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海南省屯昌縣九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4/11/19 18:0:2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下列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
-
1.下列對中華詩詞中有關物態(tài)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現(xiàn)象,需吸熱 B.胡天八月即飛雪——雪的形成是液化現(xiàn)象,需放熱 C.沾衣欲濕杏花雨——雨的形成是升華現(xiàn)象,需吸熱 D.已是懸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需放熱 組卷:595引用:16難度:0.6 -
2.如圖所示,在試管內裝適量水,用橡膠塞塞住管口,將水加熱至沸騰一段時間后,橡膠塞被推出,管口出現(xiàn)大量“白氣”。此實驗中,主要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過程是( )
A.試管變熱的過程 B.水變熱的過程 C.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 D.水蒸氣推出橡膠塞的同時變成“白氣”的過程 組卷:2199引用:31難度:0.8 -
3.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間,為了嚴格控制區(qū)分外來車輛出入小區(qū),很多小區(qū)裝備了門禁系統(tǒng)。內部人員的車輛可以被自動識別橫桿啟動,視為自動開關S1閉合;外來人員的車輛需要門衛(wèi)人員按動按鈕才能將門打開,視為手動開關S2閉合。兩種情況都可以分別將門打開,則該門禁系統(tǒng)內部電路最接近圖中的( )
A. B. C. D. 組卷:879引用:33難度:0.6 -
4.圖甲為探究冰熔化特點的實驗裝置,圖乙為觀察“碘錘”中碘的物態(tài)變化實驗裝置。已知標準大氣壓下,冰和碘的熔點分別是0℃和113.5℃,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冰和碘在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時都要吸收熱量 B.冰和碘都要經歷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 C.兩者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熱,目的都是為了均勻受熱 D.冰和碘在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時溫度都要升高 組卷:115引用:5難度:0.8 -
5.如圖所示,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A、B、C三個輕質小球,三個小球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其中B是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膠球。下列關于A、C兩個小球可能的帶電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
A.A、C都帶負電荷 B.A、C都帶正電荷 C.A、C帶異種電荷 D.A、C都不帶電 組卷:743引用:3難度:0.5 -
6.小美同學對冰和石蠟分別加熱,并通過實驗過程中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成兩種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水的凝固點是0℃,BC段的物質是固液共存狀態(tài) B.甲圖象中的DE段是物質的熔化過程 C.乙圖象是冰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D.甲圖中AB、CD段物質在吸熱,BC、DE段物質沒有吸熱 組卷:489引用:5難度:0.5 -
7.如圖所示為內燃機四沖程工作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個工作循環(huán)的正確順序是:甲乙丙丁 B.乙圖沖程能獲得動力 C.丁圖沖程有明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過程 D.丙圖沖程存在化學能轉化為內能的過程 組卷:4264引用:62難度:0.5
四、綜合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21題10分,22題12分,共22分)
-
21.用天然氣灶將質量為2kg、初溫為30℃的水加熱到80℃,消耗了20g天然氣。(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天然氣的熱值為4.2×107J/kg)求:
(1)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2)水吸收的熱量;
(3)天然氣灶燒水的效率。組卷:77引用:9難度:0.7 -
22.創(chuàng)建生態(tài)文明城市需要我們共同關注環(huán)境,我縣某科技興趣小組為了檢測空氣質量的指數(shù),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檢測電路。R為氣敏電阻,其電阻的倒數(shù)與空氣質量指數(shù)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已知電源電壓12V保持不變,R0=10Ω,當電壓表示數(shù)為8V時,求:
(1)通過R0的電流;
(2)氣敏電阻R的阻值;
(3)此時空氣的質量指數(shù)。組卷:810引用:1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