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云南省普洱一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7/10 8:0:8
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其中1-20題為單項選擇題,21-30位多選)
-
1.苦瓜植株中含一對等位基因D和d,其中D基因純合的植株不能產生卵細胞,而d基因純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發育,雜合子植株完全正常。現有基因型為Dd的苦瓜植株若干做親本,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則F2植株中基因型為dd植株所占比例為 14B.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則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為 12C.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直至F2,則F2植株中D 基因的頻率為 12D.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直至F2,則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為 12組卷:57引用:6難度:0.6 -
2.某科研小組對蝗蟲精巢切片進行顯微觀察,測定不同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和核DNA數目,結果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細胞c和細胞g都可能發生了染色單體分開 B.細胞d、e中都可能發生同源染色體聯會 C.細胞g和細胞b中都含有同源染色體 D.細胞a可能是精細胞或卵細胞 組卷:5引用:2難度:0.6 -
3.下列關于威爾金斯、沃森和克里克、富蘭克林、查哥夫等人在DNA分子結構構建方面的突出貢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提供了DNA 分子的電子顯微鏡圖象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C.查哥夫提出了A與T配對,C與G配對的正確關系 D.富蘭克林和查哥夫發現A的量等于T的量、C的量等于G的量 組卷:51引用:14難度:0.8 -
4.蜜蜂蜂王和工蜂的發育機理如圖所示。該現象與DNMT3基因有關,其表達產物(Dmmt3酶)能催化DNA分子甲基化。若敲除幼蟲細胞中的DNMT3基因,幼蟲都能發育成蜂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工蜂發育過程中,細胞分化導致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B.蜜蜂個體發育過程中,表現型差異與環境因素有關 C.DNA甲基化不會使DNA分子中的遺傳信息發生改變 D.蜂王漿中可能含有某種抑制DNMT3基因表達的物質 組卷:8引用:7難度:0.7 -
5.某昆蟲的a基因是抗藥基因,研究人員從農場的某昆蟲群體中隨機捕捉100只,aa、Aa和AA的個體數分別為16、48、36。在使用農藥殺蟲的若干年后,再從該農場中隨機捕捉100只該昆蟲,aa、Aa和AA的個體數分別為64、20、1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a和Aa相互交配的后代出現AA、Aa和aa三種基因型,這是基因重組的結果 B.A基因頻率從60%降至26%,不能說明昆蟲發生了進化 C.抗藥性昆蟲數量逐漸增多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能使基因頻率定向改變 D.三種基因型頻率均發生了變化,說明昆蟲發生了進化 組卷:13引用:7難度:0.6 -
6.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是( )
A.提供代謝所需要的物質 B.提供代謝所需要的能量 C.提供代謝所需要的場所 D.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 組卷:6引用:7難度:0.7 -
7.魯賓和卡門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別標記H2O和CO2,然后進行兩組實驗:第一組向小球藻培養液提供H2O和C18O2;第二組向同種植物提供
O和CO2。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分析了兩組實驗釋放的氧氣。卡爾文用小球藻做實驗:用14C標記的14CO2,供小球藻進行光合作用,探究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成有機物中碳的途徑。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H182A.小球藻細胞和黑藻葉細胞最明顯的區別是有無核膜 B.魯賓和卡門的實驗需通過檢測同位素的放射性來追蹤物質變化規律 C.魯賓和卡門的實驗中第一組和第二組釋放氧氣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8:9 D.卡爾文實驗中14C的轉移途徑是14CO2→14C5→(14CH2O)+14C3 組卷:25引用:8難度:0.7 -
8.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如圖表示30℃時光合作用與光照強度關系。若溫度降到25℃(原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變),理論上圖中相應點a、b、c的移動方向分別是( )
A.下移、右移、上移 B.下移、左移、下移 C.上移、左移、上移 D.上移、右移、上移 組卷:59引用:34難度:0.7 -
9.下列屬于組成細胞的微量元素的是( )
A.Fe、Mn、Zn、Mg B.Zn、Cu、Mn、K C.N、S、Cu、Mo D.Zn、Cu、B、Mn 組卷:68引用:14難度:0.8 -
10.下列關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培養大腸桿菌的培養基被污染后,滋生了許多雜菌,它們共同構成種群 B.松樹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種群→群落 C.一只飛翔的鴿子屬于生命系統中的個體層次 D.生命系統各個層次各自獨立,各層次之間無聯系 組卷:72引用:4難度:0.8 -
11.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裝片,將低倍鏡轉換成高倍物鏡進一步觀察時,發現視野內( )
A.細胞數目減少,體積變小,視野變暗,視野變大 B.細胞數目增多,體積變大,視野變暗,視野變小 C.細胞數目減少,體積變大,視野變暗,視野變小 D.細胞數目增多,體積變小,視野變亮,視野變大 組卷:35引用:5難度:0.7 -
12.如圖所示是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的幾個視野,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乙視野最暗,甲視野最亮 B.乙可用粗準焦螺旋 C.移動玻片才能觀察到丙視野 D.觀察順序是甲→丁→丙→乙 組卷:13引用:8難度:0.8
三、非選擇題(共6小題)
-
35.如圖為有絲分裂各時期圖象(順序已打亂),請回答:
(1)上圖表示動物細胞還是植物細胞?
(2)圖中細胞分裂的正確排序是
(3)圖中染色體數與其他各圖不同的是圖組卷:6引用:2難度:0.6 -
36.1937年植物學家希爾發現,離體的葉綠體中加入“氫接受者”,比如二氯酚吲哚酚(DCPIP),光照后依然能夠釋放氧氣,藍色氧化狀態的DCPIP接受氫后變成無色還原狀態的DCPIPH2.研究者為了驗證該過程,在密閉條件下進行如下實驗:
(1)自然環境中葉肉細胞的葉綠體產生氫的場所是溶液種類 A試管 B試管 C試管 D試管 葉綠體懸浮液 1mL - 1mL - DCPIP 0.5mL 0.5mL 0.5mL 0.5mL 0.5mol/L蔗糖溶液 4mL 5mL 4mL 5mL 光照條件 光照 光照 黑暗 黑暗 上層液體顏色 無色 藍色 藍色 藍色
(2)實驗中制備葉綠體懸浮液使用蔗糖溶液而不使用蒸餾水的原因是
(3)A與C的比較可以說明氫產生的條件是
(4)實驗結束后A組試管中葉綠體組卷:64引用:10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