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必修2《3.2 遺傳信息編碼在DNA分子上》2024年同步練習卷(2)
發布:2024/8/4 8:0:9
一、選擇題
-
1.在雙鏈DNA分子中,A和T的分子數相等、G和C的分子數相等,但A+T的量不一定等于G+C的量。這就是DNA中堿基含量的( )
A.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B.中心法則 C.卡伽夫法則 D.規則雙螺旋結構 組卷:8引用:2難度:0.8 -
2.下列關于DNA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磷酸和含氮堿基交替排列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每個堿基分子上均連接一個磷酸和一個脫氧核糖 C.DNA分子兩條鏈的堿基通過氫鍵相連 D.不同DNA分子中 是相同的A+TC+G組卷:17引用:8難度:0.8 -
3.某噬菌體的DNA為單鏈DNA,四種堿基的比率是A-0.28、G-0.32、T-0.24、C-0.16.當它感染宿主細胞時,能形成雜合型雙鏈DNA分子,則雜合型雙鏈DNA分子中堿基A、G的比率依次是( )
A.0.24、0.16 B.0.26、0.24 C.0.28、0.32 D.0.24、0.26 組卷:12引用:4難度:0.5 -
4.由120個堿基對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堿基對組成和序列不同攜帶不同的遺傳信息,其種類最多可達( )
A.120 B.1204 C.460 D.4120 組卷:14引用:3難度:0.9 -
5.DNA分子具有多樣性的原因是( )
A.堿基種類多樣 B.堿基配對方式多樣 C.DNA分子結構穩定 D.堿基對有多種不同排列順序 組卷:2引用:2難度:0.7
二、解答題
-
14.分析以下材料,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材料一: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之前,人們已經證實了DNA分子是由許多脫氧核苷酸構成的長鏈,自然界中的DNA并不以單鏈形式存在,而是由兩條鏈結合形成。
材料二:1943年,卡伽夫發現DNA分子中的嘧啶核苷酸的總數始終等于嘌呤核苷酸的總數,即A的總數等于T的總數,G的總數等于C的總數,但(A+T)與(G+C)的比值是不固定的。
材料三:根據富蘭克林等人對DNA晶體的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DNA分子由許多“亞單位”組成,相鄰堿基對的間距為0.34nm,而且整個DNA分子長鏈的直徑是恒定的。
材料四: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材料五:2017年,哈佛大學的科學團隊開發出了8堿基系統,新增的堿基對為Z-P和S-B堿基,它們與天然的堿基一樣可以進行一一對應,并利用氫鍵結合。來自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展示了8堿基DNA的晶體結構,新的DNA晶體結構完整,保持了正確的堿基配對,同時沒有丟失天然DNA的關鍵性特征。
(1)材料一表明DNA分子是由兩條
(2)嘧啶核苷酸的總數始終等于嘌呤核苷酸的總數,說明
(3)A的總數等于T的總數,G的總數等于C的總數,說明
(4)A與T的總數和G與C的總數的比值不固定,說明
(5)富蘭克林等人提出的DNA分子中的亞單位,事實上是堿基對,亞單位的間距都為0.34nm,而且 DNA分子的直徑是恒定的,這些特征表明
(6)基于以上分析,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各對應堿基之間的關系是
(7)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材料五中“8堿基系統”的開發成功對人類有哪些重要意義?組卷:3引用:2難度:0.6 -
15.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通過比較不同生物的DNA序列,可以確定不同生物間的親緣關系。如圖為編碼甲、乙、丙三種生物血紅蛋白的部分相對應的基因片段、DNA單鏈及 DNA單鏈中的堿基序列。
(1)若讓c′鏈和b′鏈分別與a鏈混合,能配對的堿基間形成氫鍵,不能配對的堿基間形成環狀結構。試填寫表格:環的數目 配對的堿基對數目 b′鏈與a鏈混合 c′鏈與a鏈混合
(2)通過對DNA分子中脫氧核苷酸的序列分析,還可以有哪些方面的應用?請舉例說明。組卷:1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