,是提高南瓜品質的主要方法。王大爺將取暖用的蜂窩煤爐搬進大棚,升溫的同時還可以提高
(5)圖三中,南瓜白天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6)圖五中,葉片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是點
(7)如果讓其生長在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土壤中,白天升溫急,夜晚散熱快,結出果實甘甜如怡,主要原因是白天組卷:85引用:3難度:0.5 -
31.“吃飯前要洗手”,是小時候媽媽和老師就開始為我們培養的衛生習慣,飯前真的需要洗手嗎?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決定運用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設計實驗進行探究。請結合圖中他們的討論內容,分析回答問題。
(1)“飯前真的需要洗手嗎?”請將這一問題轉化成可以探究的具體問題表述出來。
(2)甲、乙、丙、丁4位同學所討論的其實是培養細菌和真菌的具體操作環節,請用4位同學的代號,將他們針對的操作環節按先后順序進行排列。
(3)甲同學提出“應該將手上的細菌和真菌接種到培養基上”,在該實驗中“接種”的具體操作方法是
(4)乙同學提出“培養皿和培養基在接種前要高溫處理”,其目的是
(5)丙同學提出“培養細菌和真菌需要培養基,要問老師怎樣配制培養基”,這是因為絕大多數細菌和真菌的細胞內沒有
(6)丁同學的問題“最后能夠看到的是什么呢?”指向了實驗的結果,最終能夠用肉眼在培養基的表面看到的是細菌和真菌的組卷:36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