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湖北省武漢市七一華源中學八年級(上)月考物理試卷(10月份)
發布:2024/9/27 2:0:1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8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54分)
-
1.下列數據中,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自行車正常行駛的速度約為5km/h B.正常人安靜狀態下心跳10次的時間約為60s C.0dB是人耳剛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 D.一支新2B鉛筆的長度約為20dm 組卷:49引用:1難度:0.8 -
2.如圖所示的現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
A.
手影B.
小孔成像C.
看見不發光的書D.
激光準直組卷:70引用:3難度:0.6 -
3.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從物理學的角度,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噪聲 B.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比在液體中快 C.人耳可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為20Hz~20000Hz D.可通過監測地震時產生的次聲波發布預警 組卷:32引用:1難度:0.7 -
4.今年,我國多地小麥喜獲豐收,大量采用聯合收割機搶收小麥。在收割過程中(如圖),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行駛;拖拉機裝滿麥穗后,駛離聯合收割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收割過程,聯合收割機相對于拖拉機是靜止的 B.收割過程,聯合收割機相對于拖拉機是運動的 C.駛離過程,拖拉機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 D.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一定不同 組卷:121引用:5難度:0.7 -
5.小明利用醫用青霉素空藥瓶和一根吸管自制了一個溫度計,如圖所示,則下列有關該溫度計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溫度計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固體的熱脹冷縮 B.當藥瓶全部浸入熱水中時,吸管中的液柱會下降 C.如果在吸管上標注溫度,下面標注的溫度比上面高 D.吸管越粗,液柱隨溫度變化的升降越不明顯 組卷:81引用:1難度:0.8 -
6.關于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通過的路程越長,其速度越大 B.只要是速度大小不變的運動都是勻速直線運動 C.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 D.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運動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 組卷:42引用:1難度:0.7 -
7.如所示四幅圖中,關于聲音的特性描述正確的是( )
A.
如圖所示中,用相同的力打擊水瓶琴時從左到右音調越來越低B.
如圖所示中,保持吹氣力度不變,向下拉活塞,哨子發出的音調越低C.
如圖所示中,“響鼓還需重錘敲”說明敲擊力度決定聲音的響度D.
如圖所示中,該實驗器材只可研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不可以研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組卷:58引用:1難度:0.6 -
8.寧蕪鐵路連接南京和蕪湖,是中國最繁忙的單線鐵路之一,如圖是寧蕪鐵路位于秦淮區中華門的一段鐵軌,枕木下方鋪有大量碎石子,可以減震,從而有效減弱火車行駛過程中的噪聲。下列與其控制噪聲方法相同的是( )
A.學校附近禁止鳴笛 B.工廠里工人戴的防噪聲耳罩 C.高速公路旁的隔音板 D.路邊的噪聲監測儀 組卷:285引用:8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7小題,共46分)
-
24.如圖甲所示是某同學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的實驗裝置。
?
(1)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紙板ENF 地立在平面鏡上。
(2)為了讓不同方向的同學都可以觀察到光在紙板上傳播的徑跡,應選擇 (“光滑”或“粗糙”)的紙板,紙板上發生的是 (“鏡面反射”或“漫反射”)。
(3)讓入射光貼著紙板ENF沿AO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觀察并描繪光的徑跡。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比較兩角的大小,可以得到結論,在光的反射現象中,(用文字描述)。
(4)若保持平面鏡水平不變,將紙板ENF整體向后傾斜一個角度,入射光仍在紙板上沿AO方向入射到平面鏡的O點,此時與圖甲情形對比,發生改變的有 。
A.法線方向
B.反射光方向
C.反射角和入射角關系
(5)請在圖乙中畫出入射光線對應的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大小。組卷:141引用:1難度:0.5 -
25.小明結合剛剛學過的物理知識對汽車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發現加入防凍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長時間開車也不容易沸騰。
有關資料表明,防凍液與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點不同,具體數值參見下表。防凍液含量/%(體積比)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點/℃ -17 -28 -32 -49 -48 -46 -28 ?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凍液含量由30%逐漸增大到90%,則混合液凝固點的變化情況是 。
A.逐漸升高
B.逐漸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汽車勻速行駛時速度表顯示如圖甲所示,汽車速度為 km/h。
(3)小明了解到人在飲酒后駕車的應急反應時間是未飲酒時的2~3倍,反應時間是指司機從看到意外情況到踩剎車需要的這段時間,在反應時間內汽車要保持原速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反應距離;剎車后汽車由于慣性還要繼續行駛一段距離,這段距離稱為剎車距離。
若某司機飲酒后駕車以圖甲所示速度沿馬路直線行駛,如圖乙所示,在A點發現前方危險情況(一行人正從路邊距離C點3m的D點橫穿馬路),在B點踩剎車,在C點完全停下,共用時3s(經過反應時間和剎車時間),一共行駛了48m,已知剎車過程的平均速度為2.5m/s,則:
①求這輛汽車從A點發現情況到剎住車后停在C點的平均速度;
②求該司機飲酒后的反應時間;
③若行人以1.3m/s的速度行走,請計算說明汽車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該車的寬度約1.8m;車身接觸到行人即為相撞)組卷:37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