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東省青島六十八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試卷(10月份)
發布:2024/11/27 18:30:6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
1.某些蛋白質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點發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參與細胞信號傳遞,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這些蛋白質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過程體現了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B.這些蛋白質特定磷酸化位點的氨基酸缺失,不影響細胞信號傳遞 C.作為能量“通貨”的ATP能參與細胞信號傳遞 D.蛋白質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應受溫度的影響 組卷:502引用:33難度:0.6 -
2.研究發現,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離核糖體,合成的初始序列為信號序列,信號序列與內質網膜上的受體結合,穿過內質網膜后,蛋白質合成繼續。蛋白質合成結束后,核糖體與內質網脫離,合成的蛋白質經內質網、高爾基體加工后,與高爾基體膜內表面受體結合,啟動囊泡形成。當細胞內M基因發生突變時,會導致高爾基體中分泌蛋白堆積,不能發送到胞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核糖體的“游離”狀態或“附著”狀態是相對的 B.核糖體與內質網的結合受制于mRNA中特定的堿基序列 C.M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具有推動細胞內囊泡運輸的功能 D.M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可能參與分泌蛋白構象的最終形成 組卷:19引用:2難度:0.6 -
3.CLAC通道是細胞應對內質網鈣超載的保護機制,該通道依賴的TMCO1是內質網跨膜蛋白,TMCO1可以感知內質網中過高的鈣離子濃度,并形成具有活性的鈣離子通道,將內質網中過多的鈣離子排出,一旦內質網中的鈣離子濃度恢復到正常水平,鈣離子通道活性隨之消失。研究發現,鈣信號系統的紊亂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TMCO1基因突變可導致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顱面、胸發育異常,TMCQ1基因敲除的小鼠能夠模擬癡呆、顱面、胸畸形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內質網中的鈣離子可作為信號分子調節鈣離子通道蛋白的活性 B.內質網內鈣離子濃度通過CLAC通道的調節機制屬于反饋調節 C.CLAC通道和載體蛋白進行物質轉運時,其作用機制是不同的 D.內質網鈣濃度過低是導致患者癡呆和顱面、胸畸形的主要原因 組卷:91引用:9難度:0.5 -
4.睡眠是動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腺苷是一種重要的促眠物質。如圖1為腺苷合成及轉運示意圖,圖2記錄正常睡覺周期中基底前腦(BF)胞外腺昔水平變化的一種腺傳感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MP是合成DNA的基本單位 B.儲存在囊泡中的ATP通過主動運輸轉運至胞外 C.ATP可被膜上的水解酶水解,脫去2個磷酸產生腺苷 D.腺苷與其受體結合可改變受體空間結構,使綠色熒光蛋白構象改變進而發出熒光 組卷:16引用:3難度:0.7 -
5.微生物一般只有一條無氧呼吸途徑,研究者將乳酸脫氫酶基因導入普通酵母,并選取普通酵母和轉基因酵母分別在培養液中進行培養與相關檢測,證明轉基因酵母具有兩條無氧呼吸途徑,可同時產生乙醇和乳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中普通酵母和轉基因酵母都在無氧條件下培養 B.只有普通酵母培養液能使酸性重鉻酸鉀溶液變為灰綠色 C.轉基因酵母組培養液的pH小于普通酵母組 D.無論哪種呼吸途徑,其呼吸作用第一階段的場所及產物都相同 組卷:9引用:3難度:0.6 -
6.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邁克爾?霍頓,因在丙型肝炎病毒(HCV)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HCV是一種具包膜的單鏈+RNA病毒,該+RNA能作為翻譯的模板合成包括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5B在內的多種病毒蛋白,經血液循環與脂蛋白結合后感染肝細胞。HCV通過抵抗細胞凋亡而影響機體對被病毒感染細胞的清除,使病毒在肝細胞內持續復制而造成肝損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肝細胞表面的脂蛋白受體可能介導HCV對肝細胞的入侵 B.促進細胞凋亡相關基因的表達將導致被HCV感染的肝細胞異常增殖 C.NS5B抑制劑可成為治療丙型肝炎的靶點藥物 D.該病毒+RNA上含有與tRNA上反密碼子互補配對的堿基序列 組卷:9引用:2難度:0.7 -
7.肺水腫是指肺內組織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調,大量組織液集聚在肺泡、肺間質和肺細小支氣管內,導致腦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表現為呼吸困難、高燒、大汗淋漓等,并出現低氧血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患者呼吸困難導致體內CO2濃度升高、血漿pH變小 B.呼吸運動的調節主要由CO2等體液調節因子決定 C.大汗淋漓能夠增加散熱量有利于緩解患者的高燒癥狀 D.肺內組織液的回流主要是進入肺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組卷:27引用:4難度:0.7 -
8.某種昆蟲長翅(A)對殘翅(a)、直翅(B)對彎翅(b)、有刺剛毛(D)對無刺剛毛(d)為顯性,控制這三對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如圖表示某一個體的基因組成,若不考慮交叉互換,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如圖中A與B互為等位基因,A與D互為非等位基因 B.該個體的一個初級精母細胞所產生的精細胞基因型有四種 C.控制翅長與翅形的兩對等位基因遺傳時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D.若該個體與隱性個體測交,后代基因型比例為1:1:1:1 組卷:154引用:9難度:0.6
三、解答題
-
24.下列示意圖分別表示某雌性動物(2n=4)體內細胞正常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含量的關系,以及細胞分裂圖象。請分析并回答:
(1)圖①中b柱表示的是
(2)一對夫婦,妻子表現正常,丈夫患色盲,生了一個染色體組成為XXY,且患色盲的兒子。可能原因是父親產生精子時圖②中
(3)又如下圖,圖A是該種生物的一個精細胞,根據染色體的類型和數目,判斷圖B中與其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為組卷:266引用:11難度:0.5 -
25.雙鏈DNA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鏈組成。早在1966年,日本科學家岡崎提出DNA半不連續復制假說:DNA復制形成互補子鏈時,一條子鏈是連續形成,另一條子鏈不連續即先形成短鏈片段(如圖1)。為驗證這一假說,岡崎進行了如下實驗:讓T4噬菌體在20℃時侵染大腸桿菌70min后,將同位素3H標記的脫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腸桿菌的培養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離T4噬菌體DNA并通過加熱使DNA分子變性、全部解螺旋,再進行密度梯度離心,以DNA單鏈片段分布位置確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離試管口距離越近),并檢測相應位置DNA單鏈片段的放射性,結果如圖2.請分析回答:
(1)若1個雙鏈DNA片段中有1000個堿基對,其中胸腺嘧啶350個,該DNA連續復制四次,在第四次復制時需要消耗
(2)以3H標記的脫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腸桿菌的培養基中,最終在噬菌體DNA中檢測到放射性,其原因是
(3)DNA解旋在細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在體外通過加熱也能實現。解旋酶不能為反應提供能量,但能
(4)圖2中,與60秒結果相比,120秒結果中短鏈片段減少的原因是組卷:23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