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9課 屈原列傳》2020年同步練習卷(3)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訓練

          • 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組卷:102引用:14難度:0.9
          •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

            組卷:48引用:5難度:0.9
          •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組卷:68引用:4難度:0.9
          • 4.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98引用:12難度:0.8

          二、文言文閱讀(一)課內文言文閱讀

          • 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屈平疾王聽之不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屈平疾王聽之不 聰:聰明
            B.猶憂也 離:同“罹”,遭遇
            C.其文約,其辭 微:簡約
            D.皭然泥而不者也 滓:渣滓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其”和“以”的意義、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以事
            ②其稱文小而指極大
            刺世事
            浮游塵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因為當時朝廷心術不正的人危害公平無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憂愁深思,寫下了《離騷》。
            B.屈原在楚王面前稱頌遠古的帝嚳,稱道近古的齊桓公,稱述中古的商湯、周武王,目的是表現自己追慕古賢,志潔行廉。
            C.屈原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這些都表現在《離騷》中,志潔行廉是“文約”“辭微”的思想基礎。
            D.屈原正道直行卻遭小人離間,處境困危,怨恨遂生,這是屈原寫《離騷》的內在原因。
            (4)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②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組卷:5引用:3難度:0.5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

          • 1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屈原廟賦
            蘇軾
                  浮扁舟以適楚兮,過屈原之遺宮。覽江上之重山兮,曰惟之故鄉。昔放逐兮渡江濤而南遷去家千里兮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悲夫人固有一死兮處死之為難。徘徊江上欲去而未決兮,俯千仞之驚湍。賦《懷沙》以自傷兮,嗟子獨何以為心。忽終章之慘烈兮,逝將去此而沉吟
            “吾豈不能高舉而遠游兮,又豈不能退默而深居?獨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爭而強諫兮,死猶冀其感發而改行。茍宗國之顛覆兮,吾亦獨何愛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馮夷(傳說中的黃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訴。歷九關而見帝兮,帝亦悲傷而不能救。懷瑾佩蘭而無所歸兮,獨煢煢乎中浦。”
                  峽山高兮崔嵬,故居廢兮行人哀。子孫散兮安在?況復見兮高臺。自子之逝今千載兮,世愈狹而難存。賢者畏譏而改度兮,隨俗變化,斫方以為圓。黽勉于亂世而不能去兮,又或為之臣佐。變丹青于玉瑩兮,彼乃謂子為非智。
            惟高節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與。違國去俗死而不顧兮,豈不足免于后世?”
                  嗚呼!君子之道,豈必全兮。全身遠害,亦或然兮。嗟子區區,獨為其難兮。雖不適中,要以為賢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語助詞。②伊:助詞。③處死:處理死的方式。④驚湍:驚人的急流。⑤逝:發語詞。⑥沉吟:猶豫不決。⑦退默:引退隱居。⑧九關:九重天門。⑨中浦:水濱。⑩要:總結。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伊昔/放逐兮渡江濤/而南遷去家千里兮/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悲夫人/固有一死兮/處死之為難
            B.伊昔放逐兮/渡江濤而南遷去家/千里兮/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悲夫人/固有一死兮/處死之為難
            C.伊昔放逐兮/渡江濤而南遷/去家千里兮/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悲夫/人固有一死兮/處死之為難
            D.伊昔放逐兮/渡江濤而南遷/去家千里兮/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悲/夫人固有一死兮/處死之為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子:中國古代對男子的通稱。也可以加在姓氏或數詞后面作為對人的尊稱,如程氏子。這里可以譯為“你”。
            B.丹青:“丹”“青”本是兩種可作顏料的礦物。因為我國古代繪畫常用黃色和青色,丹青成為繪畫藝術的通稱。
            C.君子:古代對統治者和貴族男性的通稱,常與“小人”或“野人”對舉;后來也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D.區區:指微小,自稱的謙辭;也可指一心一意,本文“嗟子區區”是一心一意的意思。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采取“騷體賦”的形式寫成的,是為了紀念“騷體賦”的創始人屈原而作,其詞氣與屈原作品有暗合之處。
            B.本賦熔敘事、議論、抒情為一爐,敘寫了江峽的崔嵬山峰、峭壁驚湍、江畔荒涼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園的矛盾心情,抒發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潔的人品,渴望匡時濟世的情感。
            C.蘇軾認為,在艱難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惡勢力巧妙靈活地周旋,君子不一定要追求完美,保全生命,遠離禍害無疑是正確的。
            D.本文同《離騷》一樣,大量運用句尾助詞“兮”字,使文章唱嘆有致,哀婉纏綿而又悲壯遒勁,讀來使人有蕩氣回腸之感。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懷瑾佩蘭而無所歸兮,獨煢煢乎中浦。
            ②惟高節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與。

            組卷:20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